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宝字行书怎么写
一、宝的行书:
二、宝的释义:
1、珍贵的东西。
2、珍贵的。
二、宝的组词:
法宝、宝石、宝贝、珠宝
宝塔、宝库、墨宝、瑰宝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三、相关组词:
1、耍宝[shuǎ bǎo]
炫耀;卖弄。
2、宝焰[bǎo yàn]
亦作“宝焰”。珍宝射出的光辉。
3、御宝[yù bǎo]
皇帝、君主的御印。
4、宝惜[bǎo xī]
爱惜;珍惜。
5、宝龟[bǎo guī]
古代用以占卜吉凶的龟。
2. 宝子连笔怎么写好看
【宝】签名可使用行书或者草书。
【宝】一笔商务签写法
行书的特点: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丝连。
3. 楷书室的写法
点,是书法中点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欧阳询著名的书帖《九成宫醴泉铭》中,带点划的字占了相当的部分。
当然有相当一部分出现了重复,如“之”字就重复出了三十七次之多,字重书不重,而字字之间都有差异,体现了大家的风范。在欧体中点划最常见有:右点、左点、竖点、挑点、撇点、长点、相向点、相背点、上下点、两点水、横三点、三点水、横四点、聚四点。
另外,根据个人经验,欧体中还有一些其它的笔划也演变成了点划,掖点(“年”字的短横、时、“丹、甘”字的中点“正”的中横等)反上点(如:“以”字的中点,“上”的短横,为的上点等),了解这些对写好点划也有一定的帮助。古人云:画龙在点睛。
而点划恰如一字之睛,如果点划写不好或者点不准位置,字不美不说还可能成为败笔。因此点划写法尤其重要。
右点是最常用的点划之一。常在字首和字体的右侧出现,也常在字体的中部出现。
这种点和其它字体的点法不同,可以说是欧体的特色之一,千万要注意不要小看了这一“点”,初学者难写出“欧味”,原因多半在观察不细。所以,学书要从“点”滴做起,切不可等闲视之或浅尝辄止。
右点写法要领是:起笔轻落,右下行重按即收。注意上部小、中间大、下部略尖呈三角状。
特别的:从点首到点尾的左下方连线不能是一条直线,而是向外稍鼓的曲线,这一点很多新手不会注意,写起来也是比较难掌握,没有一定的功夫,还真写不出这个味来。我的体会是:具体在写右点的过程中,轻起笔后,要想笔划既要向左稍鼓又要向右鼓出多一些,成为大致三角形的样子,这就要使笔的前半部分全面铺开,达到两侧都鼓的效果后,向右下重按,出现右下侧的角回收笔即可。
有些人为了出现这种效果,采用回笔向左上描带一下,达到所写出的笔划向左下方微凸的效果,不是不可,但写就是写,回带一下出现的这种效果,“像”的目的达到了,但失了“神”。书法讲究书韵和行气,不是描出来的,花些功夫多练几次即能达到这种境界。
右点作首点位时如何安排。田英章间架结构二十八法第一法即说:“首点居正”。
唐太宗论笔法云“夫点要作棱角,忌圆平,贵通变。”首点者,应以龙睛凤眼之姿、高山坠石之态、安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是为点笔技法之要诀。
所以当右点为首点之时,一定要认准所写字的中心位置,成竹在胸。如“六、高、之、玄、京、永、良、章”等等。
在欧书中,宝盖中的点虽也是首点,但因有和横笔有交叉的特别之处,虽在首点之位,大多都作为竖点来处理,故不在此右点之论。二十八法第三法中还说“点竖直对”,当点下方有竖笔时,重心一定要直对。
如“卞、亲、率、主、市、衷、京、帝、崇、家、室、神”等。右点不在首位时安排的法则。
此时点划虽已经不是主笔,也要点好位置,要呈现左右顾盼之势,成为点睛神笔。如:“划、戈、式、龙、戊、臭、代、分、公、廊”等。
而“武、成”等字的右点,由于帖中同字出现频繁,故书家都作了变型处理,右点已经变成向左下方的三角形,上、下位置也各有不同,这实为书家谋篇布局的需要,学习时要注意体会作者的用心,而不是不动心思地一味模仿。还有一种位置——掖点位置。
此名称是本人发明,顾名思义就是点的位置不在头顶,也不在左右肩,而是在掖下肚脐等处。如:“时、木字旁和衣旁中的反捺、至、能、丽、苻、灼”等。
欧体中还有不少的小短横都作了点变处理,“武、距、是、所、甘”字中的小短横,还有“年”的小短竖等,写成掖点后,别有一番韵味。
4. 楷书中“小”怎样写规范
硬笔书法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学习硬笔书法不仅要追求高层次的艺术水平,还要注重其实用价值.在教学中应把实用性放在第一位,提高教学指导方法的科学性、规范性,如何使学生能快速掌握硬笔书法技法是每个老师所追求的目标.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传统书法理论的宝库中提炼所适合的精华,总结出楷书书写技法,对高深的专业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 写好硬笔楷书,主要抓好两方面即用笔和结字(间架结构),硬笔楷书的用笔主要是写好基本笔画,另外要了解掌握一些常用的专业术语.下面分别简述之. 基本笔画书写要领 在传统的书法教学中,总是把基本笔画的写法要求说得很繁杂深奥,学生一开始就会对书法练习失去兴趣.本人用简单易记的口诀归纳为:“横上斜,竖挺直;撇捺出锋,点要快”.解释如下: “横上斜”:由于人们的视觉误差,横画一般要向右上方稍斜一点,这样容易得势.打破“横平竖直”的误人子弟的俗念,让学生一击顿悟,改变原有的书写笔法. “竖挺直”:竖常为一字之脊梁,要使一个字立如松,书写时必须做到挺直,但要注意曲中见直.竖有悬针、垂露之分.不仅要告诉学生如何写好悬针和垂露,还要告诉他们如何运用.本人发现悬针常会用于一字之中的末笔,收笔出锋,而垂露则要停顿后转入下笔. “撇捺出锋”:撇捺为一字之翼,只有出锋飘逸才能有灵动之美.书写时注意撇捺要对称,不宜一高一低.撇捺又如人体之手或足,有一波三折之美,捺画一定要写出捺脚而出锋之. “点要快”:点为一字之眼,一个小点其中也蕴含起落的节奏,要想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书写时要点到为止,眼到手到,强调一个快字.不能拖拉,写成一短线段.书写时要凌空而入,腾空而起,似小鸡吃米,时起时落. 点有斜点、竖点、左点、撇点之分.其中唯有撇点用笔时要先重后轻,其它则先轻后重. 另外,在基本笔画练习时,加强起笔、行笔、收笔三步曲的节奏感培养.要求学生边写边在心里默数一、二、三,这样容易见效. 间架结构书写要领 间架结构的研究古今之述备矣.本人结合学生的特点,删繁就简,编成口诀式的顺口溜,不仅通俗易懂,而且永记不忘,收效显著. “字如其人”,字的外形美与人体美有相同之处.人体有体腔和四肢组成,人体美有动静之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这些形体美无不与字的外形美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习字时要松紧相宜,更应突出紧凑. 对复杂的间架结构规律本人用如下几句精炼为:“左右靠得紧,上下要对齐;笔画不打架,均匀来安排;相同笔画不一样,一字之中有重点”.简释如下: “左右靠得紧”: 凡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右相互避让,中间笔画要靠紧,两边笔画可以向外伸展.左偏旁写得小点,右边要突出.包括左、中、右结构也是如此,如:板、话、江、徐、树、微等字. “上下要对齐”:上下结构的字要做到上下重心对齐,不论上宽下窄,还是上窄下宽,其重心要在一条线上.对于重心的确定本人认为:对称的字的重心线在中间的笔画上,如:重、宝、南、画等字重心线在竖画上;又如窗、家、图等字的重心在点画上.不对称的字的重心在交叉点,如:各、要、含、命等字. “笔画不打架”:楷书的点画要分布有序,错落有致,不重叠交叉.如人之面目五官端正,眉目清楚.书写时注意笔画避让,避免出现笔画重叠和交叉的败笔.容易出现败笔的字如:给、米、拾等字. “均匀来安排”:指一字之中笔画分布均匀,间隔相近,松紧一致. 如“量”字,各横画之间间隔要均匀;“州”字竖画间隔均匀,“杉”字三撇之间要匀称变化. “相同笔画不一样”:书法讲究自然美,一幅作品中字与字或笔画与笔画之间都存在差异,好象一片森林中找不到两棵完全相同的树,一棵树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如相同的笔画注意长短、方向的区别.如“美”各横长短不一,“徐”字撇画方向不一等. “一字之中有重点”:任何事物都有主次之分,书法也讲究主次分明.一字之中总有一至三个突出的重点笔画,这些笔画一般要求写得舒展挺拔,为了重点突出,一般要把其它笔画写得更收敛一些.如:三、见、除、永、命等字. 常用书法术语简释 了解和掌握常用书法专业术语,有利于克服通病,摆脱不良的俗气,提高硬笔书法的艺术性. “一波三折”:指捺画在书写时从起笔、行笔、收笔的表现形状似水波一样,起伏波澜.也是我们在练习基本笔画所要求的那样表现一、二、三的节奏感. “燕不双飞”:指一字之中若有两个捺(点)画时,一般要进行处理,只保留一个捺画,其中一个捺画要写成点.书法中经常把捺写成点,这也与忌雷同的要求一致.如:森、资、集、资、然等字. “曲中见直”:指在书写竖画时不是一味地笔直,而是涩进中求挺直.好象人体的背一样虽然有弯弓但感觉是挺直的,这样能表现出一定的力度,否则,虽。
5. 颜体楷书书法书写规则是什么 基本笔画该怎么写
基本笔画的写法要领 一,横画的写法 横画既要写得平直,又要生动得势。
落笔时,笔锋先从右到左作一段逆行姿势,随后略提笔调锋,使笔锋从向下变为向右沿着点画的中线运行,收笔时要将笔提起,迅速有力地向左回收。两端略垂,中部拱起,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方起圆收。
二,竖画(悬针竖)的写法 竖像一根柱子,是字的主干,像一个立正的人起着支柱作用,要写得劲健挺拔。显示出粗壮强劲的笔力,有一种撑起大厦之感。
竖画要写得粗壮有力,通常都有4/5才提笔。竖的病笔: 牛头、鼠尾、竹节、钉头三,撇画的写法 撇,犹如人的手和足,鸟的两翼,撇画写得好坏,关系到字的稳健、活泼、死板。
要求左右相称,一般撇比捺细,撇的斜度和长短要随字而定。1,右上起笔。
2,转锋左下。3,用力捺出。
4,出锋出笔。要求力到笔尖,在写撇时,从右上向左下,起笔稍重,行笔渐轻,收笔较快,笔须送到笔尖。
皆用空抢收笔,要使末锋飞起。又要有飘逸之感受。
病笔:钉头、鼠尾、锯齿、垂尾四,捺画的写法 捺如字之手足,要如鱼翼鸟翅有翩翩自得之状。捺画有“蚕头燕尾”之态,如雕刻而成,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大创造。
写法:从左上向右下,逆锋起笔,下笔稍轻,转锋向下行笔时渐渐加重,至捺的下半截微带卷起之意,与左撇相配,至捺出的焦点处稍驻停顿,用力较重,然后轻轻提笔,向右捺出,捺脚较长,呈燕尾状。捺的病笔:翘尾、狐尾、散尾、直颈五,点画的写法 点是字的眉目,最能表现用笔精神。
要写得十分有劲,似石头砸在地上。要求:要有头有尾,有腹有背;腹平、背圆、头微拱、体丰满,像一颗葡萄核或者像大蒜头的肉。
点的写法:侧锋落笔,落笔要快,力量要重,略顿之后即回锋收笔,要圆聚有力。其运笔过程:逆锋向上,折锋向右,转锋向下行,稍驻停顿,回锋向左上方收笔。
点的病笔:瘦长:随手一点,显得单薄;臃肿;残缺:随手一点,未一顿挫转锋;牛头;凹腰:顿后未转锋向左上方向收笔。六,钩画的写法 颜体的钩画多呈“鸟嘴状”。
出钩前须先顿锋提笔,力量凝聚在笔尖。注意钩不能过长。
引笔下行到顿处,顺势向下,再将笔以原路回锋到顿处,略驻笔,完成顿的笔姿后,快速钩出,不能迟疑。钩的病笔:尖薄、散锋七,挑画的写法挑的写法:逆锋向左下写成长点,顿笔铺毫,由粗变细,快速成向右上提出,用力到尽头,墨色不虚。
挑是向右上角挑出的一笔,这一笔很像撇的反向。要有仰势,写法也是逆锋取势,横画直落笔。
铺毫转笔,沉着有力地向右上方挑出,行笔由慢渐快,笔毫也渐渐收拢,收锋时宜快不宜迟,要力到挑画的尖端。挑的病笔:尖薄:一按即挑,未必送到笔尖;钝软:出锋迟疑,送力不够。
八,折画的写法 折是横竖两种笔画的结合。横画的尾部和竖画的头部拼接上去,行笔到横末,转笔右上稍提笔再转右下按笔、转笔,向左调整笔锋,然后按颜楷的竖法完成竖画。
转笔常用提法,圆转直下而不取折笔,内方外圆。从左至右写横,至转角处在折笔向下写竖。
折处提笔上升使群毫由散而聚。要求交接转换处自然浑厚有棱角,要善于运用连和接。
1,2,同横的写法;3向右上提锋;4转下按笔;5,6,7,同竖的写法。 颜体折还常有下列写法:1,转折处提笔另起,不顿不折,蓄势暗过,转角处或斜面或为“圆肩”。
2,折的笔法多为外圆内方。3,折处有时一路圆转成圆弧形。
折画病笔:塌肩、耸肩、臃肩。
6. 怎么使用字帖(楷书)
(一)选择优秀的字帖
所谓取法乎上,即选择最优秀的碑帖。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意思是说,如果选择高水平的字帖,起点就高,学得好的话,效果至少可以达到字帖的中等水平,如果选择一般的字帖,学习效果就等而下之了。对于初学书法的人来说,我们应该选择历代著名书法家的代表作来学习,因为那些是被时间证明,并且被公认的优秀作品。这样才不会走或少走弯路。
(二)选择法度严谨的字帖
初学写字,严谨的字帖,应从规矩入手。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学习书法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平正为主,因此我们应该选择法度谨严的字帖作初学范本。有些字帖,老辣高古,不拘法度,是书法家晚年人书俱老的作品,艺术境界虽高,但不适宜初学。还有一些字帖,乱头粗服,个性极强,艺术价值很高,也不宜用来作为初学。
(三)选择雅俗共赏的字帖
对于初学书法的人来说,我们应该选择既美观又实用的字帖进行学习,追求雅俗共赏的效果。这里的“雅”,指格调高雅、风格纯正;“俗”即通俗,大家易于接受。一般来说,这样的字帖也必定是用笔精到,结构美观的,是属法度谨严的作品。那些风格诡异,造型怪诞,以丑为美的书法作品当然不在初学的范畴之内。
(四)选择自已喜欢的字帖
同样是优秀的碑帖,有人喜欢这,有人喜欢那,选择字帖就不能强求一律,应该尊重个人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自己喜欢的字,总是情不自禁地模仿、学习,写起来感觉轻松愉快,之所以喜欢,其中一定有与自己的内在气质相契合的地方。有这种契合,便很容易上手,很容易见到学习效果。
(五)选择版本好的字帖
字帖可分拓本和墨迹本两种类型。墨迹本点画分明,笔触清晰;碑拓本苍茫浑朴,有金石味。这两类字帖应该参照着学习。如果同一种字帖既有墨迹本,又有依墨迹而刻的翻刻本,那么最好选用墨迹本而不用翻刻本。因为翻刻本可能会失真。选择碑刻拓本作字帖,拓本的年代越早越好。现代印刷技术能够使印刷品与原碑帖质量不相上下,这对于我们选择碑帖来说带来了莫大的方便。但是我们不能选择印刷质量差的版本,一些仿刻本、修填本也不宜采用。虽然修填本字迹清楚,但是丧失了原碑拓的韵味。
楷书字帖:
颜真卿《颜勤礼碑》、《多宝塔碑》、《自书告身帖》、《麻姑仙坛记》
柳公权《 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皇甫诞碑》
褚遂良《 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
赵孟颁《 胆巴碑》、《妙严寺记》、《汲黯传》
无名氏《 等慈寺碑》、《始平公造像记》、《张黑女墓志》、《郑文公碑》
王羲之 《黄庭经》
王献之 《洛神赋十三行》
文征明 《朱效莲墓志铭》、《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