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枝干的数的拼音
枝干的数,拼音是zhī gàn de shù。
这里的“的”读轻音,轻声没有固定的调值,一般要根据前一个字的声调来确定,所以不标声调。
枝干的具体释义:
(1)树枝和树干。
引证:杨朔《西江月·井冈山写怀之二》:“那檞树依旧无恙地挺立在山顶上,枝干显得有点苍老,生机却是旺盛得很。”
(2)喻大宗与旁支。
引证:北宋·宋祁《新唐书·吴兢传》:“皇家枝干,夷芟略尽。”
翻译:皇家的宗室和旁支,被铲除得几乎没有了。
(3)谓枝附于干,喻关系密切。
引证:南朝·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诗序则同义,传说则异体,总其归涂,实相枝干。”
翻译:《诗序》把赋与比、兴同列于“六义”表现手法之中,而《毛传》和《国语》则把赋和诗区别开来,成为一种不同的文体。但是总观它们归属的途径,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是十分密切的。
(4)支干,天干地支。
扩展资料
读轻声的词有
1、助词“着、了、过、的、地、得、们”等读轻声,如“我的”“轻轻地”“唱得好”“同学们”“去过”;
2、语气词“吧、吗、啊、阿、呢”等读轻声,如“走吧”“是吗”“说啊”“好了”;
3、名词后缀“头、儿、子”等读轻声,如“甜头”“这儿”“桌子”;
4、重叠词,或重叠双音节动词读轻声,如“走走”;
5、单音节动词后表示趋向的词,如“回来”“出去”“走出来”“跑进去”。
6、名词后面的方位词“上、下、里”读轻声,如“天上”“乡下”“屋里”;
7、量词,如“那个、那次、那盘”等读轻声;
8、代词“我、你、他”放在动词后面做宾语,如“找你”“请他”“叫我”。
2. “芾”的拼音怎么写
简体字 芾 繁体字 芾 拼音 fú 笔划 7 部首 艹 部首笔划 3 五笔编码 agmh 区位码 6032
芾的意思解释
fú
〈形〉
草木茂盛 [luxuriant]。如:芾芾(茂盛的样子。同沛沛、肺肺、旆旆)
fú
〈名〉
(1)
通“韨”。古代礼服上的蔽膝 [knee hide]
朱芾斯黄,室家君王。――《诗·小雅·斯干》
(2)
又如:朱芾(红色蔽膝)
(3)
通“绋”。牵引棺材的绳索 [cord guiding the hearse]
赤芾金舄,会同有绎。――《诗·小雅·车攻》
另见fèi
fèi
――“蔽芾”(bìfèi):形容树干树叶微小
另见fú
3. “枝干”的读音是什么
枝干的读音是 [ zhī gàn ] ,意思如下: 1.树枝和树干。
2.喻大宗与旁支bai。 3.谓枝附于干。
喻关系密切。 4.支干。
天干地支。 扩展资料 同义词 支干du [ zhī gàn ] 1.犹肢体。
四肢;四肢和躯干。宋 苏舜钦《上孔待制书》zhi:“如支干之护首目,枝叶之蔽本根,而籓垣之严室庐也。”
一本作“支体”。 2.亦作“支干”。
支,地支;干,天干。古代以支干相配纪日,后亦用以纪年月。
《周礼·秋官·乡士》“协日刑杀”汉 郑玄 注:“和合支干善日。”孙诒让 正义:“ 《五行大义》:干不独立,支不虚设dao,要须配合以定岁月日时。
从甲至癸为干,从寅至丑为支。干、干同。”
宋 司马光《葬论》:“今之葬书乃相山川冈畎之形势,考岁月日时之支干,以为子孙贵贱、贫富、寿夭、贤愚皆系焉。” 元 王实甫《集贤宾·专退隐》套曲:“百年期六分甘到手,数支干周遍又从头。”
明 张煌言《壬辰除夕寓湄州禅院》诗:“柏叶尊前催律吕,莲花漏上换支干。” 清 龚自珍《因忆》诗之一:“大挠 支干始,中年记忆属荧。”
自注:“是为甲子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