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的繁体字怎么写
书的繁体:
繁体“书”一共:10划
相关出处:
1、书,著也。——《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
2、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3、易之以书契。——《易·系辞》
4、书者,以笔画记之辞。——《尚书序》疏
5、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
6、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7、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扩展资料:
书的起源:
书是人类用来纪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交融感情,取得知识,传承经验的重要媒介,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传承具有重要 的意义。是人类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
世界上最重的书:[英]重达2吨半,占地41平方米,光目录就达54万页,12年编纂而成。
世界上最小的书:纳米书。只有0.07毫米宽,0.1毫米长,这本书是《萝卜城的小特德》(TeenyTedfromTurnipTown)。是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学的两名物理学家用镓离子光束在结晶硅的表面上刻划而成,过程需要4个月。
世界上最大的书:这本巨书高2米,宽3米这本书是《杜登德语正字法字典》
带“书”的成语
1、不刊之书[ bù kān zhī shū ]
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
出 处 汉· 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
2、博览群书[ bó lǎn qún shū ]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出处 《周书·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3、一介书生[ yī jiè shū shēng ]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出处 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4、目不识书[ mù bù shí shū ]
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出自:《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5、丹书白马[ dān shū bái mǎ ]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出处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颜师古注:“白马之盟,谓刑白马歃其血以为盟也。”
2. “目”的繁体字怎么写
繁体字如下:
目
目的QQ繁体字:
朩
目的意思:
(1)(名)眼睛:有~共睹|历历在~。
(2)(动)〈书〉看:~为奇迹。
(3)(名)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细~|纲举~张。
(4)(名)目录:书~|药~|剧~。
(5)(名)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中有雁形目、鸡形目等。目以下为科。
目字词语:
1、案目 (àn mù) : 旧时称剧场中招待观众及带领找寻座位的人员。
2、纲举目张 (gāng jǔ mù zhāng ) :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
3、纲目 ( gāngmù) :概要或细则。
4、保留剧目 (bǎo liú jù mù ):指某个剧团或主要演员演出获得成功的并保留下来以备经常演出的戏剧。
5、目不转睛 (mù bù zhuǎn jīng) :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6、闭目塞听 (bì mù sè tīng ) :闭上眼睛不去看,堵住耳朵不去听。形容对外界的发生的事物不闻不问,缺少了解,也不愿意接受新事物。
7、目不暇接(mù bù xiá jiē): 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8、侧目 (cèmù) :眼睛不正视对方的意思,形容敬畏。也指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愤恨。
9、骋目( chěng mù) :极目远望 。
10、驰目(chí mù) :犹言放眼远望。
11、触目 (chù mù):1,视线接触到;目光所及:~皆是。2,显眼;引人注目:门上的金字招牌非常。
12、触目惊心 (chù mù jīng xīn):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13、疮痍满目 (chuāng yí mǎn mù ) :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
14、慈眉善目 (cí méi shàn mù) :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
15、耳目一新 (ěr mù yī xīn): 耳目:指见闻。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