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书的 再字怎么写
再的行书写法如下: 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再:[ zài ] 基本解释 1. 表示又一次,有时专指第二次,有时又指多次 :再次。
2. 表示重复或继续,多指未然 :再说。 3. 表示更,更加 :再勇敢一点。
4. 表示承接前一个动作 :想好了再写。 扩展资料:相关词汇解释 1、再次[zài cì] 解释:第二次;又一次。
例句:爸爸再次当选会长。 2、再三[zài sān] 解释:一次又一次。
例句:姐姐经过再三考虑,决定报考师范大学,将来做一名教师。 3、再来[zài lái] 解释:再一次来。
例句:凭借手中的权力,梅斯认定,整个试验必须从头再来一遍。 4、再现[zài xiàn] 解释:(过去的事情)再次出现。
例句:这部电影再现了红军长征艰难跋涉的历程。 5、再见[zài jiàn] 解释:客套话,用于分手时,表示希望以后再见面。
例句:再见,也许永远不见,我内心固执地追求,只有我自己看得见,但我希望我没错。
2. 行书的 再字怎么写
再的行书写法如下:
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再:[ zài ]
基本解释
1. 表示又一次,有时专指第二次,有时又指多次 :再次。
2. 表示重复或继续,多指未然 :再说。
3. 表示更,更加 :再勇敢一点。
4. 表示承接前一个动作 :想好了再写。
扩展资料:
相关词汇解释
1、再次[zài cì]
解释:第二次;又一次。
例句:爸爸再次当选会长。
2、再三[zài sān]
解释:一次又一次。
例句:姐姐经过再三考虑,决定报考师范大学,将来做一名教师。
3、再来[zài lái]
解释:再一次来。
例句:凭借手中的权力,梅斯认定,整个试验必须从头再来一遍。
4、再现[zài xiàn]
解释:(过去的事情)再次出现。
例句:这部电影再现了红军长征艰难跋涉的历程。
5、再见[zài jiàn]
解释:客套话,用于分手时,表示希望以后再见面。
例句:再见,也许永远不见,我内心固执地追求,只有我自己看得见,但我希望我没错。
3. 再字草书怎么写
1)【再】草书的几种写法
【再】字的方正字迹-邢体草书简体写法
【再】字的钟齐流江硬笔草体写法
【再】字的金梅毛草书写法
【再】字的书体坊米芾体写法
【再】字的方正大草简体写法
2)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书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草书是笔画省略,结构简便的书体。二是,草书是以点画作为基本符号来代替偏旁和字的某个部分,是最具有符号化特征的书体。三是,草书的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相互连带呼应,是便于快捷书写和便于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
4. "的"字行书怎么写
“的”字行书:
基本释义:
[ de ]
1.用在定语的后面。
(1)定语和中心词之间是一般的修饰关系:铁~纪律。幸福~生活。
(2)定语和中心词之间是领属关系:我~母亲。无产阶级~党。大楼~出口。
(3)定语是人名或人称代词,中心词是表示职务或身份的名词,意思是这个人担任这个职务或取得这个身份:今天开会是你~主席。谁~介绍人?
(4)定语是指人的名词或人称代词,中心词和前边的动词合起来表示一种动作,意思是这个人是所说的动作的受事:开他~玩笑。找我~麻烦。
2.用来构成没有中心词的“的”字结构。
(1)代替上文所说的人或物:这是我~,那才是你~。菊花开了,有红~,有黄~。
(2)指某一种人或物:男~。送报~。我爱吃辣~。
(3)表示某种情况、原因:大星期天~,你怎么不出去玩儿无缘无故~,你着什么急?
(4)用跟主语相同的人称代词加“的”字做宾语,表示别的事跟这个人无关或这事儿跟别人无关:这里用不着你,你只管睡你~去。
(5)“的”字前后用相同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这样的结构,表示有这样的,有那样的:推~推,拉~拉。说~说,笑~笑。大~大,小~小。
3.这个用法限于过去的事情。
4.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这件事儿我知道~。
5.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破铜烂铁~,他捡来一大筐。老乡们沏茶倒水~,待我们很亲热。
6.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
(1)表示相乘:这间屋子是五米~三米,合十五平方米。
(2)表示相加:两个~三个,一共五个。
[ dí ]
1.真实;实在:~当。~确。
2.“的”字在口语中一般读阴平(dī)。
[ dì ]
箭靶的中心:目~。无~放矢。众矢之~。
[ dī ]
(外)“的士”(出租车)的省称:打~。~哥(称男性出租车司机)。
相关组词
小的 目的 怎的 有的
的确 伍的 标的 破的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的解释及造句
一、有的
造句:有的人买他们孩子想要的、需要的,穿的或读的一些东西,或者通过设立规则来限定礼物的数量,这些数量只能装满一个鞋子的盒子。
解释: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多叠用):~人记性好|十个指头,~长,~短。
二、似的
造句:因为使用技术的缘故,如果你有位有趣的候选人又有有趣的信息,你可以把信息像病毒似的传播出去,这可以价值成百上千美元。
解释:【是的】(shì de)助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动词后面,表示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似:象雪~那么白|他仿佛睡着了~|他乐得什么~。
三、伍的
造句:结论是改进工作首先应该从培训入手,培训的重中之重是先提高专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员的素质,然后抓好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操作三支队伍的培训开发工作。
解释:等等;之类;什么的:买个篮子,装点东西~。
四、的确
造句:你也许不知道,但是我们的孩子的确喜欢过一段时间和我们出去玩一次,尤其是我们尊重他们,关爱他们的时候。
解释:完全确实;实在:他~是这样说的|这的的确确是宋刻本。
五、的话
造句:记住我的话;他总有一天会停止经营这家公司。
解释:助词,用在表示假设的分句后面,引起下文:如果你有事~,就不要来了。
5. 习字行书写法
习字行书写法如下:
习:[ xí ]
基本解释
1. 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 :练习。学习。
2. 学 :习文。
3. 对某事熟悉 :习以为常。
4. 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 :习惯。
5. 相因 :世代相习。
6. 姓。
字形演变:
扩展资料:
文言版《说文解字》:习,数飞也。从羽,从白。凡习之属皆从习。
白话版《说文解字》:习,一次次起飞。字形采用“羽、白”会义。所有与习相关的字,都采用“习”作边旁。
相关词汇解释:
1、学习[xué xí]
解释: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学习文化。
2、风习[fēng xí]
解释:风俗习惯。
3、自习[zì xí]
解释:学生在规定时间或课外自己学习。
4、习惯[xí guàn]
解释: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习惯成自然。
5、习俗[xí sú]
解释:习惯和风俗:民族习俗。
6. 常这个字的行书怎么写
“常”,读音:[chang],第二声;部首:巾;具有以下几个含义:
1. 长久不变:常年
2. 姓氏:常
3. 不止一次:经常
4. 普通的:平常、常人
造句:
5. 长久不变:我常年住在这个城市。
6. 姓氏:这位先生叫常三丰。
7. 不止一次:我经常来这家餐厅吃饭。
8. 普通的:这只是一次很平常的聚餐
“行书”的“行”是行走的意思,但不是快走也不是慢走,而是已正好的速度行走,它是在隶书的根源上发展的,所以和隶书有点相似,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比楷书写的更快,比草书容易辨认。
行书的书法家中,属王羲之最出名,可谓是行书的顶尖代表人物,他创立了南派行书艺术,对行书的影响颇为深远,代表作有《兰亭集序》等。
参考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7. 七字用行书怎么写,求
七字行书行楷的写法如下图: 七字行书行草的写法如下图: 拼音:qī 部首:一 笔画:2 五笔:AGN 释义: 1.六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2.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 3.姓。
4.文体名。亦称七体,骚体的一种 。
如:七体(沿袭汉·枚乘《七发》而成的一种文体;汉·傅毅有《七激》,刘广有《七兴》。 5.七次 。
如:诸葛亮七擒孟获。 扩展资料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七律[qī lǜ] 律诗的一种。
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 夏衍 《悼念田汉同志》:“他托林维中带回一张小纸条,要她交给我和孙师毅 ,纸上写了一首七律。”
2.七窍[qī qiào] 指耳、目、口、鼻七孔:~生烟(形容十分气愤,好像耳目口鼻均冒火)。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臭鞋、臭袜、臭沟、臭水、臭地,熏得我七窍冒黑烟。”
3.三七[sān qī]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30—60厘米,掌状复叶轮生茎顶,伞形花序顶生,花小,淡黄绿色。
根状茎和肉质根供药用,有散瘀、止血、消肿、镇痛等作用。 巴金 《家》三七:“ 珏 真可怜,她死了快到三七了,我们家里的长辈除了妈同姑妈,就没有一个人去看过她。”
4.七情[qī qíng] 人的七种感情,一般指喜、怒、哀、惧、爱、恶、欲。 冰心 《往事二》四:“颊上流着的清泪,只是眼眶里的一种压迫,不是从七情中的任一情来的。”
5.七夕[qī xī] 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神话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在这天晚上相会。
阿英 《女儿节的故事》:“农历七月七日乞巧节,又称七夕或女儿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