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护林员巡山日记100篇
一个护林员的巡山日记
又是一个冬天到,又是一个基层护林员年度护林工作的考核时。自2004年8月湖北省堵河源自然保护区批准成立以来,作为保护区的重要主体竹山县柳林乡来说,又是怎样配合和开展保护工作的呢?12月28日,笔者在堵河源保护局柳林管护站无意看到了该乡洪坪村护林员罗建贵下半年的巡山记录本,现随机摘抄几篇以飨读者。
8月15日 镰刀山巡山
几只几(麂)子真胆大,竟敢从我面前不慌不忙过去了。它们可是宝贝,(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过去偷猎者多,它们也遭秧(殃)了;现在保护的力度加大了,人们的生态意识也强了,它们也多了。保护了森林,也就保护了野生动物。情况一切正常。
8月16日 唐家屋场巡山
走到一个叫瓦场的小地方,一条蛇足有杯子那么粗,人称:黄安。在过去能卖100多元,现在它们也是保护对象了,再也没有蛇贩子了。让它去吧,我走我的。情况正常。
8月19日 衙门巡山
根据乡政府安排,今天挨家挨户签订森林放火责任状。今年持续天旱,森林防火也提前了。这是大事,马虎不得。保护森林也是为子孙后代保护一片蓝天,也是保护人类自己。情况一切正常。
9月17日 竹扒沟巡山
溢洪堰有一大群锦鸡,唧唧喳喳,连蹦带跳,真是好看。它们活动范围越来越靠拢住户了,得嘱咐大家别惊了它们。情况一切正常。
9月24日 镰刀湾巡山
这里山高面积大,很少有人类活动,相对好管理多了。但也有困难,就是生活不方便。这几年政府实施生态移民,连最后一户人家都搬走了。只有就着凉水嚼几口干吃面了。情况正常。
10月1日
今天是国庆节,大喜的日子。精神也特别好。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党的政策越来越好,老百姓地(的)日子也越来越滋润了。早早起来吃点早饭就到头坪巡山去。
12月18日 刘家洞巡山
一年又快过去了,这里的一草一木还是那么茂盛。天然林保护工程真是件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张亮)
2. 护林员巡山笔记怎么写
2016年9月10日,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林业工作站天然林保护工程专职护林员田景全写下了第一篇巡山日记,日记记载了当天的经过和所见所闻。此后,这一做法逐渐在全县推开。县里要求每个专职护林员都要记巡山日记,说好处有三:可检验护林员工作的实际情况,可记录天保工程的新变化,还可让护林员练笔,提高他们的素质。
田景全是第一个记巡山日记的人,他的日记见证了天保工程实施后长阳的变化。以下是他的部分日记节选。
2016年9月10日。星期一,晴。今天,我们全站人员到县电影院参加了湖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试点县全面启动的动员大会。从今天起,我就不再是一个木材经营人员了。今天,我被聘为了龙舟坪镇的天保护林员,还发了一套印有“天保工程”字样的迷彩服作为工作服。回到站里,站长李志伟讲了话,要求从今天开始记日记,以后每天都要把巡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
2016年2月25日。星期一,雨。今天因雨未能成行。21日群众反映长篇大论的宣传资料看了头痛。我从实际出发,将自己所宣传的内容整理成歌,叫《天保护林员之歌》,群众非常喜欢,看来,搞宣传还得贴近群众。
3. 森林管护巡山记录日记怎么写
篇一:2015护林员巡山日记201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巡山护林员)2014年度年底工作总结卡腊村巡山护林员李沙者时光飞逝,半年的工作已结束,在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帮助下,使我在我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半年的工作过程中,我得到了一些丰富的工作经验与知识,也看到了自身的一些缺点与不足。
为下半年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奠定了基础,现将2014年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思想政治方面作为一名巡山护林员,我服从上级林业部门的工作安排,遵守纪律,维护信誉,工作目的明确,态度端正,认真钻研业务,尊敬领导,配合领导做好各项工作,一直加强对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使自己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坚决把三个代表的思想落到实处。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认识到保持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团结同事,事事都能抢着干,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够时刻与党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勤奋刻苦,每天坚持看新闻联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做政治笔记,从不放松自己的政治理论学习。
二、工作方面1、狠抓宣传教育工作,树立全民防火意识。卡腊村委会历来都把把防火宣传教育工作作为护林首要任务来抓,在配合乡林业站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在全村委会个村民小组刷写标语、在全村农户中发放护林防火户主通知书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防火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进入防火期后,我积极配合各级林业部门,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护林防火知识,采用书写标语和设置宣传碑,主要路口设置警示牌、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一年来召开护林防火宣传会议20次、宣传人数达2400人,登门宣传家访1030户(次),宣传人数达4000多人(次)。
护林防火工作做到宣传到户、发动到人、同时在林区广泛深入地宣传生产用火安全,禁止野外用火的各项规定。用引发森林火灾的典型事例教育群众、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营造了浓厚的防火氛围。
通过宣传教育使林区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林区大事,防火第一”的思想,达到了普及森林防火知识,宣传森林防火法规,提高森林防火意识的目的。2、加大对巡山护林工作的投入,减少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
我村位于红河州垤玛乡、墨江县龙坝乡和元江县因远镇三州、市三乡镇交界处,因此本人历来都高度重视我村的森林防火工作。今年,在镇党委政府和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加大了对巡山护林工作的力度,从源头上杜绝森林火灾的发生。
在县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都贵望乡台管理站的关心帮助下,准确掌握自己管护区域的情况,巡山每月不少于25天,发现情况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结合“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做到“打早、打小、打了”,以免火情再度蔓延造成损失。3、大力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坚决管住林区火源。
抓好森林火源管理工作,是预防森林火灾的关键。为了有效防备人为火灾发生,我村防火主要以清山、清理林区闲散人员,对重点地段、重点时段死看硬守。
坚持林区野外用火审批和入山作业登记制度、进入防火期严禁一切野外用火,严防失火、依法严格规范用火行为。对重点地段、时段、重点防范。
加强了对巡山护林的工作,对重点地段和重点部位采取死看硬守。在春节、清明和“五一”等重点时段、组织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加防火工作,发动群众搞好防火宣传、协助管理好了野外用火、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林区火灾隐患,严防林火的发生,确保林区安全。
三、存在问题1、护林防火宣传教育还留有死角,尤其是对居住边远的农户,宣传教育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2、盗伐、盗挖、盗猎现象依然存在。
3、个别村农户防火意识不强,从思想上不够重视护林防火。4、面对林权改革,林业工作新模式没有形成,护林防火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成为困扰巡山护林员的一个重大难题。
四、下步工作打算1、继续做好依法治理滥采乱挖活动,认真做好保护区中的滥采乱挖工作,确保治理工作不留死角。2、转变思想观念,加快推进依法治火的进程。
针对卡腊村委会辖区林地面积大,火灾隐患多,火情发生呈复杂化等趋势,我们将及时跟上形势,从思想认识上转变观念,加强巡查,争取早发现早扑灭,普及扑火知识保证扑火人员的安全,加快推进依法治火的进程,加大责任追究制度。二0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4. 巡山记录日记大全
护林员巡山真实日记 护林员巡山记录内容
12月27日,本报与中央电视台两个频道的记者齐聚兰家林场,追寻野生东北虎、东北豹的足迹,探索神秘的野生领域,走近那些为保护动物默默奉献的大山守护者。
昨日6时,天刚蒙蒙亮,发电机只有在晚上才启动,此时兰家林场里只能看清人影,房间里已经传出切菜声。
在大山里,巡护员起床从不看时钟,他们除了巡山,几乎没有业余生活。可他们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常年在深山里穿梭,无怨无悔,被称为大山的守护者。昨日,记者跟他们进山巡护,体验这非比寻常的工作。
寂寞巡护员听收音机解闷
6时10分,“这么早,能看清吗?”记者和正在做饭的老王打招呼。他笑了:“习惯了,闭眼睛都知道东西在哪。”
“春夏秋三个季节他们起得更早,防火任务重,不能大意,火烧一日穷。”场长李健民说,一年里他大半年都在山上,防火季节时他要严看死守。
6时30分,饭做好了,一盆拌菠菜,一盆白菜炖豆腐,一盆咸鸭蛋,还有昨晚吃剩的一点辣白菜。这顿饭对于巡护员们来说很丰盛了。平常都是一个菜,白菜或土豆,再不就是豆腐,这些菜好保存。
宿舍的镜子上贴了一张女明星画,在房间里格外显眼。李健民说:“我最怕接到他们家属电话,最高兴的就是他们家属能来林场,前两天我忙,忘了一个巡护员都仨月没回家,媳妇都急眼了。在这里工作要受得了寂寞,生活很枯燥,我在管护站都给他们买了收音机,解解闷。”
准备进山前要带“四宝”
7时30分,巡护员开始吃饭,把菜汤泡进饭里,围着饭桌站着,速度很快。“午饭怎么办?”“平时吃两顿饭,走那么远,哪能赶回来吃饭啊。”巡护员曹智信说,大家平时都叫他老三。
吃过早饭,开始做出发前的准备,老三把“四宝”逐一检查,一部比手机大一点的GPS,发现动物或者足迹时用来定位,用来记录发现动物信息的笔记本,一把尺子,还有准备抓拍动物的数码相机。
“为啥带尺子?”老三说:“用来量老虎和豹的脚印,它俩脚印挺像的,豹的比老虎的小,用专业的尺量更准。”走前,又拿了一个火焰弹。这是遇到猛兽时,吓唬它们的。
这里的每个巡护员都有一项特长,张洪军对于野生植物最了解,老三则对野生动物比较了解,记者打算跟他进山。
巡护边走边记录动物足迹
8时,记者一行往兰家林场中线挺进。上山的路很陡很滑,一路记者不断摔跤。
10时45分,老三要去中线管护站,6公里的山路,他一个人走只需要一个多小时,带上记者,时间要多出差不多一倍。
到达管护站,记者累得直喘粗气,老三进屋后开始干活,把太阳能的控制闸打开,把炉子里的煤灰掏干净,抱柴生火。“这里是地暖,不烧就冻坏了。”老三说。 12月27日,本报与中央电视台两个频道的记者齐聚兰家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