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封家书怎么写
家书家书,是指家庭亲属成员之间的往来书信。
写家书,首先要弄清辈份和称谓。和一般社会关系不同,这里以辈份高者为尊长,而社会地位、年龄等因素并不重要。
现将家书中的称谓,列表如下:1.称谓(1) 致长辈写 给称 呼自 称父亲的父亲祖父 爷爷孙 孙女父亲的母亲祖母 奶奶孙 孙女父亲父亲 爸爸儿 女儿母亲母亲 妈妈儿 女儿父亲的哥哥伯父 伯伯侄 侄女父亲的嫂嫂伯母 大娘侄 侄女父亲的弟弟叔父 叔叔侄 侄女父亲的弟媳叔母 婶婶侄 侄女父亲的姐妹姑母 姑妈 姑姑侄 侄女父亲的姐夫、妹夫姑父内侄 内侄女母亲的父亲外祖父 外公外孙 外孙女母亲的母亲外祖母 外婆 姥姥外孙 外孙女母亲的伯伯外伯祖外侄孙 外侄孙女母亲的叔叔外叔祖外侄孙 外侄孙女母亲的兄弟舅父 舅舅甥 甥女母亲的兄弟媳妇舅母 舅妈甥 甥女母亲的姐妹姨母 姨妈 姨姨甥 甥女母亲的姐夫、妹夫姨父襟侄 襟侄女妻的祖父岳祖孙婿妻的祖母岳祖母孙婿妻的父亲岳父 爸爸子婿妻的母亲岳母 妈妈子婿妻的伯伯伯岳 伯父 大爷侄婿妻的伯母伯母 大娘侄婿妻的叔叔叔岳 叔父 叔叔侄婿妻的叔母叔母 婶婶侄婿妻的舅父岳舅甥婿丈夫的祖父祖翁孙媳丈夫的祖母祖姑孙媳丈夫的父亲公公 爸爸媳丈夫的母亲婆婆 妈妈媳丈夫的伯伯伯翁侄媳丈夫叔叔叔翁侄媳丈夫姑姑姑母侄媳(2)致平辈写 给称 呼自 称丈夫称名字(或称哥) 称名字,或按习惯妻子称名字、贤妻(或称妹) 称名字,或按习惯哥哥兄 哥哥弟 妹哥哥的妻嫂弟 妹弟弟弟 弟弟兄 姐弟弟的妻弟妹 弟媳 弟妇兄 姐姐姐姐姐弟 妹姐姐的丈夫姐夫 兄内弟 妹妹妹妹妹兄 姐妹妹的丈夫妹夫内兄 姐丈夫的哥哥哥哥弟媳 弟妹 妹丈夫的嫂嫂嫂 姐弟媳 弟妹 妹丈夫的弟弟弟弟嫂丈夫的弟媳弟妹 妹嫂丈夫的姐姐姐姐弟媳 妹丈夫的姐夫姐夫内弟媳丈夫的妹妹妹妹嫂嫂丈夫的妹夫妹夫 弟嫂妻子的哥哥内兄 兄妹妹 弟妻子的弟弟内弟 弟姐夫 兄妻子的姐姐姨姐 姐姐夫 弟妻子的妹妹姨妹 妹姐夫 兄妻子的姐夫襟兄 兄襟弟 弟妻子的妹夫襟弟 弟襟弟 兄(3)致晚辈写 给称 呼自 称孙 孙女孙儿 孙女祖父 祖母儿 女吾儿 吾女父 母兄弟的子、女侄 侄女伯父(母) 叔父(母)兄弟的孙、孙女侄孙 侄孙女伯祖(母) 叔祖(母)儿妻媳公公 婆婆姐妹的子、女甥 甥女母舅姐妹的孙儿、孙女甥孙 甥孙女舅祖女儿的子、女外孙 外孙女外祖父 外祖母女儿的孙子、孙女外曾孙 外曾孙女外曾祖父 外曾祖母妻的侄、侄女内侄 内侄女姑父妻姐妹的子、女襟侄 襟侄女姨爹女儿的丈夫贤婿岳父 岳母丈夫的侄儿、侄女侄 侄女伯母 叔母家书中一般可按上表所列称呼,也可以:称呼前加恰当的前缀修饰词,如:敬爱的爷爷、慈爱的母亲、亲爱的儿子、可爱的孙女。称谓前加排行,如:大伯、二叔、三哥、小妹。
对晚辈称名或爱称,如:晓明、小红、文文、眯眯。名字后面加称谓(对晚辈),如:兰兰儿、冬冬侄。
对平辈而年幼者,也可称名或爱称。家书中的称谓,还有两点须注意。
一是家书中不要称姓;二是有些比较随便的口语词汇,不可在家书中使用,如“老丈人”、“大舅子”、“小姨子”之类,应该采用上表所列的规范称谓,免使对方感到不快,或让人觉得写信人不稳重。在前面“信瓤”一节中,己讲述了信文书写格式,家书相同,次第为开头(称呼)、正文、祝辞、署名、日期。
家书的署名,对长辈、平辈,先写称谓,再写上自己的名字;对晚辈,只要写上称谓就可以了,一般不用具名。2.正文各家有各家的事,家庭成员之间又绾系着千丝万缕天然亲情。
因此,家书正文的撰写虽无定则,但大凡从日常身边事写起,任真情实意流泻,这里不妨作些提示。(1)先告诉对方最近寄来的书信收悉,或询问对方收到自己的去信没有。
接着就对方来信的内容,或新近从其他渠道获悉的某些情况,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比如,得知有关对方的喜讯,表示祝贺和同喜;得知意外不幸之事,则如实诉说内心关切,表示慰问,还可进一步说说为对方解忧排难的打算和正在进行的努力,并真诚地请对方把所需帮助的要求随时告知。
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一切正常,那么可向对方致以亲切问候,抒写对于对方各方面现实状况的关心、惦念之情。(2)在新时代,家庭与社会的关系愈益密切。
家庭成员因学业、事业的需要而暂时分居两地,是常有的事。分居两地的亲人,都急切希望了解对方近况,家书中常会有各色各样的询问。
所以,写家书时,宜一一回答对方来信中提出的问题。不嫌琐细而忌粗略,是家书的一个特点。
答询时就应周到详尽,勿过于节省笔墨。(3)要理解远方亲人的心情,修家书时,应主动谈谈自己,以及和自己居住一起的亲人近况,尤其不要遗漏对方急切想知道的事情。
比如,对方很重视自己的学业进展,那就应当详细说说有关学业的具体情况;如关心自己婚恋之事,那么不妨把必须告诉对方的细节写出。(4)问候收信人周围的亲友。
比如,信是写给父母的,而与双亲同住的还有兄、妹两家,那么可于信中一并笼统致意,或者一一致问,莫疏忽遗漏,免生厚此薄彼的误解。如果父母单独居住,则可通过父母了解其他亲人情况。
对于经常照顾父母的友人邻居,也应写几句表示感谢的话。(5)远方亲人寿。
2. 家书怎么写
原发布者:861413371
大学一封家书范文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现在身体好吗,妈妈的心脏病没有再犯吧,爸爸的腿怎么样了?虽然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一个电话就能慰藉我对你们的思念,但我还是决定写下这封家书,写下我种种的感怀。妈,我前两天刚读完了《傅雷家书》,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书信成了连接大洋两岸的唯一方式,每一封书信都包含了傅雷先生和他妻子对儿子的声声叮咛和谆谆教导,饱含了无限的爱意与思念,读完之后我深深地感到――可怜天下父母心!远在洛阳的您和爸爸也一定是这样吧,如果没有电话,您和爸爸也一定会像傅雷先生和他妻子那样一封又一封的书写吧!感谢电话,感谢它将您和爸爸浓浓的爱意如此真切的传递过来,接到电话,听到你们的声音,仿佛你们就在我身边一样从未离开过,我仍旧是那个在你们身边撒娇的小丫头,那个在你们眼中永远长不大的小孩。你们的嘱咐是我生活中的温暖,你们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你们的宽慰是我受伤的安抚,有人说家是什么?家是永远不会拒之你于门外的地方,父母是什么?父母是永远不会拒绝你的爱。爸爸,妈妈,真得好爱你们!你们是永远无条件为我的人,你们是永远为我才操碎心的人,是永远不会对我有什么要求的人,如果说真有什么要求的话,那就是要我爱惜身体、不要舍不得花钱、多吃点好的……爸爸妈妈,在这里我也想要同样的要求你们,你们要多吃点好的,要多休息,少操心我。妈妈,您舍不得为自己购置衣裳,每顿都要把剩菜剩饭吃完,恨不得一
3. 家书怎么写和格式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彡彡九图文 家书怎么写家书怎么写 远离亲属、外出工作或求学的人,总渴望知道家里的情况,希望大小平安、诸事顺意,因此经常要写互致问候、互通信息的家庭书信。
家庭书信表达了写信者对家人的关心和体贴,有助于加深亲人之间的感情,解除因彼此分居两地而产生的悬念。 家庭书信要写得亲切有味,就必须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例如,鲁迅因报载北平大风,想到寓居该城的母亲胃病初愈,身体尚弱,甚以为念,希望老人家加意静养。信上用墨不多,然而孝敬之心溢于言表,比一般地说“多多保重”远为情深意切。
同时,家庭书信还要能写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郭沫若在异国求学时给父母亲的家信也很有代表性。写新年届近,独立楼中,遥望家乡,缅怀往昔团圆之乐;绵绵情意,跃然纸上。
郭沫若还提出了“家函贵详”的原则,反对以片信只语塞责,这很有道理,因为即使是貌似不起眼的小事(如父母的饮食起居、家乡的天气变化等),也可能牵动游子的心弦。他写的问候信,不仅向父母请安,而且关心到兄弟姐妹,逐一询及,这也值得我们参考。
平时我们写信,若没有时间一一探问,则可 以在信末表示向全家人致意,祝“合家均吉”. 范文一:兄弟之间的信。
4. 家书怎么写
给长辈的信的内容主要包括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四部分组成。
(一)称呼
称呼是在书信内页第一行顶格书写上长辈的称呼,这种称呼是按辈份称的。如祖父、父亲、伯父等。还可以在称呼前加上“尊敬的”、“亲爱的”等亲呢的称呼。
(二)正文
正文在称呼下一行,空两格处写起,再转行时顶格,一般正文包括下列一些内容:
其一,向长辈表示问候。单独成行。
其二,另起段。询问家里的情况。若是复信,则可先说明何时收到长辈来信,再谈其它一些事情。
其三,谈自己的事情,主要针对长辈关心的事情谈。
其四,可写些有何希望、要求或再联系的事项。
(三)结尾
结尾一般要写些表示祝愿或敬意的话。可以在正文写完后,紧接写“此致”,转一行顶格或空两格再写“敬礼”。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平安”、“祝***”等敬辞也可以。
(四)署名
署名写在结尾右下方后半行的地方。可加上自己的身份。如:儿、外孙等,不必写姓。名字后边或名字下一行署上发信日期。(搜了一篇范文过来,希望帮得到你)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女儿在学校生活得很愉快。你们最近一直很辛苦,要多注意休息。
你们眼见着女儿从一个不懂事小丫头长成了大姑娘,心里是不是有一种欣慰感呢?上了中学,我渐渐离开你们的怀抱,开始了独立的生活。在学校中,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干,既忙碌又劳累,第一次感到,父母在自己身边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自从第一天住校开始,我深刻体会出什么叫做思念。每天晚上我很晚才会睡着,你们的面孔总会浮现在我的眼前,朝着我微笑。这使我更加盼望周六可以回家。
不过,住校让我变得更坚强,让我学会怎样与人相处。从小,你们就叫我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所以很早我就学会了干家务,自己的事情也能很快很好的完成。现在,我住校了,就比别人轻松的多。爸爸妈妈,谢谢你们!
妈妈,虽然我和你今天闹了点不愉快,但我是爱你的。你基本上每个星期会到学校看我一次,你可能不知道,我的心里是多么兴奋、多么愉悦!只要一看到你,我就会很开心,所有令我悲伤的事情都会一扫而光。当我看到你脸上的皱纹,头上的白发时,我充满了愧疚感。我知道,我在慢慢长大,而你在慢慢变老。你的皱纹,你的白发,是我带来的。你给了我无尽爱,我却总是不懂得珍惜,总觉得是应该的。可我从来都没有想过,妈妈有一天会离开我的,而我,不能老是当向妈妈撒娇的孩子。妈妈,每当我快乐的时候,你会陪着我一起笑;当我伤心的时候,你会带给我安慰;当我犯错误的时候,你会毫不留情的批评我,指出我存在的不足……你是我的第一位老师,是我的好妈妈。
爸爸,你留给我的印象既严厉又慈爱。我知道,你和妈妈整天为了我,为了这个家忙碌着。你经常出差,也为此累得身体不好,血压偏高。每次出差回来,你总是一脸的疲惫,妈妈说,你总是为了赶时间,连夜开车,而且也不能好好休息。亲爱的爸爸,你教我细节决定成败,可对于自己,却总是那么马虎。记得低年级的时候,我对奥数没有一点的概念,看到了题目都不知道从何下手。是你,教给我数学知识,让我攻克了一道道数学难题。每当我做对了一题,你比我还高兴。爸爸,我爱你!
虽然现在我还没有完全适应中学的新环境,但我会努力的,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决不放松,决不会辜负你们对我的期望。爸爸妈妈,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祝爸爸妈妈身体健康,事业一帆风顺,天天开心!
你们的女儿:黄方莹
2006年9月24日
5. 一封家书怎么写
家书,是指家庭亲属成员之间的往来书信。
写家书,首先要弄清辈份和 称谓。和一般社会关系不同,这里以辈份高者为尊长,而社会地位、年龄等 因素并不重要。
现将家书中的称谓,列表如下:1.称谓(1) 致长辈 写 给称 呼自 称 父亲的父亲祖父 爷爷孙 孙女 父亲的母亲祖母 奶奶孙 孙女 父亲父亲 爸爸儿 女儿 母亲母亲 妈妈儿 女儿 父亲的哥哥伯父 伯伯侄 侄女 父亲的嫂嫂伯母 大娘侄 侄女 父亲的弟弟叔父 叔叔侄 侄女 父亲的弟媳叔母 婶婶侄 侄女 父亲的姐妹姑母 姑妈 姑姑侄 侄女 父亲的姐夫、妹夫姑父内侄 内侄女 母亲的父亲外祖父 外公外孙 外孙女 母亲的母亲外祖母 外婆 姥姥外孙 外孙女 母亲的伯伯外伯祖外侄孙 外侄孙女 母亲的叔叔外叔祖外侄孙 外侄孙女 母亲的兄弟舅父 舅舅甥 甥女 母亲的兄弟媳妇舅母 舅妈甥 甥女 母亲的姐妹姨母 姨妈 姨姨甥 甥女 母亲的姐夫、妹夫姨父襟侄 襟侄女 妻的祖父岳祖孙婿 妻的祖母岳祖母孙婿 妻的父亲岳父 爸爸子婿 妻的母亲岳母 妈妈子婿 妻的伯伯伯岳 伯父 大爷侄婿 妻的伯母伯母 大娘侄婿 妻的叔叔叔岳 叔父 叔叔侄婿 妻的叔母叔母 婶婶侄婿 妻的舅父岳舅甥婿 丈夫的祖父祖翁孙媳 丈夫的祖母祖姑孙媳 丈夫的父亲公公 爸爸媳 丈夫的母亲婆婆 妈妈媳 丈夫的伯伯伯翁侄媳 丈夫叔叔叔翁侄媳 丈夫姑姑姑母侄媳 (2)致平辈 写 给称 呼自 称 丈夫称名字(或称哥) 称名字,或按习惯 妻子称名字、贤妻(或称妹) 称名字,或按习惯 哥哥兄 哥哥弟 妹 哥哥的妻嫂弟 妹 弟弟弟 弟弟兄 姐 弟弟的妻弟妹 弟媳 弟妇兄 姐 姐姐姐姐弟 妹 姐姐的丈夫姐夫 兄内弟 妹 妹妹妹妹兄 姐 妹妹的丈夫妹夫内兄 姐 丈夫的哥哥哥哥弟媳 弟妹 妹 丈夫的嫂嫂嫂 姐弟媳 弟妹 妹 丈夫的弟弟弟弟嫂 丈夫的弟媳弟妹 妹嫂 丈夫的姐姐姐姐弟媳 妹 丈夫的姐夫姐夫内弟媳 丈夫的妹妹妹妹嫂嫂 丈夫的妹夫妹夫 弟嫂 妻子的哥哥内兄 兄妹妹 弟 妻子的弟弟内弟 弟姐夫 兄 妻子的姐姐姨姐 姐姐夫 弟 妻子的妹妹姨妹 妹姐夫 兄 妻子的姐夫襟兄 兄襟弟 弟 妻子的妹夫襟弟 弟襟弟 兄 (3)致晚辈 写 给称 呼自 称 孙 孙女孙儿 孙女祖父 祖母 儿 女吾儿 吾女父 母 兄弟的子、女侄 侄女伯父(母) 叔父(母) 兄弟的孙、孙女侄孙 侄孙女伯祖(母) 叔祖(母) 儿妻媳公公 婆婆 姐妹的子、女甥 甥女母舅 姐妹的孙儿、孙女甥孙 甥孙女舅祖 女儿的子、女外孙 外孙女外祖父 外祖母 女儿的孙子、孙女外曾孙 外曾孙女外曾祖父 外曾祖母 妻的侄、侄女内侄 内侄女姑父 妻姐妹的子、女襟侄 襟侄女姨爹 女儿的丈夫贤婿岳父 岳母 丈夫的侄儿、侄女侄 侄女伯母 叔母 家书中一般可按上表所列称呼,也可以:称呼前加恰当的前缀修饰词,如:敬爱的爷爷、慈爱的母亲、亲爱的儿 子、可爱的孙女。称谓前加排行,如:大伯、二叔、三哥、小妹。
对晚辈称名或爱称,如:晓明、小红、文文、眯眯。名字后面加称谓(对晚辈),如:兰兰儿、冬冬侄。
对平辈而年幼者,也可称名或爱称。家书中的称谓,还有两点须注意。
一是家书中不要称姓;二是有些比较 随便的口语词汇,不可在家书中使用,如“老丈人”、“大舅子”、“小姨 子”之类,应该采用上表所列的规范称谓,免使对方感到不快,或让人觉得 写信人不稳重。在前面“信瓤”一节中,己讲述了信文书写格式,家书相同,次第为开 头(称呼)、正文、祝辞、署名、日期。
家书的署名,对长辈、平辈,先写 称谓,再写上自己的名字;对晚辈,只要写上称谓就可以了,一般不用具名。2.正文 各家有各家的事,家庭成员之间又绾系着千丝万缕天然亲情。
因此,家 书正文的撰写虽无定则,但大凡从日常身边事写起,任真情实意流泻,这里 不妨作些提示。(1)先告诉对方最近寄来的书信收悉,或询问对方收到自己的去信没 有。
接着就对方来信的内容,或新近从其他渠道获悉的某些情况,说说自己 的感受和想法。比如,得知有关对方的喜讯,表示祝贺和同喜;得知意外不 幸之事,则如实诉说内心关切,表示慰问,还可进一步说说为对方解忧排难 的打算和正在进行的努力,并真诚地请对方把所需帮助的要求随时告知。
如 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一切正常,那么可向对方致以亲切问候,抒写对于对 方各方面现实状况的关心、惦念之情。(2)在新时代,家庭与社会的关系愈益密切。
家庭成员因学业、事业的 需要而暂时分居两地,是常有的事。分居两地的亲人,都急切希望了解对方 近况,家书中常会有各色各样的询问。
所以,写家书时,宜一一回答对方来 信中提出的问题。不嫌琐细而忌粗略,是家书的一个特点。
答询时就应周到 详尽,勿过于节省笔墨。(3)要理解远方亲人的心情,修家书时,应主动谈谈自己,以及和自己 居住一起的亲人近况,尤其不要遗漏对方急切想知道的事情。
比如,对方很 重视自己的学业进展,那就应当详细说说有关学业的具体情况;如关心自己 婚恋之事,那么不妨把必须告诉对方的细节写出。(4)问候收信人周围的亲友。
比如,信是写给父母的,而与双亲同住的 还有兄、妹两家,那么可于信中一并笼统致意,或者一一致问,莫疏忽遗漏,免生厚此薄彼的误解。如果父母单独居住,则可通过父母了解其他亲人情况。
对于经常照顾父母的友人邻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