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花儿拼音要不要省去e是写成【huar】还是【huaer】
写成【huar】因为花儿是儿化韵,单纯词,即单音节词,相当于一个音节,所以写成【huar】是正确的。
如果写成【huaer】就成了合成词,那就写错了。 注意不是所有带“儿”的词都要省掉e,只有“儿化韵”的音节才才这么写,记住儿化韵音节表示的是一个音节。
一些带“儿”的词,例如头儿、卷儿这些就不是儿化韵,这些都是合成词,所以就应该写成【huaer】。 扩展资料:儿化音:普通话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儿化现象是北方话的特点之一,主要是由词尾“儿”变化而来。
词尾“儿”本是一个独立的音节,由于在口语中处于轻读的地位,长期与前面的音节流利地连读而产生音变,“儿”(er)失去了独立性,只保持一个卷舌动作,使两个音节融合成为一个音节,前面的音节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 这种语音现象就是“儿化”,这种带有卷舌色彩的韵母就叫“儿化韵”。
儿化音节虽然用两个汉字表示,但并不是两个音节,读的时候仍要念成音节,拼写的时候在原来的韵母的后面加上一个“r ”,如“花儿”写成huār。 韵母儿化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虽然儿化了,但原韵母不变,如:“号码儿”(hàomǎr)中的“码”,虽然儿化了,但韵母还是a;另一种是儿化后,原韵母发生了变化。
如:“树根儿”(shùgēnr)中的“根”( gěn),儿化后,它的韵尾n丢失,实际读成了shùgēr。由于儿化,有的韵母发生了变化,这样,有些音节本来是不同音的,却变成同音的了。
如“针”和“枝”是两个不同音的字,儿化之后,成了“针儿”和“枝儿”,变成读音相同的了。普通话的韵母除了e、er不能儿化外(ueng一般也不儿化),其他韵母都可以儿化。
儿化的主要作用是: 表示温和、喜爱的感情色彩。例如:女孩儿、红花儿。
形容细小、轻微的状态和性质。例如:一点儿、小米儿。
确定词性。兼作动词、名词或兼作形容词、名词的词,儿化后确定为名词词性。
例如:盖--盖儿、尖--尖儿。 区别词义。
例如:儿(脑袋)--头儿(带头的、领导人)、白面(面粉)--白面儿(白色的粉末或指毒品海洛因) 。
2. 花儿这个词的正确拼音是什么
花儿这个词的正确拼音是: huā er 。
汉语拼音(Hànyǔ Pīnyī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英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
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汉语普通话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转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3. 花儿与少年的拼音怎么写
花:hua,读一声;
儿:er,读二声;
与:yu,读三声;
少:shao,读三声;
年:nian,读二声。
花儿与少年的拼音是:huā ér yǔ shǎo nián。
一、花儿
(1)读音:huā ér
(2)释义:流行于 青海 、宁夏 、甘肃 一带的一种民间歌曲。是当地 汉 、回 、土 、撒拉 、东乡 、保安 等族的口头文学形式之一。在 青海 又称“少年”,对其中的词称“花儿”,演唱称“漫少年”。
(3)例句:
1.这些花儿给他以很大生趣。
2.纤细的花梗被花儿压弯了。
3.露水降下来,花儿敛上了。
4.正是夏季花儿盛开的季节。
二、少年
(1)读音:shào nián
(2)释义:
①(名)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时代。(作定语)
②(名)指上述年龄的人。
(3)构成:偏正式
(4)例句:
1.他长成了一个翩翩少年。
2.他少年时候放荡后来老实了。
3.这个少年被敌人惨杀了。
4.她的闲话专栏着眼于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