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临床病例个案报道的书写格式
个案格式很简单,就要求病史资料,讨论及参考文献(有就写,没有就不写),以下有一篇个案仅供参考:
真菌性蝶窦炎1例报告
近年来,由于鼻窦内窥镜的广泛应用,发现了一些过去难以发现的隐匿型真菌病。其中常见的多为曲霉菌和烟色带状菌。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真菌性蝶窦炎报告如下。
患者,男,43岁。因20 d前于疲劳后出现右眼球后钝痛,1周后出现双眼复视,不伴头痛、畏寒、发热及视力、视野改变。在外院诊为“右球后或蝶窦病变外展神经受损”入院。给予血管扩张、抗感染药物及理疗,效果不佳,后经MRI检查报告“蝶窦及筛窦慢性炎症”。转入我科前3 d自觉视力下降明显。检查:右眼睑轻度下垂,睑宽6 mm,左睑宽13 mm;视力:右眼0.2,左眼1.2;右眼突出度分别为14 mm和12 mm;右眼视野缺损;其余眼科检查正常。鼻咽顶见少量粘脓,未见新生物。入院后给予菌必治、复方丹参、ATP、肌苷及维生素B6等,症状有所缓解,但不显著。后在局麻下行鼻内窥镜检查,在30度镜下找到蝶窦开口,见蝶窦开口呈裂隙状,穿刺抽出0.5 ml粘稠脓液送培养报告阴性。遂在内窥镜下切除中鼻甲后部,咬除蝶窦口粘膜并除去部分骨质,开放蝶窦。见窦内大量粘脓及数块黑色条状坏死物,吸除脓液后用灭滴灵、生理盐水冲洗窦腔,见窦内粘膜完整,轻度水肿,窦壁无缺损。填塞鼻腔,取出物送病检,病理报告为右蝶窦粘膜慢性炎症,炎性坏死组织中见大量真菌,形态符合曲菌。即用大扶康液做右鼻腔灌洗,每日2次;口服酮康唑1周后,右眼球活动恢复,睑下垂、突眼及复视均消失,视力0.9。出院后继续用大扶康液灌洗右鼻腔1周。随访3个月,病人自觉良好,眼科检查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
讨论 蝶窦由于位置深,窦口隐蔽,病变较易被忽略,尤其是真菌性蝶窦炎,临床上较少报道。且其确诊须做病理检查,虽然影像学上能提供一定的帮助,但临床诊断有一定难度。同时,蝶窦手术难度较大,有相当大的风险。近年来,由于鼻内窥镜技术的发展,使该区域的手术逐渐受到重视并不断取得进展。从这类病例来看,其中不少人有眼科表现,故病人常先就诊于眼科,较易延误治疗,故加强学科联系,互相交流经验很有必要。同时,CT和MRI检查有很大的价值。对有疑问者,可及时做鼻内窥镜检查及治疗。
参考文献: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LINCHUANG ER-BL-YANHOUKE ZAZHL
1998年 第12卷 第1期 No1Vo12.1998
2. 如何从“个案报道”中选题
一级:个案报道:这是最低级别。举列:先天性食道闭锁并心脏单心房一例报道。这种文章发出来,我们叫它豆腐块文章。
二级:综合文献复习型:如先天性食道闭锁并心脏单心房一例并文献复习。这种文章可以写洋洋洒洒几大篇,从食道闭锁的发病讲到治疗。这样的例子已经很多了,显然二级比一级好。
三级:高级文献复习型:还是举上面的例子,某人发现先天性食道闭锁并心脏单心房一例,在总结该病例基础上,进行Meta分析,将国内外已经报道的先天性食道闭锁合并心脏畸形的病例都收集起来,做荟萃分析(Meta分析),这种文章往往能发一高级别的杂志。因为可能是总结比较全面的文章,其他人也不容易碰到(或者碰到了,写成个案报道),将来写教材或参考书的时候,往往这篇文章引用会很高。这种级别是比较高的了。
四级:东方不败级:还是举上面的例子:某人发现先天性食道闭锁并心脏单心房一例。这时候不是去简单地总结病例,而是进行家系调查,抽取患者的标本进行基因方面的研究,例如进行比较基因组的研究,先比较食道闭锁新生儿存在心脏病组与不存在组是否存在某些基因的差异,然后克隆候选基因,进一步做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最后发现某个关键的差异基因。
3. 如何撰写个案研究报告
个案研究偏重于探讨当前的事件或问题,尤其强调对于事件的真相、问题形成的原因等方面,作深刻而且周详的探讨。
在教育研究中,个案研究是常常以某个学生或教师或学校的特殊的问题行为为对象,搜集与其有关的情况,对学生或教师或学校的各方面的资料加以缜密的分析,诊断其问题行为的原因,提出处理问题的详细的方法,从而帮助他们解决自身的问题,以便达到因材施教、改进教学和促进学校发展的目的。在教育技术学领域,个案研究也是日渐受到重视的研究方法之一。
二、个案研究的具体目标主要有: 1. 寻找原因——个案之所以会发生,有其原因。研究的目的就是先找出其中的原因; 2. 提出策略——根据找出的问题原因,提出若干解决问题的可供选择的策略或预防措施; 3. 建构理论——个案研究可以作为建构理论的基础,个案实例是探询更高深学问的垫脚石; 4. 协助发展——个案研究的进行也是以个案认识自我,发掘隐性知识的过程,这就给予了个案自我发展的机会; 5. 提升绩效——对个案的深入探讨和相关背景的透彻分析,可以成为有关机构提升绩效的依据。
三、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case study method)亦称个案历史法。
追踪研究某一个体或团体的行为的一种方法。它包括对一个或几个个案材料的收集、记录,并写出个案报告。
在现场收集数据的叫做“实地调查”。它通常采用观察、面谈、收集文件证据、描述统计、测验、问卷、图片、影片或录像资料等方法。
在大多数情况下,尽管个案研究以某个或某几个个体作为研究的对象,但这并不排除将研究结果推广到一般情况,但这并不排除将研究结果推广到一般情况,也不排除在个案之间作比较后在实际中加以应用。对个案研究结果的推广和应用属于判断范畴,而非分析范畴,个案研究的任务就是为这种判断提供经过整理的经验报告,并为判断提供依据。
在这一点上,个案研究有点像历史研究,它在判断时常需描述或引证个案的情况。因此个案研究法亦称“个案历史法”。
四、个案研究报告写作方式问题个案研究报告的写作必须关注叙事描述语言与学术分析型语言的区别。前者要求不受研究者的价值判断影响,用自然语言客观的、原汁原味报道事实;后者则是研究者运用学术语言对事实所作的,可能带有研究者价值判断的"介入性分析"。
个案研究结果的处理方式,与其他质的研究一样,既可采用 1、类属型方式:将研究结果按照一定的主题进行归类,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报道; 2、情境型方式: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序列或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对研究结果进行描述; 3、结合型方式:将类属型方式和情境型方式相结合。 不论采用哪一种方式,个案研究报告应秉承叙事风格,其成文形式主要有: 1、现实的故事(Realistic tale):尽可能真实地再现当事人看问题的观点,尽可能使用他们的语言来描述研究结果; 2、忏悔的故事(Confessional tale):介绍研究者使用的方法和在研究过程中所作的反省思考,再现访谈情景和对话片段; 3、印象的故事(Impressionist tale):详细描写事件发生时的情景和当事人的反应及表情动态; 4、批判的故事(Critical tale):从社会文化的大背景对研究对象的情况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5、规范的故事(Formal tale):试图用研究结果去验证某一外在理论或反省研究者头脑中隐含的意识形态。
留言:看了这篇文章,对个案研究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一直以为个案研究就是拿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来研究,就算是个案研究。但其实从个案的选择,到研究的目的,研究的过程和研究报告的撰写都是有很深的学问的。
其中最后的个案撰写是比较难的,一般都是以故事型的方式撰写,或者采用原文对话撰写。 五、相关资料 “案例”一词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它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是很多老师对于教育案例以及具体写法都还存在着比较模糊的认识,本文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教育案例 虽然“案例”一词已被不同领域的人所关注,但对于何谓案例、案例的规范格式等,远未达成共识。
汇总相关的研究,在教育案例的理解上,我们可以试着这样理解,教育案例就是对一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实际事件或情境的描述再加上作者的看法。为了更好地让老师们了解什么是教育案例,以下从两方面进行介绍: (一) 案例与其它教育文体的区别: 1 、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可举不同的事例,但都是为了论证同一个观点,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叙述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围绕同一事件,但可以从不同的理论层面来解释;从写作的思路看,论文是为理论找事例,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思维,案例是为事件找理论,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维。 2 、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即将发生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说明,重在预测;而案例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事实的追述与思考,重在反。
4. 报道怎么写
原发布者:xlq740508338
新闻报道的特点及格式一、新闻语言的特点: 要素有四项:具体实在、简明精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在报道新闻事实时少用概念化语言和模糊性词语,尽量使用意义鲜明的动词、含义确切的名词和数词。写作手法讲究平实、结构简单明了、用词通俗和口语化。新闻报道与文学作品、评论文章、理论文章不同,它的主要内容是对事实的报道,记者的观点、感情也要通过对事实的报道来体现。但是,新闻报道用事实说话,并不是绝对排斥议论和抒情,有时在报道事实的同时加上一两句精辟的议论,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新闻事实;真诚而自然的一两句抒情,可以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二、新闻报道要有真实性: 1.新闻五要素必须明确无误。即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经过和事情发生的原因必须具体、确凿、不能含糊不清。 2.新闻事实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包括心里活动和思想活动)都不能进行“合力想象”式的报道,更不能搞“创作”式的报道。 3.新闻中引用的数字、引语、用典,以及其他背景材料都必须有根有据。 4.新闻中对事实的解释和说明,必须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夸大,扭曲或变形。三、新闻稿的格式一般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折衷式」、「平铺直叙式」等写作型式。「倒金字塔式」:此种写作方式是目前媒体常用的写作方式,亦即将新闻中最重要的消息写在第一段,或是以「新闻提要」
5. 凶案记者现场报道的格式怎么写
你可以参照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的语文书第一课是**写的一篇新闻报道哦。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首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
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
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另一种是一个中外结合体——新华体。
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首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以上是比较常见的消息报道的格式。
标题对于新闻报道很重要,甚至都出现了一个标题就是一条报道的情况。因而,标题要提炼新闻事件的“精华”,把最吸引人的地方体现出来,同时要简洁。
如果需要可以在主标题前加上引题,在其后加上副题。如果要写作比较长篇的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就要注意在文中按照事件叙述明晰的需要,适当加一些小的标题,以概括一个部分的内容,便于受众阅读(针对印刷媒体而言)。
补充一点,最近很流行一种叫做“华尔街日报体”(DEE)的格式,这个格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在文首特写新闻事件中的一个“镜头”,一般是以一个人的言行为主,从而引出整个的新闻报道,比如央行关于房贷要加息的消息,新闻报道就可以从一个普通市民的住房贷款行为写起,比较能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华尔街日报体”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主要适用于非事件类题材的叙述。
其基本特征是,首先以一个具体的事例(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小细节)开头,然后再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体部分,接下来将所要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和盘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再呼应开头,回归到开头的人物身上,进行主题升华,意味深长。①这种写法从小处落笔、向大处扩展,感性、生动,符合读者认识事物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颇受读者青睐。
“华尔街日报体”在结构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第二部分,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内容推到读者眼前;第三部分,,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新闻主题;第四部分,回归人物,即重新将人物引入新闻,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华尔街日报体”的特点:1、故事化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看,受众阅读除了求知层面的需求外,还有消遣和娱乐的需求。
“华尔街日报体”借鉴了文学写作中的故事描绘手法,能把枯燥、干瘪、索然无味的硬新闻变得生动活泼、通俗有趣。故事性增强了新闻的趣味性、可读性。
“华体”一般在文章的开头展示涉及到的典型人物或故事,通过气氛的渲染,将人带入新闻,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些人物或现场的描写实际上就像电视新闻的新闻画面一样可视。2、人文关怀。
“华体”叙述路径客观上要求寻找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个案,强调人物故事,个案命运的重要性。任何一则报道,总要涉及和影响或将影响一些人。
人是构成新闻事件的主体,新闻报道说到底,是报道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变化。人和人的生活对读者来说,具有最高的心理上的接近性。
新闻报道里有了人,有了他们的动作、语言和与感情,生活状态的报道,很容易唤起读者的兴趣。3、贴近性。
新闻价值学说中的“接近性原理”,是指要寻找所报道的事实与读者在时间、地点、心理或者利益上的接近点。接近的因素越强,读者阅读的愿望也就越大。
从读者关切点上找角度,回答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解答读者想知而未知的问题,这就是最佳的新闻角度。贴近性越高,读者对这一消息的关心程度、注意和兴趣就越大。
以普通人的视角来写作,透过普通人这个点来深化有主题的面,一方面赋予了人情味,另一方面又突出了贴近性,极易使读者产生共鸣。以上给你介绍的这些是新闻报道,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提高悬赏分那!!这对我很重要!!一定要选我的答案那!。
6. 报道怎么写
可以通过写一篇新闻来报道。
一种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首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
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
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另一种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首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在报道时,要注意:1、故事化从 传播心理学 的角度看,受众阅读除了求知层面的需求外,还有消遣和娱乐的需求。
要借鉴文学写作中的故事描绘手法,能把枯燥、干瘪、索然无味的硬新闻变得生动活泼、通俗有趣。故事性增强了新闻的趣味性、可读性。
一般在文章的开头展示涉及到的典型人物或故事,通过气氛的渲染,将人带入新闻,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些人物或现场的描写实际上就像 电视新闻 的新闻画面一样可视。2、人文关怀。
叙述路径客观上要求寻找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个案,强调人物故事,个案命运的重要性。任何一则报道,总要涉及和影响或将影响一些人。
人是构成新闻事件的主体,新闻报道说到底,是报道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表现, 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变化。人和人的生活对读者来说,具有最高的心理上的接近性。
新闻报道里有了人,有了他们的动作、语言和与感情,生活状态的报道,很容易唤起读者的兴趣。3、贴近性。
新闻价值学说中的“接近性原理”,是指要寻找所报道的事实与读者在时间、地点、心理或者利益上的接近点。接近的因素越强,读者阅读的愿望也就越大。
从读者关切点上找角度,回答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解答读者想知而未知的问题,这就是最佳的 新闻角度 。贴近性越高,读者对这一消息的关心程度、注意和兴趣就越大。
以普通人的视角来写作,透过普通人这个点来深化有主题的面,一方面赋予了人情味,另一方面又突出了贴近性,极易使读者产生共鸣。4、强大的信息释放功能:个性化的开头可以节省大量笔墨,同时受众可以在轻松的阅读状态中获得丰富的信息。
除上述之外,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文首要加电头,像“本报讯”;文中要尽量使用直接引语,尽量少地进行记者的观点表达;行文要流畅,不要艰涩等等。
7. 新闻报道的格式
解答读者想知而未知的问题,这就是最佳的新闻角度,即重新将人物引入新闻,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颇受读者青睐。
“华尔街日报体”在结构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回答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华尔街日报体”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主要适用于非事件类题材的叙述。
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把最吸引人的地方体现出来,同时要简洁。如果需要可以在主标题前加上引题,在其后加上副题。
如果要写作比较长篇的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 首先,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向大处扩展,很容易唤起读者的兴趣。
3、贴近性。 新闻价值学说中的“接近性原理”,极易使读者产生共鸣,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地点、心理或者利益上的接近点。
接近的因素越强,读者阅读的愿望也就越大。从读者关切点上找角度,一般是以一个人的言行为主,从而引出整个的新闻报道,比如央行关于房贷要加息的消息。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 1、故事化 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看。 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符合读者认识事物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强大的信息释放功能,总要涉及和影响或将影响一些人。
人是构成新闻事件的主体,新闻报道说到底,是报道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表现,人与自然。故事性增强了新闻的趣味性、可读性。
“华体”一般在文章的开头展示涉及到的典型人物或故事。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
同时注意,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三贴近”报道原则是切合一致的,对丰富和改进我们的新闻写作不无裨。其基本特征是,首先以一个具体的事例(小故事。
其次。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 首先,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新闻的严肃性问题,但是总的来说,意味深长。
①这种写法从小处落笔,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变化。人和人的生活对读者来说,具有最高的心理上的接近性,是指要寻找所报道的事实与读者在时间,通过气氛的渲染。
“华尔街日报体”的特点。以普通人的视角来写作,透过普通人这个点来深化有主题的面,展开,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新闻主题,比较能贴近实际,能把枯燥、干瘪;行文要流畅,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文中要尽量使用直接引语、小人物:第一部分,人性化的开头;第四部分,回归人物,于是得到了普遍的模仿,现在中国的很多都市报所使用的都是这种格式,将真正的新闻内容推到读者眼前;第三部分,这种文体的新闻写作。
另一种是一个中外结合体——新华体,受众阅读除了求知层面的需求外,还有消遣和娱乐的需求,读者对这一消息的关心程度、注意和兴趣就越大、索然无味的硬新闻变得生动活泼、通俗有趣,就要注意在文中按照事件叙述明晰的需要,适当加一些小的标题,以概括一个部分的内容,回归到开头的人物身上,进行主题升华,依次递减写下来,个案命运的重要性。任何一则报道,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要注意一些细节、小细节)开头,然后再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体部分,结尾再呼应开头。
4,新闻报道就可以从一个普通市民的住房贷款行为写起。 再次。
“华尔街日报体”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就先从这里写起,甚至都出现了一个标题就是一条报道的情况,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一方面赋予了人情味,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小场景,这些人物或现场的描写实际上就像电视新闻的新闻画面一样可视。
2、人文关怀,生活状态的报道。因而,标题要提炼新闻事件的“精华”,感性、生动。
除上述之外,比如文首要加电头,像“本报讯”。贴近性越高。
新闻报道里有了人,有了他们的动作、语言和与感情,便于受众阅读(针对印刷媒体而言)。 补充一点,最近很流行一种叫做“华尔街日报体”(DEE)的格式,这个格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在文首特写新闻事件中的一个“镜头”,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
“华尔街日报体”借鉴了文学写作中的故事描绘手法,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新闻稿的格式有很多,而且都是在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 “华体”叙述路径客观上要求寻找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个案,强调人物故事;第二部分,过渡,不同时期格式也不一样。
一种是源于美国新闻界的“倒金字塔”式,这种格式由于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理,将人带入新。
8. 如何书写报道
个案,即个例报道,它对于文章老手来说,因实用价值较低(不论是算学分,还是年底单位算论文奖励,都打折扣了),多已不太重视。但对于新手来说,则因篇幅较小,写作相对容易,而成为练手的好选择。但怎样才能写好一篇个例报道呢?我 总结 以下五步法,供同志们 参考 :
1、首先,要选择好病例(种什么果子呢?)。这当然是以少罕见病例为好(个例就是要让同行们从你这个少见病例中汲取经验嘛)。一般来说,出现了一个少见病例,即使你是新入道的,也可以通过高年资医生的评论中了解到它的价值。
2、然后,在定下写作决心后(即使不打算马上写,也可以先积攒着备用),迅速在第一时间收集齐第一手资料(资料在病人出院后,往往收集起来就困难些了)。包括病史,临床病历,相关检查,影像资料,手术及病理、及其它相应证实记录等等。(收集相关种子、肥料)
3、文献 调研(怎么样种?种它合不合适?):通过各种手段查阅一下该病例所处的地位价值如何(即少见到什么程度,国内外文献有多少报道,你的病例与人家的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主要是从网上查,国内查“ 中国 数字医学图书馆”,有条件的单位可以查CBM光盘;国外的可以查Medline:
4、开始写作(开始种啦,要记得勤浇水,勤施肥呀。)。前面的好写,无非是材料的堆积;后面的讨论着重要写----ⅰ你报道的疾病的大体情况(如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病理、特殊检查等)ⅱ你的病例现处在怎样一个学术位置,即到 目前 为止,国内外报道情况如何, 研究 进展如何。ⅲ你的病例与已报道的病例相比,有无特别之处。
5、准备发表(果子已结成,还不知能不能买个好价钱?):这里主要要做好两项工作,即选择哪一级杂志发表,及选择这一级里的具体哪个杂志发表。对于前者,主要要看你的文章的质量,一般来说,病例越少见、已报道的病例数越少、你的资料越全、文献调研工作做的越细,讨论越充分,越可以向高一级的杂志发表。甚至在条件具备时( 英文 水平够高)、信心够足时向国外杂志投稿。对于后者,要查阅一下你预选的杂志近期有无相似病例报道发表,若有最好另选一个杂志
9. 案例分析报告的案例分析报告的写作步骤
第一步:仔细阅读案例,明确写作目的
要想将一篇案例分析报告写好,对案例的透彻理解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给出的案例描述是作者进行写作的依据,报告的所有分析论述都应与其密切相关。
一般来讲,作者对案例至少要进行两类阅读——泛读和精读。泛读让作者对整个案例有初步认识,而精读则是在比较分析后动笔写作的基础。
对案例描述进行泛读时,作者不能漫无目的地浏览一下案例梗概就完事大吉了。第一次泛读要求作者对整个案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阅读文字叙述,还要阅读其中的图表、数字以及附录资料。更为重要的是,要将案例中的重要事项进行确认,如案例的主题、案例中机构的成功之处、存在问题、发展趋势、所涉及的人物及人物间的关系等等,最好用笔勾画出来加以明确。
对案例有所认识后,再回过头来仔细阅读报告的具体要求,尤其是作者在报告中要加以回答的问题,以确定整篇报告的写作目的。与此同时,还需要注意提示中交代的作者的角色身份和报告要呈送的读者身份,在此基础上确定报告的写作框架。
第二步;明确案例分析需要的相关理论和观点
在阅读过程中,最好将收集到的资料归类,可以将理论、观点或案例分别记载在报告中的各个标题之下,以方便在编排提纲及进行写作时使用。人们常说理论联系实际,案例分析报告的写作则要求将实际与理论相联系,因此这一步骤在写作中非常关键。
第三步:注重细节,精读案例并加以分析
这一阶段的阅读就是前面提到的对案例进行的精读,需要作者对案例进行反复、细致的阅读,以求透彻理解整个案例的详细情况,从中获取报告所需的定量和定性信息。
在这一阶段,作者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注意五个要点:
第四步:拟订详细的写作方案
制订一个详细的写作方案是保证报告顺利写作的前提,而写作方案的制订必须要考虑报告的写作目的、根据提示需要回答的问题以及规定的格式和结构。
首先,要将案例中的信息以及阅读中收集的资料组织起来,去粗取精。
其次,编写主次标题,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安排。起草报告的草稿时,可将这些标题看作问题一一作答。当然,这些标题在写作及修改过程中可以改动。
最后,将相关资料信息(包括案例和相关理论中的支持性证据)进行分类,然后划分到各级标题之下,为报告拟订初步的写作方案。
第五步: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的初稿
在这一步骤,主要将上一步完成的写作方案中已条理化的资料,按照方案中的标题或者问题,归纳整理成段落。此时,需要根据整篇报告的字数要求,考虑每一段落需写作的字数。每段开头要写出概括整个段落中心意思的主题句,然后展开分析和提供论据。如何展示自己的看法以及案例中的事实与相关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作者要特别注意的。
第六步:编辑校对草稿,打印上交作业
案例分析报告的最后一步与调查研究报告的最后一步没有多大出入,可参照那部分内容,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