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套数是什么
套数,指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比喻成系统的技巧或手法。
若干支曲牌联合成套,称为套数,今人称套曲。初见于元代燕南芝庵:“有尾声名‘套数’,时行小令唤‘叶儿’。”本指北曲,但后人相袭沿用,把南曲的套曲也称为套数。
把同一宫调的若干支不同曲牌的曲子连缀在一起,少则数首。多则十几首,甚至几十首,构成一个庞大的整体。这些连缀的曲子可根据需要在同一宫调中进行选择,但需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而且一韵到底,且末了都用“煞调”和“尾声”结束。
套数有一定的组合方法,即取宫调相同、或宫调不同但可以相通的若干曲牌,联合成套。前有引子,后有尾声,中间缀以若干支曲牌。南曲把这中间部分称为“过曲”,北曲虽无此名,但有其实。过曲部分的某些曲牌可以连续使用,连用时,北曲称为〔幺篇〕,南曲称为〔前腔〕。一套之中,各曲排列的先后顺序亦有定格,大抵慢曲(八拍子、四拍子)在前,急曲(二拍子、一拍子)在后。这种节奏上由慢而快的变化,往往用以体现戏剧矛盾的发展变化过程。套数可长可短,长套可多达三、四十曲,短套仅用三曲,视剧情内容需要而定。
套数的第一曲,常作引子使用,通常为散板曲调。北曲中各宫调的套数均有一固定曲牌作引子,例如中吕宫引子,必为〔粉蝶儿〕,仙吕宫必为〔点绛唇〕,等等。 套数的名称亦以第一曲及所属宫调命名,如〔正宫·端正好〕套,〔双调·新水令〕套。南曲各宫调均有作引子用的曲牌若干支,可以任意选用。
套数除用于戏曲外,亦可用于散曲,称为“散套”。在散曲中,有的作品只用单支曲牌演唱,称作“小令”,元代俗语又称“叶儿”。
2. 幼儿数学1到10备案怎么写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游戏、动手操作来复习巩固10以内的数字认读。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灵敏的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
⑴教学课件(第一幅图出现10个小数字人物化舞蹈的情形,第二副至最后一幅依次出现1-10 ,每幅画出现一个数字)
⑵1——10的数字头饰。
⑶用废旧的纸盒做立体的小火车一列(要有10个车厢,并且把10个数字依次贴在车厢上)10种不同水果的卡片各一张。
2、学具
幼儿每人一支胶棒,一套10种不同水果的卡片各一套,1—10数字卡片各一套 ,一列平面的地小火车(10节车厢,在每节车厢上刻一条缝,让幼儿能把水果卡片插进去) [活动过程]
一、看电视了
1、教师引起幼儿看电视的兴趣
2、教师演示课件第一幅图,引导幼儿说出这是些数字娃娃,并且说出数字的名字。
3、依次演示课件其他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图上的数字,并且说出与数字对应的象形,如:1像铅笔、2像小鸭。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二、数字娃娃来和我们做游戏了
1、引导幼儿参与和数字娃娃做游戏。
2、10个小朋友分别戴上1—10的数字头饰,走进活动室,分别自我介绍自己是数字娃娃1—10。
3、全体幼儿认读数字娃娃头饰上的数字。
4、玩数字娃娃找朋友的游戏。
游戏过程:教师找一名幼儿找出教师所说数字娃娃的名字,找对了,数字娃娃把头饰送给找对自己的小朋友,并且说:“对,我的名字是x(数字),我把头饰送给你,我们是好朋友。”然后一起回到座位上。游戏持续到数字娃娃全部找到好朋友为止。
三、果园里的水果成熟了,大家快来运水果吧。
师:果园里的水果都熟透了,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运水果?(火车)对,是火车,再看看老师带来的火车厢上有什么?(数字)
1、请幼儿一起复习火车厢上的数字1—10。
2、出示水果卡片,请幼儿将水果卡片放入教师规定的数字车厢里,如教师说把苹果装入6号车厢里,上来的幼儿便将苹果卡片插入6号车厢内。直道将水果卡片全部放入车厢。
3、教师说出水果名,幼儿回答在几号车厢内。
4、教师说出车厢号,幼儿说出车厢里装的是什么水果。反复练习,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四、小朋友都来运水果了。
1、发给幼儿学具,让幼儿按顺序粘贴数字,靠近火车头的第一节车厢上贴数字“1”,最后一节车厢上贴数字“10”,中间依次排开。
2、要求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将水果卡片插入相应的车厢里。教师作巡回指导。 [活动延伸]
让幼儿同伴之间相互玩,一个幼儿提出口令将什么水果卡片放入几号车厢,另一名幼儿动手操作,然后交换角色,游戏反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