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文数字大写怎么写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
一、金额数字大写的原因:为了防止他人篡改数字而采取的措施。
二、金额数字出现的历史过程:
1、早期:在公元4世纪前后(约东晋末年),人们已开始在券契中使用大写数字。如《唐麟德元年西州高昌县里正史玄政纳当年官贷小子抄》载:“崇化乡里正史玄政纳麟德元年官贷小子(“官贷小子”是官贷小麦利息的省称)贰斗,其年十二月叁拾日”此抄载称,麟德元年十二月三十日,崇化乡里正史玄政向仓史交纳了贰斗官贷小麦利息。又如《北凉玄始十一年马受条呈为出酒事》中有“合用酒柒斛”字样。这些带有零星大写数字的记录,距今已有1600多年。
2、中期:据明末清初考据家顾炎武考证,武则天不但把国号“唐”改为“周”,还制造出很多汉字,那一时期所立的石碑上面多有大写数字。诗文中也常见大写数字,如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中记述“况其军一月之费,计实钱贰拾漆(柒)捌万贯”。顾炎武在所著《金石文字记?岱岳观造像记》中推断“凡数字作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
3、中期:据明末清初考据家顾炎武考证,武则天不但把国号“唐”改为“周”,还制造出很多汉字,那一时期所立的石碑上面多有大写数字。诗文中也常见大写数字,如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中记述“况其军一月之费,计实钱贰拾漆(柒)捌万贯”。顾炎武在所著《金石文字记?岱岳观造像记》中推断“凡数字作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
2. 语文中的一到十该怎么写
语文中的一到十的写法是: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1、以中文的形式表示数字,在开具发票、收据的时候经常用到,尤其在金融领域。但数字的中文表示和其它语言有很大的不同,如中文以每4个数字(万)为一个小的分隔。
2、大写数字是中国特有的数字书写方式,利用与数字同音的汉字取代数字,以防止数目被涂改。 据考证,大写数字最早是由武则天发明,后经朱元璋改进完善。
扩展资料: 1、计数的数目字用大写,是自古一直沿用到现在,虽然解放后有些账目逐渐改用阿拉伯数字,但是重要账目;支票汇款;股票国债票据依旧使用大写汉字数字。 2、银行、单位和个人填写的各种票据和结算凭证是办理支付结算和现金收付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支付结算的准确、及时和安全。
3、票据出票日期使用小写填写的,银行不予受理。大写日期未按要求规范填写的,银行可予受理,但由此造成损失的,由出票人自行承担。
4、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大写金额数字应紧接"人民币"字样填写,不得留有空白。大写金额数字前未印"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填"人民币"三字。
在票据和结算凭证大写金额栏内不得预印固定的"仟、佰、拾、万、仟、佰、拾、元、角、分"字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大写数字 百度百科_中文数字 百度百科_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