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才培养计划怎么写
原发布者:Soul杜哥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1、总则 第一条:目的 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我们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人才培养目标 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和各项目组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主要内容 本管理办法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战略人才的甄选、战略人才培养模式、战略人才的培养方法、战略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2、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 公司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由“雏鹰计划”、“飞鹰计划”和“精鹰计划”和“雄鹰计划”四个部分组成。由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公司战略人才库。 第六条:“雏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
2. 关于怎样培养人才的作文
职业专家说,改变人生,先改变人生观;改变价值,先改变价值观.同理,造就人才,先树立人才观.八维的人才观,就是栽培“社会发展实需、市场发展实用、岗位中实战”型人才.当代,唯有“三实”型人才,才具有强大的竞争力,赢得市场的青睐,获得长足的发展.学员也只有赢得发展的舞台与机遇,才能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才能更好改变自己的人生.
(一)造就实需人才
时日,人们针对实际,纷纷扬言:“只有契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才是好人才;与其去培养‘失业的白领’,倒不如去培养社会实际需求的‘蓝领’”.
八维放眼世界,立足未来;用前沿的理念及超前的思维来发展教育,促使教育始终领先行业、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先进的教育,传授前沿的知识与技术,就能使学员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赢得社会的青睐,亦即赢在当代,胜在未来,价值连城.
(二)造就实用人才
当今评价人才的标准,已不再唯学历、唯职称及唯地位关系,而是重实绩、重能力及重德性.时日,也呈现了实用型人才比高学历者更受用人单位青睐的迹象.
八维以市场为导向,关注与研究市场,及时调整培养结构与方向,创新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使得学员掌握最合理、最实用和最新颖的知识与技术,亦即赢在起点,快速适应市场的发展.
(三)造就实战人才
实战,意为实际战斗.当今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要打赢竞争之战,就要有强兵良将,因而“来则战,战必胜”型人才也成了企业的真正需要.八维注重知识传授,更是强化实战训练.学员在强度的实训中,磨砺过硬的技能,积累丰富的经验.两者有机结合,必能造就“来则战,战必胜”的人才.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学校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感觉到时代的脉动,教育才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力,教育才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和人才培养导向.因此,学校应立足当今,放眼未来,创新教育的观念、思想、思路、模式及方针,达成教育的创新,培养与时俱进的人才,促进教育的繁荣.
**曾说:“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关键在教育.只有学校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速解放思想,创新教育,创造高效型教育,才能造就数以亿计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样,新世纪祖国的昌盛、民族的振兴才有希望.
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是应对国际竞争和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现实教育创新的必由之路.创新教育至少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即是一种以开发人的创造潜力为使命,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提升人才的创新素质为核心,促进人才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创造性发展的综合型教育(注:创新素质由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三个维度组成);指明了整个教育活动从思想观念到培养方法,从理论体系到实践原则实施全面的创新,提高教育效率与效果.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与水平.
《大学》里提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欲达到内外兼修,做到日新又新的境界.也即对内须日日反省存诚,无欲无私,改过自新,才能达到功成名就;对外则为组织、社会、民族、国家等承担创新责任,促进天天前进,日日进步,与时竞进.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恒久主题.面对瞬息万变的国内外竞争环境,要赶超或跟上时代发展,就要不断学习、快速学习、活化学习,突破自我,把创新视为教育重点,创新教育,全面提升人才的创新力,造福人类.
3. 什么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我这几天也在写人才培养方案,我是从这几方面写的
一、专业名称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1
三、招生对象 1
四、标准学制 1
五、职业目标 1
六、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 1
七、专业培养目标 3
八、毕业资格与要求 3
(一)专业学时分配 3
(二)计算机能力要求 3
(三)外语能力要求 3
(四)职业资格证书 3
九、课程体系设计 4
十、专业主干课程描述 6
十一、基本实训条件 7
十二、师资要求 7
十三、成绩考核 8
(一)课程教学考核 8
(二)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考核 8
仅供参考,呵呵
4. 人才培养类型规格怎么填
质量标准是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低要求。它有两个层面;学历学位标准和学科专业标准:前者与后者是上、下位关系。质量标准是审核评估的重要依据。
学历学位标准是由不同“层次”(纵向维度)和“类型”(横向维度)所构成的质量标准体系。纵向维度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等三个层次;横向维度包括一级和二级维度。其中一级维度包括各学科门类,二级维度包括人才培养类型(如学术型、应用型等)。我国e69da5e887aa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6306465现有的学位标准过于宏观,且横向分类不够。
学科专业标准是以《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为依据,形成的相应学科(对于研究生)和专业(对于本科生)的质量标准。该质量标准按不同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类型也形成了一个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是学历学位标准体系在学科专业层面上的具体化。我国目前的学科专业标准尚不完善。
在学校层面,要根据国家层面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学校的培养标准应符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行动纲领,培养标准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行动准则。培养目标的达成需要用培养标准来衡量,满足培养标准就意味着能够达到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包括专业毕业要求(或与此相当的质量标准)和课程(包括各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要求(或与此相当的质量标准)两个层面。学校应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相应专业的毕业要求,再根据专业毕业要求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要求,由此形成学校本科培养的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