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菊的隶书怎么写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汉隶在笔画上具有波、磔(zhe)之美。所谓波,指笔画左行如曲波,后楷书中变为撇;所谓磔只右行笔画的笔锋开张,形如燕尾的捺笔。
写长横时,起笔逆锋切入如蚕头,中间行笔有波势俯仰,收尾有磔尾。这样,在用笔上,方、圆、藏、露诸法俱备,笔势飞动,姿态优美。
在结构上,有小篆的纵势长方,初变为正方,再变为横势扁方汉隶具有雄阔严整而又舒展灵动的气度。
2. 隶书的四字怎么写
隶书的四字 四字篆楷行草书欣赏: 篆 楷 行 草 四 sì [数]指事。
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
三加一所得。 四,阴数也。
四分之。——《说文》 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
~边。~序(即“四季”)。
~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
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常用词组: 四壁 四边,四边儿 四边形 四不像 四称 四处 四川 四川盆地 四大皆空 四德 四谛 四方 四方步 四分五裂 四伏 四顾 四海 四合院儿 四化 四季 四溅 四郊 四脚朝天 四近 四境 四库 四库全书 四邻 四面 四面八方 四面楚歌 四旁 四平八稳。
3. 古今中外写菊的文字
《礼记·月令篇》:“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说明菊花是秋月开花。
《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 汉朝《神农本草经》记载:“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
《西京杂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当时帝宫后妃皆称之为“长寿酒”。 诗词赞菊的有: 晋·王淑之《兰确铭》:兰既春敷,菊又秋荣。
芳熏百草,色艳群英。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明·沈周《菊》: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宋·杨万里《咏菊》: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明·唐寅《菊花》: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赏菊》: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陈毅《秋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唐·李白《感遇》;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晋·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唐·黄巢《咏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黄巢《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宋·史铸《咏翻集句》:东篱**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
直待索秋霜色裹,自甘孤处作孤芳。 宋·张孝样《鹧鸪天》:一种浓华别样妆,留连春色到秋光。
能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凝薄雾,傲繁霜,东篱恰似武陵乡。
有时醉眼偷相顾,错认陶潜作阮郎。 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明·高启《晚香轩》:不畏风霜向晚秋,独开众卉已凋时。
地荒老圃苔三径,节过重阳雨一篱。秋色苍茫人欲醉,寒香冷落蝶先知,山翁独念同衰晚,坐对幽轩每赋诗。
明·文征明《咏菊》:菊裳茬苒紫罗衷,秋日融融小院东。 零落万红炎是尽,独垂舞袖向西风。
**《采桑子》: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沈钧儒《赏菊》:一丛寒菊比琼华,掩映晴窗动绿纱。乍觉微香生暖室,真拟奇艳出谁家。
樱唇滴处酥融雪,粉靥羞时涉泛霞。莫道婆娑春意减,案头回盱有名花。
臧克家《菊畔香》:北国风光,无风无雨过重阳。不去西山相红叶,来对丛黄。
人倚疏篱,华傍宫墙,邑英红幛,门楼仰天望。借芬芳,只独赏,念天涯分飞雁行。
不须持鳌把酒,默诵佳句分外香。 人影瘦,精神畅,昂首向东天一方。
**《赏菊》: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且聆和平共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
明·戴进《画菊》:黄花开满院前坡,醉杀西江计汝和。忽见钱塘著色画,不知秋色较谁多。
清·刘大槐《题菊》:翠叶丹苞斗晚霞,眼明真见故园花。 依稀白雁江天幕,得眼篱边箬帽斜。
清·陈鹤年《题画菊》:离离丰骨傲霜寒,晚节谁知事更难。最爱东篱闲把酒,此中容得澹人看。
**《菊花,题双清楼主画》:托根在石罅,叶盛花亦繁。生机随地茁,何用费篱樊。
齐白石《紫菊》:九月西风霜气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