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壮族说壮语,但他们没有文字,那写字怎么写
这与广西成为中国领土长达2000年有关,壮族受汉族的强烈影响是在明、清,特别是清末和民国时期,在清朝仍然有禁止汉人进入壮族地区的禁例,处于以夷制夷的考量,对壮族的土地有一定的保护政策,如《钦定六部处分则例》。
从清后期的白山土司志就可以看出当时壮族的大部分人是不会讲汉语的。但清朝后期随着西方的影响加剧,清朝加强了近代化的进程,移风易俗成为清末、民国的政策,壮人中使用西南官话的人增加,有一部分人已经丧失了说壮语的能力,尽管其所使用的西南官话仍有个别壮语残存。
但现柳州、来宾、特别是河池、百色地区的大部分壮族仍然使用壮语,壮族也不是没有文字,至少在唐代壮族先民就使用汉字六书构字法创造了方块壮字,壮语称为sawndip,一直在民间沿用至今,但只掌握在少数壮族知识分子手中,用于书写山歌、道经等用途。但因为各地方言不同使用的文字也不尽相同,没有形成统一的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创制了西里尔文字的壮文,在80年代改为拉丁字母的壮文,但因为广西政府没有推广普及这种壮文和标准壮语,因此这种文字也只是在少数人中使用。
壮族在乡镇和城市居住的人都普遍使用双语,即壮语和汉语方言,主要有西南官话和粤语两种汉语方言,个别地方会讲客家话。但农村只有3、40岁以下的人才会讲汉语,除了早就丧失壮语而转用汉语方言的地方外。
壮族中掌握多种语言或方言的人很多,例如同时掌握壮语,普通话、西南官话、粤语的,如果临近有其他民族的,也有掌握其他民族语言的人。如果会说汉语就等于是汉化的话,壮族城市人口中汉化的程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