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里的党建好故事应该怎么写
“党建强,企业更强……” ——记江苏亨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崔根良 ?来源:人民日报?发布时间:2016-05-03?09:10分享 崔根良(右)在生产车间询问生产情况。
走进亨通集团,最醒目的牌子,是悬挂于车间的“党员示范岗”;最敬业的团队,是“党员责任区”。集团每年评选的各类优秀工作者,党员占到2/3以上;集团各级管理岗位,党员占比高达八成。
“党建强,企业更强……”崔根良坦承,亨通在苏州民营企业中第一个成立企业党委、纪委、党校,“不图别的,就图约束自己,凝聚员工,做好企业。 ”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到政治清醒、经济清楚、生活清白” 曾在部队创造当年入伍、当年立功、当年入党“奇迹”的崔根良,时隔38年,仍然牢记着指导员对他说的一番话:“今天起,你就是党员了。
党员的标准就是,站着是面旗,倒下是标杆!” 不忘初心,才能永葆本色。 从部队转业置身创业大舞台,崔根良告诫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到政治清醒、经济清楚、生活清白。
年复一年,亨通集团日益发展壮大,崔根良却没有“发展”出半点业余爱好。他每天都泡在单位、沉浸在工作中。
平日里,他和普通员工一样,在食堂吃三菜一汤,加班过了饭点就自己泡面。 有一次,食堂工作人员看他加班来得晚,想必饿了,便多打了几块红烧肉。
崔根良当场就要求把多给的肉退回,并对他说:“给公司职工打菜不能分等级,不要有‘情面菜’。” 在人事决策上,崔根良坚持原则。
无论谁打招呼进亨通工作,都要求必须到人力资源部办理报名手续,经过核查、筛选、鉴定,才能最终决定是否录取。 曾有公司高层想让人事部门直接录取4名员工,崔根良发现后,立即要求退回。
这种不搞特殊的做事风格,崔根良一直坚持着,即使是对家人也不例外。当年在车间三班倒的妹妹,因承受不了日夜颠倒的生活,找他安排个上白班的工作,崔根良也回绝了。
他说,企业发展需要全体职工同甘共苦,必须“一碗水端平”。 亨通对配套产品的需求量很大,一位亲戚看中加工电缆盘能赚钱,认定崔根良定会支持,没想到他却说:“实在对不起,正因为你是我的亲戚,亨通无法购买你的电缆盘,但若生活困难我个人可资助。”
亨通集团现有员工1万多人。崔根良首创党员干部结对联系职工制度,规定从普通党员到支部支委,从车间主任到集团高管,每人都要结对联系一定数量的员工,确保联系结对全覆盖。
当家人的以身作则,成为企业凝心聚力的最大动力。 “那些年,我们几乎都是‘白加黑’‘五加二’地拼” 亨通集团设纪委、办党校,一些民营企业家感到不解。
崔根良打了个比方:“黄沙、石子、水泥、钢筋,没有水,粘合不到一起,只有用水才能把它们变成坚固的混凝土。 党建在企业里就像水,能够增强凝聚力,党建就是生产力!” 党员陈明,是光棒研发项目的负责人之一。
“那些年,我们几乎都是‘白加黑’‘五加二’地拼……”陈明说,关键时刻,正是党员带头坚守岗位,才保证了研发的进展顺利。 “激励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前行的动力,是党员的身份。
”在集团做党务工作的韦亚梅坦言,身边的老党员处处做模范,令她见贤思齐,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在亨通集团,年轻人争先恐后地主动要求入党。
在韦亚梅看来,这一方面是因为集团领导重视党建工作,为党员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内部形成了创先争优的氛围。 党员真正成为先进、骨干的代名词。
“党员身份,是集团内部总经理、副总经理等重要职位竞聘上岗的重要条件。”亨通集团党委副书记肖耀良介绍说,亨通把党的队伍建设与岗位竞聘制度双向融合,推行人才双向培养,党委是核心、支部是堡垒、小组是阵地、党员是旗帜。
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两个轮子一起转”,为企业造就了一支战斗力强、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从建厂之初的3名党员,逐步发展到今天1000多名党员,党员群体已经成为亨通最宝贵的品牌资源和核心竞争力。
“慈善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员工做起” “企业和企业家的存在价值,就是要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他人创造美好生活。 ”崔根良说。
在家乡吴江,乡亲们常说,根良不忘本。乡里修路搞建设差钱,只要村干部找上门,他总是二话不说就答应;地方举办各种公益活动,他总是挤出时间去参加…… 去年11月,崔根良代表亨通集团出席苏州市吴江区残联举办的“助残圆梦行动”,给家住松陵镇同心村的梁秀英送去了大冰箱。
在此前两年,亨通已先后向她家捐赠了液晶电视机和洗衣机。至此,连续开展5年的“助残圆梦行动”,为吴江困难残疾人家庭捐赠了495台液晶电视机、410台洗衣机和227台冰箱,实现了现代家电“三大件”在吴江困难残疾人家庭的全覆盖。
“慈善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员工做起。 ”崔根良说,做人要饮水思源、知恩图报,企业在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应该将回报社会作为一种责任。
2012年6月,崔根良到江西出差,闲暇时走访了革命老区的多家养老院、敬老院。“这些地方的生活设施很差,没热水、没卫生间、没有像样的厨房,老人们生活不便、出门看病更是难上加难。
”崔根良连夜打电话进行组织,工作人员几。
2. 优秀党员主要事迹怎么写
在过去的一年中,本人一直以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积极思考,力求在工作、学习上有进步,在党性修养上有提高,在党员模范作用上有发挥,现将先进事迹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加强理论学习,首先在思想上加以重视,而最为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践。在过去的四年中,我主动加强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继续深入领会马列主义、**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并组织支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切实地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同时注重加强对外界时政的了解,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坚定了立场,坚定了信念,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08年10月,通过支部会议选举,我被选为本科第十八支部书记。当选书记给了我更大的责任和义务。这时刻提醒着我注意,我是一名学生基层党组织书记,什么是一个党员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这更促进了我的进步。我经常作自我批评,发现自己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理论学习过于死板,不能灵活运用;工作中不够谨慎,细心。不过我会尽我所能予以改正的,同时还请上级组织给与指导和帮助。
加强理论学习仍将是今后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项主要的内容。不断加强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做好先锋队。
大一开始就一直当学生干部,两年来,担任了测控071班班长、本科第十八支部组织委员、书记等职务。从班干部,到党员干部,这是一个飞跃,也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份责任,更多的义务。自担任支部书记以来,工作认真负责,以诚对待,得到支部成员的认可。组织了“参观军事博物馆汶川地震”等多项党日活动,组织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理论学习。还积极组织策划了开展了以“把青春豪情与汗水欢笑洒在京郊农村大地上”为主题的“红色1+1”活动,与密云县上庄子村党支部成功共建。
大学两年的学生干部生活,给我很大的收获。我学到了如何处理学习与工作两者之间的矛盾,学会了如何组织各类的活动,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赢得工作上的一些伙伴的友谊,这都将影响我的一生。
三、学习刻苦,积极参加各类活动。
在不断追求思想进步的同时,我时刻记得自己还是一名学生,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员只有精通自身的业务,才能在群众中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此我努力学习好各门学科,不断地改善学习方法,希望在有限的学生生涯中更多地学到点东西,为将来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作准备。获得了2007-2008年度学习优秀三等奖学金。
此外,在学校和班级,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中,能积极参与并做好组织协助工作,努力锻炼自己的能力。 四、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进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相对来说环境比较宽松,可也不能生活作息无规律。我深刻地感到,一个好习惯一生受益。注意将工作、学习、娱乐、休息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学习以外的时间合理的利用起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在生活中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耐劳、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始终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勤劳简朴的生活,时刻牢记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两年的组织生活里,我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政治思想觉悟和个人综合素质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积极完成党的任务,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学习、工作、生活中的缺点、错误。
最后,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要发挥带头作用,认真努力地完成自己的分内工作,注意生活中的细节继承发扬好习惯,坚决摒弃坏习惯。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衡量自己,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在向周围同学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 关于党家成的故事
1965年,党家成先生生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的冕宁县,东邻越西、喜德,南接西昌、盐源,西连九龙、木里,北与石棉县接壤,北距省会成都470公里。
俗话说:“寒门出贵子”,自古以来,不少仁人志士虽出身贫寒,但通过后天的拼搏努力终于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凿壁偷光的匡衡,囊萤照书的车胤,至今仍是人们口耳相传的一段美谈。
党家成先生以其多彩的人生经历,展示了一个成功企业家的风采,从苍茫大山中走出的贫寒学子,到北京师范大学进修的中文教师,到升任家电企业巨头TCL的副总裁,到获颁“影响中国改革开放30年十大创新人物”,再到文化产业先行者。 党家成先生一步步地不停迈向他的文化梦、中国梦,不曾有一颗的放松,不曾有一个的松懈。
这期间,虽也曾遭遇挫折,但是党家成先生一直微笑面对,因为他坚信,每个人只有不断地向前,才能为中国明日的腾飞,插上梦的翅膀。
4. 党建信息怎么写
选准视角,是提高信息质量和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是视野。在写作过程中,要拓宽自己的视野,不要让自己的思想受到束缚,只有充分利用不同的信息源,利用不同的方法、工具和手段获取信息,才能纵揽全局,才能使党建信息达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的目标。
二是视角。角度不一样,所处的位置不一样,产生的效果就不一样,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挖掘出不同的意义。
要不断地策划,不能围绕资源找思路,而要围绕一个思路去找信息资源。三是标题。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面强调:“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就是说明标题对写好一篇文章的重要作用。一篇信息的质量高不高,不仅要有丰富的内容,鲜活的事例,而且还应该有一个好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读者在第一时间就抓住它。
作为党建信息工作员,一定要围绕党建这一中心工作来开发信息,信息才有生命力,信息的质量才能提高。一是深入实际。
既要身入,又要心入,只有全面地掌握第一手材料,获取真实的信息,才能准确分析问题。只有深入到基层,才能准确地了解社情民意,才能真正聆听到群众的呼声,才能写出反映真实基层工作的信息。
二是立意。信息是推介工作的有效载体,方向要清楚、目标要明确、重点要突出,要清楚写什么、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
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看问题,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要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三是创新。
创新是信息工作的灵魂,党建信息员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本领、创新的作风,要从结构上创新、观念上创新,对事物的调查研究要深入得进去,从中能够看到有用的、可以挖掘的东西。要站得高、看得远、进得去、出得来,少说空话、套话。
五、谋篇布局,注重细节。信息的成功与否,由细节来决定。
一是取材。一篇信息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体现,但最关键的是题材的选定。
选现实问题,选眼前的、身边的事情,要把握好角度写当前正在开展的各项工作。二是提纲。
提纲具有方向性、基础性,初步拟定提纲后,围绕提纲收集素材,再围绕素材完善提纲。三是写法。
写法要多样,采取烘云托月的手法把闪光地方写进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句话指的是行文一定要流水一般顺畅,成竹在胸。
在内容的布局上,宁愿写少、也要写精,切忌千篇一律、泛泛而谈。 党建信息员只有熟悉业务工作,才能把握好党建信息的写作方向,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信息的获取能力、理解能力、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真正做一个党建信息工作的“有心人”。
5. 2017年党建学习记录怎么写
党建工作例会会议记录 时间:20xx年3月18日 地点:会议室 会议主题:如何真正发动、调动每位党员的积极性,在学校党建工作中发挥其作用。
参加人员:学校支部书记、副书记及学校全体党员 会议内容: 在职党员自觉投身学校党建的意识不强。相当一批党员认为只要做好单位工作就可以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舞台只是在本单位党组织,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学校中的一员与学校党建的相关性,没有认识到在学校党支部中同样需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认识到身居学校参与学校党建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因此,如何调动在职党员参与学校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成为这次联络站小组长与学校干部共同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党支部最终决定把“五个一”的活动载体深入到学校在职党员群体中,从而形成新的工作局面。
1。 “挂一牌”。
学校党委在学校宣传栏专门设置一个公示栏,展出在职党员亮的姓名,挂上红旗,广泛地接受群众的监督,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2。
“联一生”。学校党委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将班内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采取结对帮扶的形式,让困难学生切身感受到党组织大家庭的温暖。
3。“发一信”。
每年的“七一”不忘给在职党员送上一份“祝贺提醒卡”,每一项学校的重大活动都以书面形式通知在职党员,要求他们积极参与学校建设。 4。
“献一策”。学校党委要在广大在职党员中积极倡导“学校大事、党员先议,学校难事、党员先知,学校实事、党员先行”,注重充分调动学校在职党员的聪明才智,特别是利用在职党员信息灵、接触面广和能力强的优势,采取召开会议、设立联系箱等方式组织他们为学校建设献计献策。
5。“办一事”。
每一名在职党员都是一名志愿者,每一名在职党员都是一面旗,发动他们为学校发展出一份力,组织起“结对帮扶、植树护绿、卫生整治、消防巡逻、文艺宣传”等多支志愿者服务队,使在职党员在学校和群众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出来。 学校在职党员联络站将继续负责在职党员参与学校建设、学校服务的组织协调和安排布置工作,继续由身体好、有威望的老党员张学强为负责人,负责组织在职党员开展活动。
同时建立“公示、评议、反馈、评选”的激励监督机制,将党员的身份,党委对在职党员的要求、好人好事等进行公示。 通过上门发放征求意见卡,让群众评议在职党员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定期将群众评议结果向单位党组织反馈, 以此作为单位党组织民主评议、选先评模的重要依据。
6. 成长故事怎么写
在我的记忆里,成长是拔节的玉米秸,每经历过一件难忘的事情,我就长高了一节,又长大了一岁。翻开我的成长记录,看到六岁时学骑自行车时那小心翼翼的样子,我不由得笑出了声。
六岁那年,看到邻居姐姐经常骑着自行车在院子里潇洒地转来转去,我非常羡慕,就央求爸爸也给我买了一辆。趁热打铁,开始练习学骑自行车。
我这样的大高个儿一定会出手不凡!我喜滋滋地蹬上了车子。没想到车把根本不听使唤,上来就摔了一个屁股墩儿。我咬咬牙站了起来,向爸爸求助。爸爸耐心地给我讲了骑车的要领:胆子要大,要沉住气,要有自信。于是,爸爸帮我扶住车子,我试着骑了几圈,效果还不错。
“自己去练习吧,你一定行。”爸爸鼓励我说。
“啊?又让我去挨摔?”
“怕摔跟头,你永远也学不会。”
豁出去了!我颤巍巍地骑上了车子,车把在不停地摇晃。
“别着急,稳住把!”
我定了定神,车子总算不扭秧歌了。
“往这儿看!”爸爸拿起了相机。
“咔嚓!”我滑稽的神态就永远定格了:咧着嘴,瞪着眼,那神情好像不是在骑车子,而是在踩地雷。不过,时间不长,我就可以轻松地骑车上路了。我不但学会了骑自行车,还明白了一个成长的道理:学事情总有一段过程,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要知难而进,就能够成功。
这就是我成长中的一件小事。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凝聚成时光的河流,它让我长大,催我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