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定义“铁镍基合金”
铁镍基合金是一种耐腐蚀合金,是介于高镍奥氏体不锈钢和镍基耐蚀合金的中间牌号。
其化学组成中镍的含量较镍基合金低,从而大大节约了镍,使成本降低;但与以铁为基的不锈钢相比,镍的含量较高,在保证具有奥氏体组织的前提下,可以容纳更多的Cr、Mo等元素,因此耐腐蚀性远优于奥氏体不锈钢。常见的铁镍基耐蚀合金有Ni-Fe-Cr合金、Ni-Fe-Cr-Mo合金及Ni-Fe-Cr-Mo-Cu合金三类,更详细内容请参见《腐蚀与防护全书 镍基及铁镍基耐蚀合金》一书,由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主编,陆世英、康喜范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2. 钢的繁体字怎么写
钢的繁体字写成“钢”。
一、什么是繁体字?
繁体字,亦称繁体中文,1935年的《第一批简体字表》称之为正体字,欧美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字(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标准字。
近代成规模的汉字简化运动,最早在太平天国,简化字主要来源于历朝历代的古字、俗体字、异体字、行书与草书的楷书化。193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第一批简体字表》,但因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反对而搁置。1956年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中国大陆开始全面推行简化字,20世纪70年代曾经有过一批二简字,后被废除。
目前仍然使用繁体字的地区有中国的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汉字文化圈诸国,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海外华人社区多为繁简体并存,中国内地在文物古迹、姓氏异体字、书法篆刻、手书题词、特殊需要等情况下保留或使用繁体字。
二、简化汉字的方法。
汉字简化的方法有六种。一是更换偏旁,二是删除局部,三是同音替代,四是全部改造,五是简化类推,六是草书楷化。《简化字总表》的最终版本是1986年修订版,共收2,274个简化字及14个简化偏旁:第一表收不可用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350个,第二表收可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132个及讠[訁]、饣[飠]、纟[糹]、钅[釒]等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收类推简化字 1,753个,《附录》收习惯被看作简化字的规范汉字39个,其《说明》里有提到表外字“凡用第二表的简化字或简化偏旁作为偏旁的,一般应该同样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