1. 人物列传怎么写❓❓❓
传记就是记录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名人事迹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传记的写法一般是介绍人物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及老年的成长经历(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末尾一般总述人物的功绩成败,也可以在记叙成长经历的同时加入一些议论.
写人记叙文以记叙人物的活动、经历、事迹为主,如人物传记、人物通讯、人物轶事等等.写人的记叙文重在刻画人物的性格,并通过这种性格的刻画来反映生活,表达一个深刻的主题.写人一般可以有如下几种方法:⑴,通过人物的肖像写人.人物的肖像主要指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等.肖像描写可以写人物的静态,也可以写人物的动态.⑵,通过人物的语言写人.人物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的,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⑶,通过人物的行动写人.人物的行动要符合生活的本质,符合人物的性格发展的逻辑.可以选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⑷,通过人物的心理写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心理描写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等.常见的心理描写方式有内心独白、思忆联想、梦境幻觉、动作暗示等.⑸,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写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人物的个性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极为有用.⑹,通过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写人.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捕捉、挑选最具有特征的细节,进行准确、真实的描写,能够使人物的性格更鲜明、形象更丰满.通过相关人物的反映、评说,从侧面间接地烘托描写对象,可以起到睹影见竿的作用.侧面描写常常与正面描写结合运用.⑺,通过事件来写人.可以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一个人,也可以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几个人.写人的几种方法可以单独进行训练,也可以综合进行训练。
2. 史记列传形式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列传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
单传是一人一传,如《商君列传》、《李斯列传》等。
合传是记二人以上的,如《管晏列传》、《老庄申韩列传》等。
类传是以类相从,把同一类人物的活动,归到一个传内,如《儒林列传》、《循吏列传》、《刺客列传》等。
司马迁把当时我国四周少数民族的历史情况,也用类传的形式记载下来,如《匈奴列传》、《朝鲜列传》、《大宛列传》等,这就为研究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来源。
简而言之,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是记载历史上重要人物的一种题材。
3. 2011感动中国人物列传怎么写
2011感动中国有感
因为有爱所以才会感动,当感动化为我们的泪,那泪会变成滚烫的鲜血,在我们的生命中奔腾不息。
—――题记
当零点钟声敲起来的时候,我知道:2010的滚滚车轮已奔向远方,2011迈着矫健的步伐走来。
在过去的一年中,有太多的事情发生,”感动”这个词也经常走进我们的视野和心房。
电视上太多的好兵:《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我是特种兵》中的第一突击手,西伯利亚狼----庄焱。。太多太多的军旅大片引起了“军”热。现实中的中国特种兵——何祥美。他被誉为枪中之王。我知道他的具体事例是在《2011感动中国》中看到的。以前不知道,可能和他的职业有关。他是军人,他的一举一动都不能暴漏在大家的视野中,他的举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尊严。他是80后,但他是三栖尖兵,他是兵的代表。感动中国给他的颁奖词是:百战不挠,百炼成钢,能上九天,能下五洋。执着手中枪,百步穿杨,胸怀报国志,发愤图强。百战百胜,他是兵中之王!
“重犯监室年年平安,而自己的生命还要经历更多风险。他抖擞精神,让阳光驱散铁窗里的冰冷,他用微笑诠释着什么是工作,用坚强提示着什么是生活。人生都有同样的终点,他比我们有更多坦然。”是啊,面对他,有许许多多的人无地自容,有许许多多的人感动的热泪盈眶。他就是身患脑癌5年的看守所任监管民警——孙炎明。一位情绪暴躁,屡次闹事的死刑犯,在他被执行死刑的那天,犯人要求见孙炎明最后一面。他说:“孙管教,这些日子给你添麻烦了。谢谢你,你的恩情来生再报。”
或许她的脸蛋不是特别好看;或许她的身材不是很美,但她却被中国人评为最美。她是一个洗脚妹,她来自农村,我们14岁在教室里天真无邪的读书,不曾经历人间疾苦而她却在14就出来打工,体验人间百态。她就是刘丽。为了“生计”努力打拼的刘丽,却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她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一对一资助得困难学生固定的有37个。2011感动中国组委会给她的颁奖词:为什么是她?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是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她剪去长发,在风雨里长成南国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
“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他就是"雷锋传人"郭明义
对乡亲有最深的爱,所以才不眠不休,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离不弃,铁打的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不断地梁。他沉静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壮的风景。康巴铁汉——才哇
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
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
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科学泰斗——钱伟长。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2010的事迹,2011的感动。生命不息,感动不止。
4. 列传是为什么人写的
选自史记,以下是它的介绍: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约公元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归。”
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笃。父亲临终前嘱咐他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并告诫他不要“废天下之史文”。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鲁迅也曾这样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不仅如此,其中《陈涉世家》肯定了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叙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
《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