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的拼音怎么写
拼音的拼音是:[pīn yī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撰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扩展资料
中国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中华的热情,激发着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1923年8月,教育部召开国语统一筹备会,决议组织“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
1925年9月在北京的部分委员和一些语言学者自动组织“数人会”,提出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2. 写的汉语拼音怎么写的
a写在四线格的中格,声调标在上格,先写左半圆,然后写竖弯,最后标声调
o写在四线格的中格,上下都要挨线,一笔写成一个圆圈。声调标在上格,先一笔写圆圈,然后标声调
e写在四线格的中格,横折左半圆,一笔连成e
i写i时,先在中格写一竖,再在上格写一点,i一见声调符号它头上的小圆点就会马上躲起来,所以在中格写竖,然后就在上格标上声调,这时你就不要再在上格写一点了哦
u写u时,先在中格写竖右弯,再写一短竖,最后在上格标上声调
v写v时,先在中格写竖右弯,然后写一短竖,再在上格写两点,两点要稍稍往里靠一点哦;最后在上格标上声调,注意了,标声调时两点也要保留哦
b写在四线个的中上格,从上格的中间起笔写一根到达中格底线的竖,然后在中格写一个右半圆
p写在四线格的中下格,先从中格往下写一竖,然后在中格写右半圆
m写在四线格的中格,先写竖,再写右弯竖,最后再写一个右弯竖
f写在四线格的中上格,先从上格往中格写一个右弯竖,再在中格写一短
d写在四线格的中上格,先写左半圆,然后从上格的中间往中格写一竖
t写在四线格的中上格,先写竖右弯,再写一短横
n写在四线格的中格,先写竖,再写右弯竖
l写在四线格的中上格,从上格的中间往中格写一竖
g写在四线格的中下格,先在中格写左半圆,然后从中格往下格写竖左弯
k写在四线格的中上格,先从上格往中格写一竖,然后在中格写左斜右斜,注意左斜右斜要一笔写成哦
h写在四线格的中上格,先从上格往中格写一竖,然后在中格写右弯竖
j写满三格,先从中格往下格写竖左弯,再在上格写一点,上下格都不顶线
q写在中下格,先在中格写左半圆,在从中格往下格写一竖,下格不要顶线哦
x写在中格,先写右斜,再写左斜
r写满四线格的中格,先写一短竖,再写一个小的右弯
z写在四线格的中格,横折横一笔写成
c写在四线个的中格,一笔写成左半圆,上下都要顶格
s写在四线格的中格,把8写一半就是s了,上下都要挨着线哦
y写在四线格的中下格,先在中格写右斜,再从中格往下格写左斜,注意了,左斜右斜都要挨中格上线
w写在四线格的中格,斜上斜下写两遍,一笔写成声母w
我搜到的,希望能帮到你。
3. 过拼音怎么写的拼音
过
拼 音
guò guo guō
部 首 辶
笔 画 6
五 行 木
繁 体 过
五 笔 FPI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guò ]
1.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 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来。~去。~河。~桥。~年。~节。日子越来越好~了。
2.从甲方转移到乙方:~户。~账。
3.使经过(某种处理):~罗。~筛子。~滤。~淋。~磅。~秤。~油肉。~~数儿。
4.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目。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了一遍。
5.超过(某个范围和限度):~分。~期。~犹不及。树长得~了房。
6.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O—O—)结构的:~硫酸根(SO5-)。~氧化氢(H2O2)。
7.探望;拜访:~访。
8.去世:老太太~了好几天了。
9.过失(跟“功”相对):~错。记~。勇于改~。
10.传染:这个病~人。
11.用在动词后,表示经过:走~广场。把他送~了桥。
12.用在动词后,表示掉转方向:翻~一页。他回~头看了看。
13.用在动词后,表示超过或胜过:我比不~你。一匹马比得~两头驴。
[ guo ]
1.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吃~饭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了。
2.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他去年来~北京。我们吃~亏,上~当,有了经验了。
[ guō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