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舞蹈赏析》课的论文怎么写
“当时自己觉得写出了自己的感受,现在一看觉得还是太俗了。
不过还真的挺喜欢舞蹈的,大四了一定要选街舞课。” 舞蹈,不仅仅是美化了的人体动作的艺术,更是超越了肉体和灵魂的美的欣赏。
从小就很喜欢舞蹈,喜欢它所表现的特有的美感,柔美苍劲并具,优雅洒脱共存。一挥手、一抬足之间,已将人体升华到不可等闲视之的地步。
没有哪一门艺术能像舞蹈这样直接,没有语言,却超越了一切语言,一个细微的动作就能表现出人物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 舞蹈,不是贵族的专利,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它是世界上不同阶层的共同体,是所有人类所能看到、所能想到的实体和情感的集合。
它可以表现男版《天鹅湖》里面的皇室王子,也可以表现受人控制的悲剧木偶;他可以表现《木兰归》中代父从军的历史女英雄,也可以表现萋萋长亭惜别的寻常恋人。 舞蹈,无所不包。
它不拘于形式,也不受限于环境。有一整套严格的程式和规范的古典芭蕾,在西方被誉为舞蹈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它给人优雅的欣赏和崇高的品味;而反应不断叛逆、造反和独立行为的现代舞,又体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的追求,处处流漏出感性的真实和人性的力量。
课堂上欣赏的舞剧让我大大开拓了眼界,也使我对舞蹈的欣赏水平也得到了快速的提高。还记得看的那个中国舞者得了金奖的芭蕾舞,脚尖可立于人背上、肩上,甚至还可以立于人头顶而旋转,其技术难度和优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也还记得天鹅湖里面雄性天鹅拍动翅膀,强健给人以力度之感,而同时又不失优雅,相反,力度与柔美的结合能给观众以更大的视觉冲击,让人无法忘记那一幕。
但是在看了那么多的舞剧里面最让我难忘的要算是大河之舞和王者之舞了,以前,我并不是很喜欢踢踏舞,但是大河之舞和王者之舞中细致而富有创意的编剧、恢宏的气势、和谐的布景、还有优美的舞姿让我深深地沉迷其中,可以说是这两部舞剧让我开始喜欢踢踏舞,也让我开始学着欣赏踢踏舞。在王者之舞中,迈克尔.弗兰德的精彩快速的舞步,不愧是舞王的风范。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不仅欣赏到了很多非常难得的经典舞剧,让我的视觉得到了充分的冲击,也了解到了舞蹈在历史中的发展,以及舞蹈的分类等,让我对舞蹈有了理性上的大致把握。 通过老师的理论讲解和舞剧的实际欣赏,我渐渐明白了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当代舞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而这些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舞蹈,又共同构成了舞蹈的多元化,也正是由于不同舞种之间的借鉴与冲突,才使得舞蹈在编排上、形式上、甚至是欣赏的角度上一步一步地发展前进。譬如,芭蕾在经历了这么多世纪后依然被世人称赞,而之前它曾受到来自内容、思想和各方面的冲击,但是经过形式和编排随着历史而改进,以及它三百年精炼的技术体系的确具有相当实用和科学的训练价值,所以芭蕾现在而且将来都将被人们所欣赏。
而反对僵化保守、倡导自由的现代舞,则在伊莎多拉.邓肯的裸足落地时步入了历史,现代舞的出现给舞蹈的发展打开了一个新纪元。正是由于这种种舞种之间的较量与权衡才使得我们现在能够欣赏到如此丰富多彩的舞蹈。
舞蹈伴随着人类而诞生,也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应该从各个角度去欣赏舞蹈,因为舞蹈本身就是多元化的,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把握舞蹈的旋律。 人体的美感,莫过于舞蹈,而艺术的至高点也莫过于舞蹈。
舞蹈,从诞生之日起,便将人本身与艺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给欣赏者以最真实最丰富的欣赏。而欣赏舞蹈也不仅仅是一个赏心悦目的过程,它也是一门艺术,欣赏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才能在欣赏时通过舞者的一个细微的动作感触到他的悲欢离合和他的情怀。
欣赏和被欣赏永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喜欢一个舞蹈,我们可以点头称是,也可以拍案叫好,而那并不代表真正的欣赏,真正的欣赏是与舞蹈中人物的感情互相融合。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理论水平,也会去欣赏更多更广的舞剧,让自己在感受舞蹈美感的同时,接受思想的升华。
2. 舞蹈的作品赏析
《舞蹈》是马蒂斯艺术成熟期的作品。
画面描绘了五个携手绕圈疯狂舞蹈的女性人体,画面朴实而具有幻想深度,没有具体的情节,也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背景和烦恼沮丧的内容,只是一种欢快、和谐、轻松,洋溢着无尽力量的狂舞场面。仿佛让人回到了远古洪荒时代,人们带着原始的狂野和质朴,在燃烧的篝火旁,在节日、祭祀的场合,手拉手踏着节拍,无拘无束,尽情地宣泄着生命的激情和活力。
表现舞蹈的绘画很多,可是没有哪幅画像这幅画这样来的明快、简约。蓝色的天空、绿色的大地是所有的背景,体格健壮手拉手的女人,雄劲有力的舞姿⋯⋯删繁就简,让人感受到一种特别的精神深度和生命的力量。
画面上形态各异的人物姿态,富有节奏的韵律,手拉手循环舞蹈的造型,充满了流动的动感,张扬着生命的能量。在奔放、热烈的氛围中,有一种平衡的内在和谐,让人感受到一种肃穆、纯洁的精神陶冶。
这也是画家一直追求的艺术效果,正如马蒂斯自己说的那样:“我所梦寐以求的是一种均衡、纯洁而宁静的艺术,它能避免烦恼或令人沮丧的题材。这种艺术对每个人的心灵均给以安息和抚慰,犹如一张舒适的安乐椅,在身体疲乏的时候坐下来休息。”
在这幅画中就达到了这种艺术效果。画中只有三种色彩,蓝色的天空和绿色的大地代表了蓝色的天空和绿色的大地的和谐;也可以看做是蓝色的夜空和绿色草原的对应下的安静和谐调。
砖红色的人体,表现了女人一种原始的古朴、健康的美丽,也与蓝天绿地形成了对比中的均衡和谐。不管怎样理解,在这幅画上马蒂斯把色彩搭配的简约而又巧妙,用自然的笔触,把色彩的功能发挥到了单纯、协调,赏心悦目的地步。
当然,这也是与画面整体的和谐氛围相互配合所产生的效果。这幅画是马蒂斯创作的三幅用来作装饰之用的壁画中的一幅,是为他的忠实赞助者,俄罗斯的收藏家史屈金先生创作的。
其他两幅是《音乐》和《河边浴者》。不过这幅《舞蹈》在巴黎公展时,却遭到了一致的嘲讽,有人评论画家白痴、粗俗,只能画出如此幼稚、低劣、弱智的作品。
可是,这样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正是画家所追求的,刺目热烈的色彩、简化的造型、旋动的粗野舞姿,画家正是在对传统的大胆突破中,张扬着自己的艺术个性和才华。而这种均衡、纯粹以及清澈的画风,给人以视觉的愉悦感,单一明快的风格,使人们从以往绘画的理性和凝重感中解脱了出来。
正如他自己认为的那样,他不想奴隶般地去抄袭自然,他要去解释自然,让色彩发挥功能尽可能好地为表现自己的主观世界服务。从总体来看,马蒂斯的艺术创作在广泛吸收西方各绘画流派的艺术特色的同时,也把东方艺术中的写意色彩、平面形和装饰性特征结合在了一起。
比如马蒂斯的这幅作品和我国青海马家窑文化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就有惊人的相似。并且他还把非洲艺术中质朴粗狂的风格也融入了自己的艺术。
从而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创造了影响深远的艺术风格。
3. 求舞蹈作品赏析的材料
舞蹈是人类最早创造的无声的符号语言系统,在人之初的各种生活中,行使着传达、叙事、表意以及自我表现的种种功能,以求与自然界沟通,与神灵沟通,与他人沟通。
人以自我为中心,表达他在自然界发现的意义,表现他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表现他作为一个“人”。对自然界的超越。
人类文明建立以来,舞蹈就成为人以鲜明的意志主导,以特殊的形式训练身体,塑造理想化的身体艺术。因此,在舞蹈家的身体中,蕴含着每一个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阶级、不同个体人的政治观、文化观、道德观与世界观。
人的身体是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系统,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在人类的交流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通过身体及其动作,人们传递出生命个体的种种情态。
通过身体,人们判断对方的年龄、身份、性别;理解对方的思想、情感、欲望、状态。通过身体,人们解读社会的政治、文化、习俗、道德以及时代的风尚。
人类是一个群居的动物社会,人在这个世界的一切成就,不可避免地建立在与他人交往,并围绕着为他人服务的业绩中。因此,理解人,理解是生命成为人在这个世界达到与宇宙和谐的重要基础。
然而,现代文明夸大精神的作用,鄙视人的肉体生命,导致人类漠视身体,从而带来人与人之间的陌生。因为,人们将肉体视为享乐的工具,因而他们醉心与某些舞蹈艺术表面的、肉体的华美,从而忽视了舞蹈作为人类历史、生命的真正的晴雨表的“体现”功能,从而看不见舞蹈艺术中闪现出的光芒万丈的人文精神光辉。
为此,本书以系统与较大的规模,想读者介绍古今中外著名的或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品或类型。在引导读者欣赏舞蹈艺术作品之时,使读者了解舞蹈家的身体言说的方式;了解舞蹈家用身体语言发展起来的历史;了解在舞蹈艺术作品以及舞蹈家的身体中所揭示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习俗,以及不同审美理想所造就的身体和生命形态。
进而,关注并熟悉自己的身体,理解并关怀他人的是身体,为和谐健康的心灵培养一个和谐健康的肉体载体。第一卷为“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赏析”,系统评论了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舞蹈艺术家创作的中国民族民间舞与中国古典舞的代表作品。
第二卷为“中外芭蕾舞作品赏析”。系统地评价了芭蕾舞诞生与发展几百年来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品。
第三卷为“中西现代舞作品赏析”,系统的评介了20世纪以来中国与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现代舞作品。第四卷为“外国流行舞蹈作品赏析”,系统的介绍了世界各地不同历史时期,以时尚娱乐文化与大众通俗文化为主体的舞蹈文化及其代表性的作品与类型。
第五卷为“外国民族民间舞作品赏析”,系统地介绍了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中国观众希望了解的世界各地民族民间舞的种类。第六卷为“中外舞蹈精品赏析”,以满足日益发展的舞蹈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市场对教材的需求,同时作为一部综合卷,集前五卷之精粹,以便老师与学生用书的不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