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因对策怎么写
1、“三不”原则(即“不接受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这是每个现场生产人员首先必须保证的,只有不生产不良品才能使得不流出和不接受不良品变为可能。
不流出不良品——作为操作者一旦发现不良品,必须及时停机,将不良品在本工序截下,并且在本工序内完成处置和防止再发生的对策。 不接受不良品——后工序人员一旦发现不良,将立即在本工序实施停机,并就此通知上道工序。
上工序人员需立即停止生产,追查原因,采取对策,控制流出的不良。2、实施精益生产管理 一、让不良品表面化 二、发现异常状况要停机 三、实现操作者的100%自检 四、充分使用防错装置 五、执行标准化作业。
2. 原因对策怎么写
原因对策
Cause and countermeasure
例句:
文中对此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做了分析和阐述。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ason and gives the countermeasure.
本文着重论述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this phenomenon.
目的:分析难治性感冒的原因与对策。
To summarize the causes and therapeutic countermeasures of refractory common cold.
重点词汇
3. 流出不良品的原因分析对策怎么写
首先要承认错误,接下来再分析原因及对策:
1、将不良品造成原因归结为运输颠簸或包装,对策为改善包装方式.
2、一线操作员工为新员工,技能不熟练,所以才使不良品流出.对策为加大对新员工的培训力度,使其能够尽快熟练技能.
3、生产车床/机器小故障,目前故障已排除.保障以后不会再有不良品流出.
4、出库检验员疏漏,对策:第一时间用好的产品将不良品换回,并且对造成此问题的员工给予惩罚.
【简介】:
不良品是指生产制造中不符合相关品质要求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其中品质要求可以是验货的检验品质要求、制造过程品质的要求、客户的品质要求、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等。
【目的】:
提高产品的整体品质水平;
提高生产效率;
提高竞争力,
增强客户信心;
促进公司业务增长,改进经营状况;
4. 流出不良品的原因分析对策怎么写
首先要承认错误,接下来再分析原因及对策:1、将不良品造成原因归结为运输颠簸copy或包装,对策为改善包装方式.2、一线操作员工为新员工,技能不熟练,所以才使不良品流出.对策为加大对新员工的培训力度百,使其能够尽快熟练技能.3、生产车床/机器小故障,目前故障已排除.保障以后不会再有不良品流出.4、出库检验员疏漏,对策:第一度时间用好的产品将不良品换回,并且对造成此问题的员工给予惩罚.【简介】: 不良品是指生产制造中不符合相关品质要求的原料、半成品、成品。
其中品质要求可以是验货的检验品质要求、制造过知程品质的要求、客户的品质要求、国家法律法规道规定等。【目的】: 提高产品的整体品质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竞争力, 增强客户信心;促进公司业务增长,改进经营状况;。
5. 如何写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工作压力继续增大,任务十分艰巨。
本文基于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现状和就业形势的分析,从学校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大学生的就业观及市场供求、市场机制等方面探讨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并从社会、学校、学生等多个角度探讨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机制,如推广全程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设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加快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等。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对策 高校毕业生是整个社会中充满活力、富于创造性的群体,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未来一二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高校和社会的稳定,更体现着每一名大学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始终是全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
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和**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这一问题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工作压力继续增大,任务十分艰巨。为了更好的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有必要在新的环境里进一步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探索就业指导新思路、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现状 我国毕业生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 201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31万人。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比2010年增加29万人。
201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80万人。201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99万人。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
在经济充满挑战的大环境下,每年都在增加的毕业生人数,使得“就业难”被毕业生、家长以及媒体广泛关注。作为招聘行业的领军者,智联招聘结合百度数据针对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了全盘分析与解读。
从整体需求来看,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14年面向毕业生的职位发布量相比去年增长10.14%,毕业生就业竞争指数有所下降。智联招聘认为,随着民营企业、第三产业等对大学生的吸收能力和欢迎程度有增无减;二、三线城市快速扩张对拓展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强,都为毕业生带来了职业发展的机会。
智联招聘认为,“就业难”并不是难在岗位的缺乏,而是难在毕业生对未来方向、社会需求的认知错位及自我缺乏了解产生迷茫。 另外,就某调查样本显示,已就业者总体满意度为38%,有35%的人认为工作一般,仅有约27%的人表示对工作满意。
对现有工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工作性质及内容、薪金待遇、人际关系三方面。反映出所学与所用之间,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对人际关系的不满意反映学生初入职场时对社会的不适应,人际交往能力欠缺。
此外,约71%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不好找工作。对于“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是否存在焦虑情绪”的提问,有56%的受访者表示非常焦虑。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十年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变为平民化,人才的存量资源已经大大增加,这就使得大学生人力资源的稀缺程度在下降,就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为供求关系的矛盾、专业设置的问题、就业指导工作的欠缺等原因造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空前困难。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毕业生供求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速加快,不仅是公办大学扩招,民办大学也层出不穷,特别是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大面积扩招,使得2003年以后大学毕业生大量增加。
据统计,2005年大学毕业生为338万,2006年就达到413万,而2007年则达到近600万。现在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已超越美围,跃居世界第一位。
与此同时.需求则相对平稳或略有增长。毕业生人数的增幅明显高于社会需求的增加,这是公认的现实。
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明显加大,待业人数持续增加;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与就业岗位少的矛盾突出。智联招聘数据显示,毕业生对一线城市的“围剿”,被近几年不断升温的二线明星城市所打破,毕业生选择一线城市就业的趋势有所下降,“逃离北上广”的流行口号正逐渐成为现实。
随着三星、阿里巴巴等企业知名度提升,加上近几年“人才回流”的热潮,毕业生转而关注如杭州、西安、天津、苏州等二线明星城市。与此同时,“逃回”北上广的现象依旧存在,即北上广本地求职者逃离到二线明星城市,而外地求职者依旧向往一线城市。
“围城”效应造成北上广与二线明星城市双双“就业难”。反观其他二、三线城市,就业缺口仍然存在。
另外,我国制定和实施留学人才回归计划,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回国寻找发展机会。如此多的就业人员一同涌向一个狭小的就业市场,客观上增加了国内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加剧了就业岗位少与就业需求增加之间的矛盾。
2、毕业生自我认知与社会观。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原因分析和对策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