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字隶书的各种写法
“美”字隶书的各种写法:
一、美的读音:měi
二、汉字释义:
1. 好,善。
2. 得意,高兴。
3. 称赞,以为好。
4. 指“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
5. 指“美国”。
三、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四、部首:大
五、相关词组:
秀美、美女、美好、美景、美化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画:
点、撇、横、横、竖、横、横、撇、捺
二、词语释义:
1、秀美
秀丽美好。
2、美女
容貌美丽的女子。
3、美好
在各方面都使人喜欢;极好。
4、美景
优美的景色。
5、美化
装饰、点缀使美观。
玩弄手段,把丑恶的说成美好的。
2. 美 象形文 甲骨文 字怎么写
如下图: 美拼音:měi 释义: 1、好,善:美德。
美学。美谈。
审美。抄美丽。
美容(美化容貌)。美不胜收。
2、得意,百高兴:美滋滋的。 3、称赞,以为好:赞美。
美言。美誉。
4、指“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北美。南美。
5、指“美国”:美元。美籍华人。
扩展资料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美景[měi jǐng] 美好的景色。 2、秀美[xiù měi] 清秀美丽。
3、完美[wán měi] 完备美好;没有缺点。 4、美女[měi nǚ] 美貌的年轻女子。
5、美好[měi hǎo] 好(多用于生活、前途、愿望等抽象事物)。 6、美工[měi gōng] 电影等的美术工作,包括布景的设计,道具、服装的设计和选择等。
度。
3. 汉字的"美"字出处,缘起
“美”字本意小析 余笑予 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就开始了对美的渴望与追求。
然而,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种族,乃至不同的阶级,甚至是不同的性别、不同个体的人,对美的理解都不尽相同。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首次将西方近代美学思想介绍给中国,从而拉开了中国近代美学研究的序幕。
在本文中,我想就借以寻求汉字“美”的本意,来探求在中国古代“美”的最初内涵。 在近代发现甲骨文以前,篆书一直是人们心中古代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系统。
“美”是篆书“美”的写法,由篆书“美”字的写法,我们可以看出“美”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面是“羊”(羊)而下面是“大”(大)。汉代学者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中作如下解释:“美,甘也。
从羊从大。在六畜主给膳也。
美与善同意。”由此产生了两种对“美”字本意的不同理解:一、“羊大为美”,二、“羊人为美”。
下面我就这两种情况分别作以分析。 一、“羊大为美”。
所谓“羊大为美”,主要是从《说文解字》的解释入手的。这种观点认为:羊作为美的对象和社会生活中畜牧业的出现是分不开的。
羊作为驯养的动物是当时人们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于人类来说是可亲的对象。羊不仅“主给膳”可充作食物,而且羊的性格温顺,是一种惹人喜爱的动物,特别是羊的身上有些形式特征如角的对称、毛的卷曲都富有装饰趣味。
这里我想提出一个疑问:早在远古时候,我们的先民就开始饲养动物,有“六畜”之说,羊的地位难道就如此重要?我们的古人把马、牛、羊、鸡、犬、豕(猪)称作“六畜”,即六种家畜。汉语中与“六畜”有关的字、词面广量大,使用频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马”字在古今汉语中使用频率都是比较高的。在古代,马主要用来驾车和乘骑。
春秋时作战的方式以车战为主。马拉的兵车在那时是最重要的军事装备。
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往往以兵车多少来衡量,因此有“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之类的说法。从战国开始,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下,骑兵作为新兵种逐渐推广,骑战成了作战的主要方式。
与马相关的一些字词,一直活跃在我们民族的语言中。驰、驱、骑、驾、骏等动词,形旁都是“马”,本义都与“马”有关。
在现代它们仍被广泛运用于交通运输、军事行动等方面,例如,“骑自行车”、“驾摩托车”、“汽车奔驰”。“驾驶飞机”等。
汉语中有不少与马有关的成语,例如,“马不停蹄”、“马到功成”、“汗马功劳”、“老马识途”等;也常用骏、骥、骅、骐、骝等表示良马的字来作为人名用字。 “牛”也是一个常用汉字。
在古代,牛被用作祭祀等级最高的“牺牲”。“牺牲”二字表示意义的形旁都是“牛”。
用牛来耕作,不会晚于春秋时期。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冉耕、字伯牛。
“耕”和“牛”分别用作名和字,反映了春秋时已有人用牛来耕作。到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犁等铁制农具,耕地效率明显提高,而拖犁的耕畜就是牛,“犁”字也以“牛”为表意义的形旁。
从此,牛在农业生产中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当然,除耕地外,从魏晋以后,贵族为了乘车舒适平稳,开始采用牛车,随后牛用来驾车日渐普及。
读白居易的《卖炭翁》,可以看到那位卖炭老人所使用的炭车就是一辆牛车。中国老百姓对牛很有好感。
往往把它同勤劳刻苦、无私奉献的精神联系在一起。 鸡和犬是中国农家普遍饲养的家畜,也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其中鸡是我们先民乃至今人饲养最多的动物。
《桃花源记》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描写桃花源中的情景;而《捕蛇者说》则以“虽鸡狗不得宁焉”来衬托“悍吏”下乡给百姓带来的恐慌。杀鸡待客是中国许多地方的一种习俗,《桃花源记》所写的“设酒杀鸡作食”,孟浩然《过故人庄》所写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都生动地反映了这一习俗。
“犬”从原始游牧时期就成为人类最好的狩猎伙伴,以“犬”为形旁的汉字相当多,其中有的是动物的名称(狼、狐、猿、猴等),有的常用来描写动物乃至人的性情、性格(独、猛、狠、狂等)。 猪很早就被人们驯化了。
甲骨文中的“家”字,它上部的 即宝盖头,表示房舍,下部就是“豕”,反映了上古时代许多家庭都已养猪,同时“豕”还是“六畜”中繁殖力最为旺盛的动物,以“豕”字造入“家”字中,反映先民对人丁兴旺的企盼。现代很多家庭每逢春节都在还自家大门上贴一对猪造型的剪纸,称之为“肥猪拱门”,意思是企盼家庭人丁兴旺、生活富足。
此外有“豢”宇,意为喂养、饲养,“豪”字,本义是箭猪项脊间的长毛,两个字也都以“豕”为形旁。 羊虽然也是先民很早就已饲养的牲畜,但是从中国历史上看,饲养者以游牧民族居多,华夏民族,尤其是夏商文明起源的中原地区,其在牲畜中的地位并非十分突出。
且就性格温驯、富有装饰性的外表而言,恐怕也并不是只有“羊大”才能形容。 二、“羊人为美”。
所谓“羊人为美”,也是从《说文解字》的解释入手。在《说文解字》中对“大”字的解释如下:“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
篆书的“大”字象一个正面站立的人,所以“美”字也有解释为“羊人为美”,这种观点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