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馒头的馒怎么写
你好!
馒头演变到现在确实很复杂的。
一: 馒头简介:
馒头是中国的传统面食,以面粉和水发酵后蒸制而成,一般圆形,大小从直径4厘米左右到直径15厘米左右均有。中国北方传统上以馒头或面条作为主食。
早在春秋时期,中国人便以开始将发酵后的面团蒸制食用,称之为酏食,由于当时磨尚未出现,因此并不流行。汉朝时,由于磨已广泛应用,蒸制的面食也随之流行于全国各地,当时统称为“饼”。
二: 馒头的“馒”字的演变过程:
据晋人笔记记载,馒头一词出自三国蜀汉诸葛亮之手。当时诸葛亮率军南渡泸水以讨孟获。根据当地的习俗,大军渡江之前必须以人头祭祀河神。诸葛亮遂命人以白面裹肉蒸熟,代替人头投入江中。诸葛将其命名为“瞒头”,即欺瞒河神之假头之意。(一说命名为“蛮头”,蛮人之头之意)。
晋以后,有一段时间,古人把馒头也称作“饼”。凡以面揉水作剂子,中间有馅的,都叫“饼”。《名义考》:“以面蒸而食者曰‘蒸饼’,又曰‘笼饼’,即今馒头。”《集韵》:“馒头,饼也。”《正字通》:“〔焙换成饣〕〔愉换成饣〕,起面也,发酵使面轻高浮起,炊之为饼。贾公彦以酏食(酏:酒;以酒发酵)为起胶饼,胶即酵也。涪翁说,起胶饼即今之炊饼也。”“韦巨源《食单》有婆罗门轻高面,今俗笼蒸馒头发酵浮起者是也。”
唐以后,馒头的形态变小,有称作“玉柱”、“灌浆”的。《汇苑详注》:“玉柱、灌浆,皆馒头之别称也。”南唐时,又有“字母馒头”。唐人徐坚《初学记》把馒头写作“曼头”,《梦粱录》中,又作“馒〔设换成饣〕”。
至此,馒头的“馒”字一直沿用至今!
三: 馒头食品在我国各地目前仍然比较混论:
馒头的称谓到今天为止仍然很混乱。
比如,北方之对于没有馅料的,有叫做“馍”、“卷子”,也有叫作“包子”的。
南方对于有焰料的,也有称作“面兜子”、“汤包”的。
现时不管什么样的有馅的无馅的馒头,其实都距诸葛亮当初创制的馒头相去过远。馒头的馒字,最早作“〔曼字的又换成方〕”。卢湛《祭法》:“春祠用〔曼字的又换成方〕头。”荀氏《四时列馔传》:“春祠有〔曼字的又换成方〕头饼。”
另外还有个说法:“馒头本是蜀馔(此说,似乎在诸葛亮之前已有馒头),世传以为诸葛亮征南时以肉面像人头而为之。流传作‘馒’字,不知当时音义如何,适以欺瞒同音。孔明与马谡谋征南,有攻心战之说。至伐孟获,熟视营障,七纵而七擒之,岂于事物间有欺瞒之举,特世俗释之如此耳。”
谢谢!!
2. 馍字是什么生肖、
虎
清代文人舒位《黔苗竹枝词·红苗》诗:“织就班丝不赠人,调来铜鼓赛山神,两情脉脉浑无语,今夜空房是避寅。”(注:红苗惟铜仁府有之,衣服悉用班丝,女红以此为务。击铜鼓以鼓舞,名曰调鼓。每岁五月寅日,夫妇别寝,不敢相语,以为犯有虎伤。)寅为虎,谁敢违背避寅习俗,五月寅日若夫妻同房而眠,老虎就会伤害他们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43639。 是一些地方民间流传的避寅习俗。 白虎神是中国古代道教的守护神,原为古代星官名,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文七宿,因其呈虎形位于西文,按五行配五色,故称。它也是四方神之一。《礼记·曲礼上》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土家族多信奉白虎神,湖北土家族祭白虎时,掌坛师要用杀猪刀将自己的头砍出血来,滴在纸钱上后,悬挂焚烧。湖南土家族的小孩得尺风病时,往往认为是白虎所致必须请巫师驱赶“白虎”。驱赶时,要在户外放一把椅子,绑上带枝叶的竹子,上捆一只白公鸡,由巫师在室内施法,如果公鸡啼叫,白虎就算赶跑了。 陕西有送布老虎的育儿风俗。小孩满月时,舅家要送去黄布做的老虎一只,进大门时,将虎尾折断一节扔到门外。送布老虎是祝愿孩子长大后像老虎那样有力;折断虎尾,则是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免灾免难。山西各地则流行送老虎枕头的育儿风俗。每逢小孩过生日,当舅舅的要送外甥一只或一对老虎枕头,既可当枕头,又可当玩具,还表示祝福。 陕西华县一带流行“挂老虎馍”的婚姻风俗。迎新前,男方的舅家要蒸一对老虎馍,用红绳拴在一丰收,新娘一到,便将老虎馍挂在她颈上,进门后取下,由新郎新娘分食,表示两人同约会。值得一提的是,此馍还有公母之分,公老虎馍的头上有一个“王”字,表示男子要当家为王;母老虎馍的额中有一对飞鸟,表示妻随夫飞。每个老虎脖子前还有一只小老虎,表示祝愿新人早生贵子。
3. 关于怎样蒸馍的作文300字
我学会了蒸馒头星期六上午,我早早地把作业做完了,只觉得呆在家没事干,实在太无聊。
妈妈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说:“程程,跟我学蒸馍吧!你不是说自己家蒸的馍比外面买的好吃吗?”我一听立刻来了精神,便挽起袖子,系上围裙,准备大显身手。 妈妈当起了总指挥,在一旁向我“发号施令”:“橱柜里放的有米酒,再舀点温开水,把米酒和温开水一起倒进和面盆。
”我手忙脚乱地执行着妈妈的“命令”。
“赶紧舀点儿面粉”拌到面里。我笨手笨脚地把面拌上,小心翼翼的问妈妈:”可以开始蒸了吧!”妈妈忍不住“扑哧”笑了,数落我说:“真是个小笨蛋,面不开怎么蒸。
”听了妈妈的话,我不好意思的吐了吐舌头。三小时后,面开了,面团出现了许多挨挨挤挤的小气泡,并散出酸酸的气味。
开始和面了,我在妈妈的指挥下往面盆儿里拌了点干面粉,揉好后又做成了一个个圆圆的小馍胚,最后在妈妈的帮助下把蒸馍放进了笼屉里,然后上火蒸。 我忐忑不安地等待着,真担心蒸出来的一锅铁疙瘩。
半小时后,我满怀期待地揭开锅盖,最太棒了,锅里面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馒头,乐开了花!啊,我成功了,我的心里也乐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