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扩写古诗
中国素称诗国,古诗可说是我国文化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瑰宝。它语言精炼概括,高度浓缩,内容却相当厚实: 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无所不包。诵读积累古诗,不但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积淀学生语感,而且还能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同过古诗扩写,既可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经过几年的教研实践,笔者认为指导古诗扩的关键是要开展多种渠道,引导学生想象,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巧妙指导,使之形而成文。
引发想象可按如下三方面进行:
一、挖掘空白之处想象
诗的艺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空白的艺术:故事情节的空白、人物描写的空白、心理活动的空白、思想情感的空白、哲理上的空白等等。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和挖掘这些空白,根据诗的叙事表达、风景描写、情感抒发、哲理升华、综合包容这五个类别,让学生以类想象,于想象回味之中具体感知意象,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为扩写打下基础。
1.抓住“形象空白”想象 有的古诗并不铺排直叙,而通过勾勒或切中肯綮,追求诗外的意趣风貌。诗中所描绘的形象往往刻画不细,常带着某种朦胧性,留待于师生同去补充想象创造空灵丰富的艺术境界。如《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中,那纸鸢是怎样的?孩子们是如何放得?当时情形如何?那“草长莺飞”“拂堤杨柳醉春烟”到底是如何之美?在这二月天里,可能还会有哪些景致?等等,诗中都未从细处雕琢。教师可抓住这些“形象空白”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把细节补充出来。
2.紧扣“情感空白”想象 “情动则辞发”。古诗扩写教学中,教师应重在展示意境,使读者与诗人感同身受。语言是传情达意之工具,但有些复杂的、微妙的、激越的情怀,语言却不能直抒尽传,从而为读者设置下情感上的空白。如《泊船瓜州》,诗人王安石借“春风又绿江南岸”之景,抒发“明月何时照我还”之情。春绿江南的景象到底怎样?
春意盎然,本是赏心悦目之事,诗人又怎会流露出何时还乡的忧郁?他当时心理活动怎样?形象怎样?通过对“空白”的想象,师生共同把诗人担心变法失败、前程难卜的抑郁情绪和思乡情怀描绘出来了。
3.围绕“哲理空白”想象 古诗中的哲理,往往寓于形象之中,其“空白”地带更广。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使其感受诗的底蕴,进行恰当的联想。郑燮《竹石》是一首深蕴哲理的古诗,作者的意图是“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知”。这就要教师指导学生体味诗句,想象竹子“千磨万劫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情形,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从而由诗的物象提炼和升华为一种普遍的哲理:无论立志还是求学都应“咬定青山不放松”,锁定目标便当锲而不舍。在教学中,教师只要重视挖掘诗的深层底蕴,进行再造想象,学生就会领略诗中的真意。
二、借助电教媒体想象
“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花中蜜,体匿性存,元痕有味。对于出涉人生、缺乏生活经验和文学理解能力的小学生来说,要于“体匿”“元痕”之中体会“性”“味”,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深入体会诗的意境和领悟诗人的情怀,需要教师架起一座桥梁来跨越这条鸿沟。在古诗扩写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手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能较完美地展现古诗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扩写古诗的水
2. 古诗词扩写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改写) 有一天上午,我孤独一人在他乡做客,人地生疏,感到寂寞。
每遇到佳节,我就更加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哥哥、姐妹和弟弟一定登上每一座高山。
我真希望也能登上每一座高山。真想一下子到兄弟们那里,跟兄弟们一起登上高处。
但我看见兄弟们都插着美丽的茱萸,站在高高的地方,就单单缺少了我一人,兄弟们都高高兴兴的登上了高处。 《赠汪伦》 这也是一篇: 春天的早晨,天空万里无云,蔚蓝如洗,我辞别了好友汪伦,登上将要远去的小船。
我站在船头上,极目向远处望去,只见一碧万顷,悦目赏心,微风吹来,还能闻到一股醉人的桃花的芳香。这时候,水面上空一群水鸟“呱呱”地叫着,翱翔徘徊。
啊!水鸟也知离别情呀!我正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忽然听到岸上传来清脆悦耳的歌声,啊,这是汪伦为我送行的深情歌声呀!听,汪伦脚踏着节拍边走边唱,越来越近了。啊!这歌声充满依依惜别之情。
几天来,是汪伦与我花前月下谈心;是汪伦伴我深夜观景;是汪伦和我共同探讨人生的意义;是汪伦夜里在灯下与我饮酒赋诗。啊!朋友“你快点来。
快点来,我们再握一次手,让我们再说几句知心话”。 船,扬帆起程了。
啊!朋友,亲爱的朋友,你在外边正对我招手,我也对你招手。啊,潭水虽有千尺之深,可哪能比得上您对我的情意深呢 补充 引发想象 巧妙指导——古诗扩写 中国素称诗国,古诗可说是我国文化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瑰宝。
它语言精炼概括,高度浓缩,内容却相当厚实: 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无所不包。诵读积累古诗,不但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积淀学生语感,而且还能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
同过古诗扩写,既可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经过几年的教研实践,笔者认为指导古诗扩的关键是要开展多种渠道,引导学生想象,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巧妙指导,使之形而成文。
引发想象可按如下三方面进行: 一、挖掘空白之处想象 诗的艺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空白的艺术:故事情节的空白、人物描写的空白、心理活动的空白、思想情感的空白、哲理上的空白等等。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和挖掘这些空白,根据诗的叙事表达、风景描写、情感抒发、哲理升华、综合包容这五个类别,让学生以类想象,于想象回味之中具体感知意象,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为扩写打下基础。
1.抓住“形象空白”想象 有的古诗并不铺排直叙,而通过勾勒或切中肯綮,追求诗外的意趣风貌。诗中所描绘的形象往往刻画不细,常带着某种朦胧性,留待于师生同去补充想象创造空灵丰富的艺术境界。
如《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中,那纸鸢是怎样的?孩子们是如何放得?当时情形如何?那“草长莺飞”“拂堤杨柳醉春烟”到底是如何之美?在这二月天里,可能还会有哪些景致?等等,诗中都未从细处雕琢。教师可抓住这些“形象空白”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把细节补充出来。
2.紧扣“情感空白”想象 “情动则辞发”。古诗扩写教学中,教师应重在展示意境,使读者与诗人感同身受。
语言是传情达意之工具,但有些复杂的、微妙的、激越的情怀,语言却不能直抒尽传,从而为读者设置下情感上的空白。如《泊船瓜州》,诗人王安石借“春风又绿江南岸”之景,抒发“明月何时照我还”之情。
春绿江南的景象到底怎样? 春意盎然,本是赏心悦目之事,诗人又怎会流露出何时还乡的忧郁?他当时心理活动怎样?形象怎样?通过对“空白”的想象,师生共同把诗人担心变法失败、前程难卜的抑郁情绪和思乡情怀描绘出来了。 3.围绕“哲理空白”想象 古诗中的哲理,往往寓于形象之中,其“空白”地带更广。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使其感受诗的底蕴,进行恰当的联想。郑燮《竹石》是一首深蕴哲理的古诗,作者的意图是“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知”。
这就要教师指导学生体味诗句,想象竹子“千磨万劫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情形,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从而由诗的物象提炼和升华为一种普遍的哲理:无论立志还是求学都应“咬定青山不放松”,锁定目标便当锲而不舍。在教学中,教师只要重视挖掘诗的深层底蕴,进行再造想象,学生就会领略诗中的真意。
二、借助电教媒体想象 “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花中蜜,体匿性存,元痕有味。对于出涉人生、缺乏生活经验和文学理解能力的小学生来说,要于“体匿”“元痕”之中体会“性”“味”,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深入体会诗的意境和领悟诗人的情怀,需要教师架起一座桥梁来跨越这条鸿沟。在古诗扩写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手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能较完美地展现古诗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扩写古诗的水平。
1、创设诗境,激趣想象 古诗是很讲究意境的,在古诗扩写教学中教师应把着眼点放在创设情景上,让学生通过情境的具体感知,体会诗人的情感。多媒体具有形声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文字变成图象,把抽象变成形象,既。
3. 【【语文】如何解答诗词名句类扩写题】
古典诗词名句扩展,是一种新型的语言运用题,它把诗词鉴赏和语言运用结合起来考查,体现出一种综合考查的角度.它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写景抒情式例1 将“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扩写成一段不少于70字的文字.这类扩展题的解题思路为:分析类型、把握重点、明确要素、鉴赏意境、揣摩语言、合理想象.试分析如下:(1)分析类型:这两句诗属于写景抒情式.(2)把握重点:扩展的重点应是景与情.景有杨、烟、晓、寒、杏、春;情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3)明确要素:改写式扩展的要素包括明确的要素和隐含的要素,要特别注意其中的隐含要素.这两句诗明确的要素有“杨、烟、晓、寒、杏、春”,隐含的要素有“轻”和“闹”,就是说扩展后的语句要明确表现出“寒轻”和“春意”的“热闹”来.(4)鉴赏意境:“烟外晓寒轻”体现一种朦胧、微寒的意境;“春意闹”体现热闹、春意浓.(5)揣摩语言:有韵味,需要用诗化或散文化的语言.(6)合理想象:能寓情于景,如“春意闹”很抽象,你就必须合理想象出有蜂、有蝶、有花、有鸟的具体图景来.参考答案 春雨过后的清晨,两岸的绿杨被雾笼罩着,一阵微风拂过,带着一丝微冷的气息.一树火红的杏花映入眼帘,开得如彩霞般灿烂,枝间蜂围蝶绕.几只早起的黄莺,唱着欢快的歌.二、写景说理式例2 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扩写成一段不少于80字的文字.这类扩展题的解题思路为:分析类型、把握重点、揣摩语言、合理联想.试分析如下:(1)分析类型:这两句诗属写景说理式.(2)把握重点:扩展的重点是“景”与“理”.“景”为方塘清水、源头活水;“理”为不断补充、运动,才能保持活力.(3)揣摩语言:题干语言为议论化的语言.(4)合理联想:原诗只是一个喻证而已,为了更好地扩展,要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参考答案 没有源头活水的注入,哪会有如此清澈的池水?同样,没有新的知识和思想的注入,原有的思想只能变成一潭死水.面对这日新月异的世界,我们应该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头脑.三、叙事议论式例3 将“雏凤清于老凤声”扩写成一段不少于90字的文字.这类扩展题的解题思路为:释义、明理、启示.试分析如下:(1)释义:解释诗句的意义.(2)明理:揭示诗句蕴含的道理.(3)启示:写出诗句给我们的启发.参考答案 初长成的雏凤,其叫声比老凤要清亮、悦耳,这种声音的优越,自然是来自于雏凤的青春与朝气,更主要的还在于它的继承和学习.自然界的这种现象,启示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努力学习,敢于超越.总之,解答诗词名句扩写题,我们除了要注意明确要素、把握重点、展开合理想象外,还要注意选材,要综合运用各种修辞和多种表达方式,另外书写要工整(包括标点符号),同时注意字数的限制.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迅速而准确地解答此类试题.【巩固练习】1.就柳永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写一段不少于50字的文字.2.将“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扩展成一段文字,不少于100字.【参考答案】1.A.一江秋水荡漾着一钩残月,岸边的几棵杨柳独自忍受着深秋的寒风.那随风飘落的不仅是枯黄的柳叶,更有离人的点点眼泪.B.秋日清晨的风很有些凉意了,词人不禁打了个寒战.两岸杨柳在暗淡的晨光中依稀可辨,抬头望去,天边一弯冷月如钩.2.暮霭已散,天空中挂着一钩残月.残月边飘荡着几丝淡淡的云翳,又像层层挥之不去的雾障,跟江面的烟雾连成一片.江边,秋风袭来,枯败的枫叶纷纷飘落,漂浮在水面上顺流而下.几朵凋零的荻花随风躲躲闪闪地晃动着.风过后,树的枝丫光秃秃的,支撑着一岸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