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祭文该怎么写
祭文的书写格式
开头人们写祭文,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祭文以“维”字开头后,紧接着即言明吊祭文时间及祭谁,谁来祭。这是开篇明义,首先要点明的问题。
内容祭文的内容必须简短,语言必须精炼,要以简明扼要之词表达悲哀况痛之情。—般祭文以二三百字为宜,切忌拖泥带水。过去的祭文,语言均押韵。可—韵到底,也可变韵——即押两个以上韵。
结尾祭文用“尚飨”一词结尾。“尚飨”是临祭而望亡人歆享之词。尚,是庶几,希望也;飨,设牲牺以品尝也。
示例:祭祖父文
维:
公元一九六一年五月三日,齐期刊、大维、二维等,虔具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先祖父德享老大人之灵前而哀日:祖父去世,年仅七旬。奔波劳碌,终生耕耘。风雨无阻。不避艰辛。勤俭持家,生活平稳。教育吾辈,克己恭人。对待敌友,爱憎分明。维护集体,不讲私情。祖父之德,足启后人。老当益壮,宜寿长春。无奈不测,急病缠身。一卧不起,迅速辞尘。呜呼祖父,百喊不闻。肝肠断绝,血泪沾巾。哀号祭奠,悲痛难陈。黄泉有觉,来品来尝。呜呼哀哉!
尚飨!
2. 祭文怎么写阿
古代的哀祭文从诔辞开始,经过哀辞、吊文和祭文的沿革,一直发展到现代白话文的悼词、悼念文章、唁电等,清楚地显示了我国哀祭文体伴随着社会演变而向前延续和发展的轨迹。看来现有的悼词将与挽诗、挽联鼎足而三,驰骋风行于哀祭文坛,长期葆有其旺盛的生命力。 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尝!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民。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以上为古代祭文,可作参考~~~~
现代祭文你可以参考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或参考袁枚的《祭妹文》
这两篇都是有名的祭文~
3. 祭文的范文
各位父老乡亲、各位亲朋好友: 感谢你们踏着山风苦雨,亲临灵前,为我们的姑母奠行。
不孝儿顿首痛泣!姑母呀,你为我们姚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子女跪拜在你的灵前悲痛不已,思绪绵绵,呜呼!苍穹惊悸,风卷残云;大地帘幕,万物萧瑟。哀哉!吾辈悲怆,痛不欲生! 姑母大人生于 年 月 日,姑母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但却有着不平凡的事迹,你老人家一生清贫持家,随生活的艰辛委屈长成,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
你用全部的生命来经营这个家的温暖与快乐;是姑母您的巧手灵心勤劳汗水交融在一起,撑起了这个坚实繁重的家;尽管您丁字不识多少,但您明白 “人敬我一尺我敬他一丈”、“宁亏自己不欠他人”的佛教古训,培养儿女们的成长,把我们拉扯长大,成家立业,过上了幸福美好的日子。 姑母十六岁身入佛教,几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了所信奉的信仰,倾心向善,虔诚向佛,吃斋诵经,修心、修功、持之以恒的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化缘修庙,造福一方,教育我们以和为贵,乐善好施,多做好事,多积多舍,用炙热的爱心去温暖和救助病痛儿童摆脱病魔的折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为你的人生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虽然姑母大人一生无儿无女,但却用终生心血来养育了我们长大成人,我们就是你的亲儿子,我们对您的大恩还未报完,你却离我们而去,让我们痛不欲生,于心不甘。姑母啊,我们离不开你老人家呀!你那揉捏颤抖的双手,印记了您坎坷人生一道道的山峦河川,也牵动着后辈们一片片的血泪心结!然而您急促而别、撒手西去,怎不令后辈们痛心疾首、追悔莫及?!儿女不才,无能尽孝、抱恨终生!呜呼哀哉!岁月蹉跎、山高水低。
姑母啊,几十年的辛劳使您积劳成疾,背载一生。到了发白古稀之年,罪恶的病魔缠身不去,吞噬了您最后一丝余热!天竺泣诉、地宫震扰!呜呼哀哉!亲爱的姑母大人,你老人家走了,但你那慈母般的笑容和那大公无私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您的谆谆教导我们将刻骨铭记在心,后辈们将继承您老人家的遗志,积福行善,和睦世人,以孝为先,怜贫惜弱。
姑母,您一定是太累了,此时此刻,至爱弥天,大悲漫地。“骊山披雨念慈容,渭水吐寒怀大恩。”
天地有情,化雨成泪;天地有恩,故赐详瑞。今踏着圣洁的天路驾鹤西去,你就放心地走吧,您放下对后辈的牵挂,西赴瑶池、安息帝乡吧!儿孙们会常来看望您的! 伏维 尚飨。
4. 清明节祭文白话文作文600字
清明祭文 细雨蒙蒙,淅淅落下,那是天在哭。
朵朵鲜花,弯下了腰,那是它们在哀悼。伟大的革命先烈们,你们是否能知道我们的哀伤,我们的思念。
在革命战争中牺牲的革命英雄们啊,你们抛头颅,洒热血,牺牲自己,扞卫祖国,为后世几代人创下美好未来,为中华民族留下一片锦绣山河。是你们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积极向上,奋发图强。
伟大的英雄们啊,一座座雄伟峻峭的山峰上尽是你们的足迹,一条条波涛汹涌的河流中装载着你们顽强不屈的精神奔向远方,一只只乘风破浪的小船带着你们坚定不移的信念奋勇向前。是你们为了中华的崛起披荆斩棘,用生命开辟一条光明的道路,用真情演奏着生命的壮歌。
没有你们哪来的新中国,哪来的新世纪。正是你们圣神的事业,才为我们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繁荣盛世奠定了基础。
你们的事业是多么崇高,你们的胸怀是多么博大。 不朽的战士们啊,不管寒冬腊月,你们依然没有松懈过。
在隆隆的战场上,硝烟弥漫,各个都争相冲向敌人的营地,奋不顾身的冲向敌人的枪口。一批倒下了,另一批就往前冲,这样前赴后继的赶上去。
你们百折不挠,为光荣的革命战斗而奉献生命。在敌人的严刑逼供下,你们宁死不屈,从容不迫,没有透露出半点消息,因为你们坚定信念,不做卖国贼,要死的光荣。
你们的死重于泰山,你们坚贞的品格,壮烈的牺牲才换来我们今天的美好时代。你们拥有松树的伟岸,没花的高洁和恢宏的气魄,是革命的功臣。
革命伟人的铮铮铁骨,永不言败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他们的光辉永照着亲少年们,我们应该牢记他们的教训,弘扬革命精神,传承革命传统,让这把革命之火永远发光,发热。如今生活富裕,国泰民安,莘莘学子们更应该树立远大理想,珍惜学习机会,以高度责任感为祖国,为社会奋发进取,刻苦学习。
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样才不会辜负先人的厚望,先人的努力。
革命先人们,你们为中华之崛起而拼搏,我们不会忘记你们。请你们安息吧,我们将踏着你们的足迹继续前行。
你们的光辉形象永留在人们心中,祖国万里都有你们的身影。鲜花送伟人,我们深感惋惜和不舍,我们怀着敬仰和怀念之情向你们致敬。
愿你们走好,相信明天会更加美好。
5. 求(祭宓辛文)的白话版本.
在秦王嬴政当国的时候,有一个美丽的女子名叫宓辛,她自投于长安君府第中的井中而死,这件事距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后来有一个姓曹的人记述了她的生平事迹,其事凄惨而又使人惋惜,读后让人不得不掩卷长叹。所以我就写了下面的祭文,其词曰:
呜呼!你生于七夕,却也死在七夕,虽然在当时你并不奢求有人会写祭文给你,可是你怎么会知道千年之后还不会有人去做这件事呢?
你因为心中的贞节一念,而遭到了别人的抛弃,以致于孤苦无依,无处寄身,这虽然说是命中注定,上天给予的,但是拖累你到这等地步的,到底又是什么原因呢?假如当初你没有到过桂楼,没有碰到过长安君,那么你也就不会这样因贞节而殉葬了。到底这是上天的原因呢,还是人本性的原因呢?我实在也说不清楚。
当初,你旷世未有的风姿华茂,让天下人都为你而倾倒。六国少年,王孙贵胄,还有那些浪子游侠们,无一不想把你当作宝贝来珍藏。你姣娆的容貌,你聪慧贤淑的品性,就是穷尽宋玉的文力,也难以描述你美好的万分之一。
当初在你嫁给樊於期之后,辅助丈夫,教养子女,生活安定又平和,充满了快乐。假若你一生就这样度过,那么即使有红颜衰老的感叹,却不会再有抱恨而亡的惨剧了。然而这果真是天妒红颜吗,谁也不会料想波澜会在平静的湖面上突然生成。
在你认识长安君的时候,第一次,你想拒绝他却没办法拒绝,第二次,你想接近他却已不能再接近了。你的心因此而碎,你痛苦得肝肠寸断,但是即使你夜夜都受相思之苦的折磨,你却始终无法斩断这情丝之一线。你的心如火焚,你的血在燃烧,你的这份情深的让你无法忍。后来的人不仅为你倾国的容貌感到惋惜,而你那份苦苦倦恋的情,不更是要让后人为之哀叹而同情吗?
有所爱却最终无法得到,这是古今以来的一大恨事。没想到你居然用抛弃身体的方式来隔绝这种情恨,可是你却不知道情恨虽然可以与你自己断绝,可终没法与整个社会断绝。才子多情而佳人薄命,天地为炉而造化为工,阴阳为炭而万物为铜,一切都是天意!
呜呼!你又有什么过错,你的福分却又是如此浅薄!生前的一切既然都不再追念了,而身后的一切却又一无所知。你的魂魄归依于大海,波涌无穷;你的魂魄凭依于和风,驻足不去;招不来啊扬不起,追不及啊望不到;你香魂既已消,玉魄又已陨,我临风凭吊,只是一人伤心而已!呜呼哀哉!
6. 古代祭文的格式是什么
古代祭文格式,范例 古代的祭文相对于现在的祭文格式要求比较固定,严谨。
其用词、文风都具有韵味和深情在文章里突显,比较简短,但是深刻。在下面介绍下古代祭文的格式: (1)开头,人们写祭文,习惯用“维”字开头。
“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别无意义,但也有很多祭文,开头不用“维”,用“是日也”或“刻下”把年月日都省去了。 (2)“维”字后即写祭奠的时间及祭谁,谁来祭。
这是开篇明义,首先要点明的。 (3)祭文的内容必须简短,言语必须精练,要以简明扼要之词表达悲哀沉痛之情。
一般祭文,切记文字过长,拖泥带水。 (4)一般祭文,须押韵,可一韵到底,也可变韵——押两个以上,祭文押韵,一则读起来顺口,听起来和谐;二则韵脚的声音可以烘托气愤,帮助感情表达;三则祭文多用响度低之韵,适于表达悲哀忧伤之情。
(结尾),祭文用“尚飨”结尾。“尚”是希望之意,“飨”是设牲醴以品尝之意。
古代祭文范例 在通用的格式上,因逝者和写者的身份关系不同,祭文格式也会有部分的差异,下面列举些各个情况的祭文范例。 通用男祭文 维公元*年岁次**某月某日,某某等谨以刚鬣牲醴之仪致祭于 *公**先生之灵前曰: 嗟呼,天之生人兮,厥赋维同,良之秉彝兮,独厚我公。
雍容足式兮,德望何崇。优游自适兮,突尔潜踪。
怅望不见兮,杳杳音容。只鸡斗酒兮,仪愧不丰。
冀公陟降兮,鉴我微衷!伏维尚飨! 女通用祭文 维公元*年,岁次**,某某等谨以清酌庶馐之仪,致祭于 ***母太夫人之灵位前曰: 嗟乎!夫人之德,钟郝流芳。夫人之誉,彤菅休杨。
早为人妇,相夫有光。及为人母,教子有方。
待人以慈,内外皆康。持家以俭,巨细咸藏。
岂期大数,遽梦黄梁。幽冥永隔,实为可伤。
忝叨眷属,闻讣彷徨。爰具牲醴,奠祭于堂。
仰祈灵贶,是格是尝。伏维尚飨! 长辈男祭文 维公元*年岁次***月*日某等谨以清酌庶馐致祭于 *公**行*老大人之灵席前曰: 呜呼,观造物之生人兮,赋七尺之昂藏,数修短其有定兮,虽百年如梦黄梁。
惟典型之尚在兮,流千载之芬芳。俄骑箕而仙逝兮,共怅少微之掩芒。
灵引忝叨于末谊兮,能不恻然而悲伤。惟我老大人年高而德昭兮,有令名更有令望。
自少多才而多艺兮,由资禀之纯良。幸得天之独厚兮,优游自适而健康。
养性情于恬淡兮,看破世态之炎凉。敦孝友而重信义兮,知持身之有方。
睦宗族而邻里兮,播德泽于故乡。杖履逍遥兮,乐岁月之舒长。
义方传家兮,卜厥后之克昌。进奉甘旨承欢无间兮,庆逢吉而永获康强。
晨昏定省有子修职兮,宜椿伶之日增无疆,胡天不仁兮,老成云亡。山颓木坏兮,郗觑彷徨。
瞻灵帏而兴嗟兮,思道范之难忘。德徽终古其不朽兮,九泉含笑而犹有余光。
悲风急兮惨夕阳,冷露团兮逼秋霜,望玉京兮苍茫,寄楚些兮短章,献一卮万椒浆,愿降灵兮来尝。 尚飨。
长辈女祭文 维公元*年*月*日……仝上致祭于 ***门*氏行*老孺人之灵位前曰: 呜呼,自古名贤,必资母教。陶侃知州之辟,誉起留宾;王圭建延之助,功由择主。
曹大姑之内则,掌著母仪,刘夫人之宏慈,独高女史。谓非一时之人瑞,当世之女宗乎! 孺人高门淑质,华胃名媛。
幼习矜庄,长娴礼度。掠梅迨吉,好逑歌荇菜之诗,秾李耒归,中馈洁苹蘩之祀。
孟光举案而相庄,敬姜垂戒于无逸。所以亭亭玉树,矫若陈群,粲粲桂林,芳同窦氏。
是宜被象服而拜期颐,御鱼轩而登慈寿。何意云帡返驾,失阃范之芳型;婺采沉铅,杳母仪之懿德。
南荣书槛,觞目凄凉,西域名香,伤心缥缈。某寺瞻云顿失,爱日无依。
望夜月而盼青青鸾,涕零吊鹤,临秋风而驰白马。冷激鸣蝉,继美侃欧之德,光诸旧史,齐徽钟郝之贤。
敬奠椒浆,聊歌薤露。惟祈昭格,以鉴素忱。
尚飨。 平辈男祭文 (开头略) 呜呼!白鸡应梦,空伤感逝之篇,青鸟使来,遽赴游仙之约。
典型失望,闾里同悲。维**望隆山斗,品重圭璋。
桂兰挺秀,正当佳境尝甘,松筠贞完,应见艾年待颂也,而乃天意难知,人功莫挽。鸿仪抑抑,方柱石之常瞻,鹤驭迢迢,意帡幪之顿失。
某某等居迩松荫,世联兰臭。夙荷命提之益,未伸报答之私。
兹当执拂有期,辆车将驾,敬陈絮酒,原**更进一觞;聊慰泉台,怅此别竟成千古。伏维尚飨。
平辈女祭文 (以后开头略) 呜呼!金娥返影,萱堂风烛无光,宝婺沉辉,缠里寒春遏响。母仪莫仰,戚族兴悲。
惟我**,幼习矜荘,长娴体度。方冀长斋礼佛,白发长留。
讵知返驾游仙,红尘永隔。某等谊托葭莩,居邻桑梓。
频荷慈云之荫,未申爱日之忱。兹当鹤驭难回,鸾并将发。
觇素帏之萧瑟,感丹旌之飘扬。一束生勿,聊慰泉台灵爽,三杯薄奠,敢倾葵霍微衷。
尚飨。 又 呜呼!琼楼月缺,尘埋宝婺之光,瑶阙云寒,彩失祥鸾之影。
坤仪足式,树乡里之先型,淑范云亡,聚交亲而共泣。夫人蕙心兰质,守温恭淑慎之无亏,月魄灵光,合言德功容而俱备。
媲孟梁之懿德,鸿案相荘,追桓鲍之芳徽,鹿车共挽。用相夫子,戒昧旦以无荒;逮事高堂,奉旨甘而罔怠。
持身以俭,衣裳鲜曳绮之华,待物唯和,妯娌无勃奚之诮。洁苹蘩而襄内职,操井臼以示后昆。
定知慈行长荣,和贤闺之表率,灵。
7. 清明节祭文,怎么写
清明期间人们以各种方式祭奠和愐怀先人的传统文化中,确实蕴含有“感恩”的内涵。
实际上,作为一个社会,没有“感动”是一个麻木的社会,没有“感恩”则是一个难以长久发展的社会。 我们要培养国人的感恩情感,就不妨把清明节过成一个“感恩节”。
在这个节日里,通过感恩先人尤其是感恩革命先烈,来深刻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深刻理解生命的伟大和人生的意义,从而自觉地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清明细雨催人哀,漠漠墦头野花开,手端祭品肩扛锹,都为先坟上土来。”
这是流传甚久的一则民谣。此民谣生动地概述了人们扫墓的悲戚心情。
这又启示我们:死者已矣。对死者我们毕竟只能缅怀而无法让其复活。
所以我们对人尤其是对亲人,更重要的是应当珍惜其生命,让生者活得更有尊严,更有关怀。故而,我们又应该把清明节过成一个“亲情节”。
在这个节日里,既缅怀先烈和故去的亲人,更关怀尚在享受生命阳光的亲人乃至所有人。这样,就更有利于敦亲睦族,孝悌尊上,进而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同时,传统的清明节之节俗中,还有诸如踏青、插柳、植绿等一系列活动。这与今天所提倡的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理念相契合。
所以,我们又应该走出斗室,走出城市,走向自然,去感受自然的魅力,体会自然的恩赐,回报自然的馈赠,把清明节过成一个“崇尚自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