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写武侠小说,才能超过金庸
金庸的武侠小说已经成了一座几乎无法逾越的高峰,如果真的想超越,那你必须从三个方面超越他: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金庸生活的年代是个时局动荡,改朝易代的年代,国民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这就触发了他写武侠的一个初衷希望借助自己的文笔以此唤醒人们,期望出现如郭靖般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大侠,来拯救天下苍生。
地利:在金庸生活的香港,避免了战争可能带来的一切不稳定因素,而且他又创办了明报,有了经济基础,以此可以安心写作。
人和:这是他最终成就武侠小说泰山北斗的最主要原因,金庸从小生活在一个小康之家,而且还念过私塾,很小就熟读四书五经,奠定了很深得文话修养,如他对诗经,楚辞,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宋史,元史,明史,冯梦龙的三言两拍等都有很深的造诣,真可谓是倒背如流。无论是正史,还是稗官野史,他都有涉猎,因此才会写出那样活灵活现的小说。此外,外在压力也是不可不提的,当时的古龙,梁羽生等众多好手都写出了许多令人称赞的作品,对他而言,面对的对手越是厉害,他的努力也越多。
综上,金庸的成就不是轻而易得的,需付出很多汗水才能换取今日的成就,举目四望,今日的武侠小说已难觅昨日之辉煌,我真的很期待,期待你能有决心和毅力去努力奋斗,写出一部超越金的作品,到时我一定细细拜读。
最后说一句:祝你成功!
2. 金庸一共写了多少部小说
认为14部的人可能是对“飞 雪 连 天 射 白 鹿 ,笑 书 神 侠 倚 碧 鸳”太熟吧。
因而忘了《越女剑》。 【笔名缘起】 当年金庸与梁羽生订下武侠小说之约时,曾想过笔名的问题。
后来决定把自己名字的“镛”字一分为二,成为“金庸”。这就成为了他的笔名。
金庸先生也用过其他的笔名,例如用姚馥兰(英文“你的朋友[Your Friend]”音译)写影话,如用林欢这笔名写影话也写电影剧本,在读者中间也曾留下印象。但比起用金庸这笔名写武侠小说来,就远不如它的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武侠小说】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和“金庸作品集序”)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
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并结集出版。
每一次修订,情节都有所改动。新修版的故事细节和结局也略有改变,引来不少回响。
目前两岸三地的出版分别授权于广州的广州出版社,于2005年11月正式出版,(2002年底开始出版,代替原来的三联书店)、台湾的远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出版社。 外文翻译版本 金庸若干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文、泰文、越南文、法文、马来文、日文、韩文等在海外流传。
其中以日文与英文的最多: 日文版: 『书剣恩仇录』(全4巻、原名:书剑恩仇录、译:冈崎由美) 『碧血剣』(全3巻、原名:碧血剑、监修:冈崎由美、译:小岛早依) 『秘曲 笑傲江湖』(全7巻、原名:笑傲江湖、监修:冈崎由美、译:小岛瑞纪) 『雪山飞狐』(全1巻、原名:雪山飞狐、监修:冈崎由美、译:林久之) 『射雕英雄伝』(全5巻、原名:射雕英雄传、监修:冈崎由美、译:金海南) 『连城诀』(全2巻、原名:连城诀、监修:冈崎由美、译:阿部敦子) 『神雕剣侠』(全5巻、原名:神雕侠侣、訳:冈崎由美・松田京子) 『倚天屠龙记』(全5巻、原名:倚天屠龙记、监修:冈崎由美、译:林久之・阿部敦子) 『越女剣』(全1巻、原名: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越女剑、监修:冈崎由美、译:林久之・伊藤未央) 『飞狐外伝』(全3巻、原名:飞狐外传、监修:冈崎由美、译:阿部敦子) 『天龙八部』(全8巻、原名:天龙八部、监修:冈崎由美、译:土屋文子) 『鹿鼎记』(全8巻、原名:鹿鼎记、译:冈崎由美・小岛瑞纪) 英文版: The Book and the Sword(《书剑恩仇录》,全一册)牛津大学出版社,译:恩沙(Graham Earnshaw);监修:闵福德(John Minford)、Rachel May 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鹿鼎记》,3册))牛津大学出版社,译:闵福德(John Minford) The 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射雕英雄传》)已停止 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雪山飞狐》,全一册)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译:莫锦屏(Olivia Mok) 被他人抄袭 20世纪80年代时,曾有人以“镛公”为笔名著书《射雕前传》、《神雕前传》之类的作品,无论包装和印制都与金庸的作品集极为相似。在香港部分租售旧小说的书店中仍然存在。
在中国大陆,也有类似的抄袭的作品,不但书名类似,而且署名作者也和金庸很类似,如“全庸”、“金康”、“金庸新”“高庸”等。
3. 金庸写的所有小说
金庸写的所有武侠小说的先后顺序1955 《书剑恩仇录》 1956《碧血剑》 1957《射雕英雄传》 1959《神雕侠侣》《雪山飞狐》 1960《飞狐外传》 1961《倚天屠龙记》《鸳鸯刀》《白马啸西风》 1963《连城诀》《天龙八部》 1965《侠客行》 1967《笑傲江湖》 1969《鹿鼎记》 1970《越女剑》 1972《鹿鼎记》连载完毕,宣布就此封笔不写武侠小说。
金庸小说的历史顺序 一、越女剑-春秋 二、天龙八部-北宋 三、射雕英雄传-南宋 四、神雕侠侣-南宋末 五、倚天屠龙记-元末 六、侠客行-明中 七、笑傲江湖-明中 八、碧血剑-明末 九、鹿鼎记-清康熙 十、书剑恩仇录-清乾隆 十一、飞狐外传-清乾隆 十二、雪山飞狐-清乾隆 十三、白马啸西风 ----大致应该是乾隆或嘉庆 十四、鸳鸯刀-清 十五、连城诀-晚清。
4. 金庸写小说的正确次序 15部
金庸的写作顺序则如下
1955
创作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金庸」笔名首次出现
1956
《碧血剑》开始在《香港商报》连载
1957 写《射雕英雄传》连载于《香港商报》
1959
《神雕侠侣》开始在《明报》创刊号连载
《雪山飞狐》连载于《新晚报》
1960 为《武侠与历史》杂志撰写《飞狐外传》
1961 《倚天屠龙记》、《鸳鸯刀》、《白马啸西风》开始在《明报》连载
1963 为《东南亚周刊》撰写《连城诀》
《天龙八部》开始在《明报》连载
1965
创作《侠客行》
1967 创作《笑傲江湖》
1969 创作、发表巅峰之作《鹿鼎记》
1970 写《越女剑》。开始修订全部武侠小说作品
1972 《鹿鼎记》连载完毕,宣布就此封笔不写武侠小说
5. 金庸写的多少小说
飞—《飞狐外传》(1960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
6. 金庸写的几部小说及其大概内容
《鹿鼎记》 此书是金庸小说的封笔之作,也是武侠小说中的“四不象”作品。
它超出了江湖恩怨、武林夺宝的旧模式,通过壮阔的画面与多彩的人物个性,运用调侃的语言,去表现中国“国民的悲剧”与“文化悲剧”,并将韦小宝的机智、油滑以及无赖的本色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部小说讲的是一个从小在扬州妓院长大的小孩韦小宝,他以不会任何武功之姿态闯荡江湖各大帮会、周旋于皇帝朝臣之间,并奉旨远征云南、俄罗斯等地的故事。
书中充满精彩绝伦的对白及逆向思考的事件,多读几遍搞不好可以“仙福永享、寿与天齐”呢!韦小宝笑称自己“不学无术却处处有术”,却靠着这不学之术在太监、钦命大臣、帮会堂主、和尚、甚至七个美女的共同老公这些职务上胜任愉快。这样的人挑战了真实的人性,证明武功和权利不是这世上唯一可取之道,并大大推翻前面几部那样摧心裂肺的爱情观念,来了个七美大团圆,人人都有奖! 金庸先生将韦小宝的个人经历与历史紧密结合,大玩历史哈哈镜的手法,令人赞叹,几乎信以为真。
而小宝的做人方法及毫不留情的揭出人生各阶层黑暗面的这种做法,使得这部书成了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到了“无剑胜有剑”的境地。其实,韦小宝是个最最普通的人,好像也就是在你我身边的那些人一样。
这是金先生最后一部小说,也是登峰造极之作。 《笑傲江湖》 本书成功的塑造了武林中最出众而最平凡、最诚实而又最聪明的大英雄——令狐冲。
他武功不是最高、外貌不是最俊、气度不是最高贵、智谋不是最出众,但他却超越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局限,又不为道教的清规戒律所束缚,于是,他在自由自在中体现了武学的最高境界。 令狐冲是一个很可爱的人物,他虽然和采花贼、魔教中人做朋友,嗜酒懒惰我行我素,但是他依着自己的天性行事,不理别人的想法、议论,为自己而活。
他的气质飞扬佻达,但情感真挚热烈、豪迈任性,是君子眼中的邪徒,却又是邪徒眼中的真君子,生性活泼,却又意志坚定。他对小师妹岳灵珊情真爱挚,但因误会而让师妹被林平之那个伪君子抢走,可不改潇洒本性的他却赢得恒山派小尼姑对他的信任、五毒教蓝凤凰的倾心及魔教公主任盈盈对他的爱,虽然身处险境,却还是处之泰然。
书中的人物刻划出中国人最丑陋真实的嘴脸,如一路假装的伪君子岳不群、自私自大的任我行及害人反害已的东方不败等人,还有形形色色、表里不一的武林人物。他们不仅各自有正面的冲突斗争,更有私底下的矛盾纠葛,首先为辟邪剑谱勾心斗角,又为葵花宝典争权夺利,谁都想一统江湖、千秋万载,但又没有广阔的胸襟。
令狐冲在被关思过时习得荡气回肠的独孤九剑,在江湖飘泊时得到《笑傲江湖》曲谱,这两样是与他最相配的东西了。书中将各人的习性发挥得淋漓尽致,除了上述可怕的野心人士挥刀自宫,冷面奸诈的性格,也有很滑稽胡闹的桃谷六仙,更有为知己而死的魔教长老曲洋及正派人士刘正风,还有目前最流行的话题:同性恋的存在。
此外,梅庄四友的黄钟公、黑白子、丹青生、秃笔翁几位古代艺术家也很有看头。 正未必正,邪亦非邪,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而已。
本书没有任何历史背景,金庸先生以完全的创作才华,水落石出的道出一连串曲折的奸谋,并很适时适地的掀开了伪君子的真面目。有时候,觉得真小人还比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来得不可怕! 《书剑恩仇录》 此书为金庸武侠小说之处女作。
通过描写书与剑的冲突,江山与江湖的对抗,史实与艺术的结合,武学与奇情的交融,显出金庸的出手不凡。其语言之生动流畅、人物群像之多姿多采,都超出了一般旧派武侠小说的水准。
要认识新派武侠小说的本来面目,此书不可不读。 这本书中最令人扼腕浩叹的就是“爱”,就是香香公主为了陈家洛而自我牺牲,以及霍青桐为了成全他人而伤了自己的勇气。
还有金笛书生余鱼同对骆冰的那段痴傻单恋,以至后来毁容亦无悔。之中的千回百折,让人觉得爱情实在是一种残酷至极的甜蜜。
另外,乾隆的身世之谜也是书中的一段争辩不已的悬案。所谓的“换太子”悬案在野史中的历历描绘,与乾隆皇帝喜着汉装等等记载,更让这段历史的疑问清楚地浮现台面。
当然,红花会众当家武功高强、智计百出、为民除害、反清复明等英勇壮烈的事迹,在书中也有极江湖与戏剧性的说法。大反派张召重的贯穿全场,朝廷高官的女儿李沅芷为情为义,宁愿放弃安适生活,投身于江湖之中,更是将宫廷与江湖、派系与师门之间的恩怨清楚显现。
主角陈家洛往来中原及回疆、翻覆朝廷及民间的故事,在本书中的数场打斗中后带到最高点。数不尽的民族情结及爱恨纠缠,造就了这个最广为流传的满汉故事。
这就是金庸作品集的第一部着作——《书剑恩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