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娃过满月,这个请帖怎么填写
一般的满月酒宴请帖格式是这样的: 送呈 ***先生(女士) 台启 谨定于公历****年*月*日(星期*) 农历****年*月*日 上午(下午)*时*分 为爱子(爱女)举行弥月庆典 敬备喜宴 恭请 光临 席设:**饭店 电话:**** ***和*** 敬邀 请帖的最上方印上满月庆典的字样,这样客人第一眼就知道这是满月请帖,写的时候要注意一些问题,客人的名字不要写别名,小名,一定写上全名。
性别要带上,如果是有头衔的领导最好带上头衔,表示对其的尊敬,另外日期一定要写详细,包括几点几分都要写上,因为现时代的人们都是高节奏的生活,客人们记住了具体的时间后就会根据时间安排日程。酒店的名字和电话要写详细,便于客人识别。
最后并排写上主人的名字。 请帖内容一般以尊敬,简练为主,随着时代的变化,其中的文字也日益的多姿多彩了,比如有的这样写道: “随着柔柔的春风拂面,我家可爱的男(女)娃娃带着欣喜来到了人间,我们特备弥月喜宴,恭请你来参加,希望这次宴席是你最美好的回忆。”
“温馨的时刻,美妙的旋律,在我家喜添儿子(女儿)之际,我们备好了美酒佳肴,诚邀你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段动听的旋律。” “什么是幸福?刚添了宝宝是幸福。
什么是快乐?有了你的祝福我们最快乐。什么是欣喜?孩子的满月酒宴上有你的到来令我们欣喜,会令我们整个酒宴蓬荜生辉。”
新的一个生命,新的开始,新的生活,一切都是新的,诚心(新)诚意邀请你参加我们新的宴席,接受你对我们最新的祝福。 “逢儿子(女儿)弥月之喜,语言难以表达我的开心,文字述说不出我的激动,恭请你和我们举杯共饮美酒,共进喜宴” 内容可以任意发挥,只要饱含出主人的真挚感情,客人就一定能体会得到。
有的是别出心裁的诗歌形式: “我们以/折叠的方式/折叠出喜悦和幸福/也收藏起你对我们的祝福/诚邀你/参加我儿子(女儿)的弥月之喜宴/共度良宵” “今天/阳光是灿烂的/花儿是微笑的/就连/草木都是温柔的/因为/今天是我家宝贝的弥月之日/还因为/有了你的光临。” 有富含幽默感的文字, “我家宝贝带着我们的期望呱呱坠地了,我们盼望他(她)茁壮成长,来参加我们的宴席吧,小宝贝在呼唤你。”
“你做爸爸(妈妈)了吗?如果你还没有结婚,那就来参加我儿子(女儿)的弥月之喜吧,你定会在酒宴上遇到如意伴侣。如果你结婚了还没有宝宝,那就来参加我们的喜宴吧,保证喝了我们的喜酒后就孕育一个可爱的娃娃。”
有的请帖写法采用了繁体字,颇有些庄重的味道,送给年龄大点的客人比较合适。 如今满月请帖的风格多数带有丝带和花边,在这个充满时尚创意的年代里,有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专门自己设计个性的风格形式,这个小小用心给客人带来了出其不意的惊喜。
一张淡色的封面上印着一片片的艳丽花瓣组成的一朵绽放的大花,花瓣中央是一个娃娃的笑脸,娃娃旁边写着一行字:今天我满月啦。俏皮,活泼的风格令人忍俊不禁。
卡通式的风格,封面上是可爱的小动物,有的特意把孩子的属相动物印到上面,还有的印着娃娃头像或者电视里经常出现的卡通小动物等等,表示了珍贵童真的纯洁和可爱。 简约式的风格,上面只有简单的几个字,让人一目了然。
民间特色的风格,例如有印着:“福”字的,有穿着古装的一个男孩和女孩的图案的,有农家小院一片喜洋洋的图画,透着浓郁的乡村气息。 地图式的风格,整个图案就是一张本地地图,上面清晰的标着就宴饭店的详细地址和电话,是比较有创意的风格。
彩色字体风格,有的在请贴上直接印着两个大大的“感谢“二字,带给客人一种热情温暖的感觉。 个性化电子音乐风格,打开封面之后一段音乐传到耳边,有如小桥流水般的温柔……或者是一段祝福的语音,温馨感油然而生。
还有英文版的,古文版的,信封式,香味扑鼻的…… 另外有的主人亲手自制DIY的新创意形式,别有一番风味,值得收藏。 一款品味高雅的烫金请帖代表了主人高贵的身份,一句别有韵味的语言代表了你的丰富内涵,你点缀了整个酒宴前的快乐,那么这场宴席就将会是一场最成功的酒宴。
2. 升学宴请帖怎么写
xxx先生台启: 谨定于(时间) 在(地点)举行XX升学宴会 希望跟您一起分享xx金榜题名的喜悦,恭候您的光临! 邀请人:xxx 时间 公元多少年都是数字的,如果学要写农历的就要大写汉字 扩展资料谢师宴,也叫升学宴,尊师重道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孩子升学了,家长总要感谢一下老师,谢师宴也就应运而生,谢师可以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也可以选择送自己动手做的贺卡等,谢师宴会给师生情笼罩上物质化和庸俗化的阴影,不应提倡。
不是惯例的惯例,不是传统的传统。“后高考时代”,备受争议的“谢师宴”总会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开席”,尽管有教师提出倡议拒绝“谢师宴”,尽管舆论抨击“谢师宴”之弊,但是,说归说,做归做,吃归吃。
也许,老师吃的不是酒宴,是学生的感恩,是家长的感激。有调查统计显示,近五成的学生表示,高考后的消费支出集中在“旅游”和“谢师宴”上。
升学宴高考战场的硝烟逐渐散去,“谢师宴”的热潮也逐渐冷却。随着各高校的录取通知书纷纷“飞到寻常百姓家”。
12年的寒窗苦读,莘莘学子们终于挤过了“独木桥”,马上就要进入梦寐以求的“象牙塔”;录取通知书拿到手了,家长们心里一颗悬着的石头落地,多年的心血终于见到了回报。孩子就要远行,家长不舍;孩子上大学,家长脸上又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