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文下册书上的18课雷雨,换一个天气,写作文怎么办写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 巩固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结构。
2. 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不同景物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的意境。
(二)过程与方法:1、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的能力。 2、通过看课件与学文的结合,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描写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特点。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老师知道大家都是聪明的孩子。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猜谜游戏,看谁最聪明?可以吗?雨是夏季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夏季我们都有可能遇到什么雨呢?(生:暴雨、大雨、小雨、雷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雷雨》。
二、巩固字词,默读感知课文。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本课的许多字词朋友,你还认识他们吗?[课件展示认一认。
](自由读、领读、排火车读……)2、扫除了字词障碍,我们读起课文来就比较顺畅了。【课件展示读一读及默读要求。】
(1)请一名学生读默读要求。(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
(3)交流: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呢?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板书: 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3、同学们仔细看看,认真想想,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前周围的景色特点的?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中所看到的景色?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后周围的景色变化的? (板书: 1—3 4—6 7—8 )三、细读课文,品味文中意境。(一)、学习雷雨前的部分(1—3自然段)1、(课件展示文中两幅插图,比一比。)
仔细观察,两幅图有什么不同?2、雷雨前的景象是怎样的呢?赶快到文中读一读吧!3、学生朗读。师:读完这几段后,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4、要想读好这几段,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学生提建议。)师:大家的建议都很好,老师想来试一下。
(情景范读。)5、不同形式朗读。
6、交流好词好句。(1) 学习“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板书:闷热)(2)学习“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7、小结:同学们,夏天的雷雨前,乌云密布,又闷又热,忽然间狂风大作,天气的变化太快了,看着闪电越来越亮,听着雷声越来越响,让我们感觉到一场大雨顷刻将至,让我们一起再来边读边想象雷雨前的景象吧!(齐读)(二)、学习雷雨中部分(4――6自然段) 1、出示雷雨中片段,读文思考:这场雨下得怎样?(板书:大、急)。
2、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雨渐渐小了)学生用声音体现出雷雨中的天气变化。(三)、小组合作学习雷雨后部分(7――8自然段) 1、雨停了,雨后又有怎样美丽的景色呢?同学们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自然段,(课件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2、学生小组内读文、交流:3、(课件展示插图二):如果你就是图中的小朋友,你此时会有怎样的感觉?(板书:清新 愉快)哪些词或句子让你觉得最美?(四)、小结。多么优美的雷雨啊!作者运用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把一幅夏日雷雨图描绘出来。
雷雨是夏天常有的自然现象,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真实的文章来呢?(板书:仔细观察)四、朗读全文,整体感悟。1、分组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配乐朗读全文。五、课堂总结,这篇课文你觉得怎么样?(生自由说。)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六、实践应用: 同学们课下留心观察天气变化,然后写一篇日记。七、板书设计:18、雷雨雷雨前(1-3):闷热仔细观察 雷雨中(4-6):大、急 雷雨后(7-8):清新、愉快八、教学反思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臆,入境始觉亲。”
要想学生有文中所描绘的那种感知体验,我们必须要创设一定意境和氛围,才能让学生有如同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这节课里,我通过借助多媒体课件,尽量做到先让学生直观感知后再理解其含义,让学生如同跟作者所看到的景色一样:炎热的夏日,雷雨前满天乌云,一场雷雨,送来了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感觉真实,不虚假,印象十分深刻。
此外,我重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提高学生品读句子和词语的能力,也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观察能力。“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教学中,我首先引领学生通过默读整体感知课文,知道了课文的写作顺序及课文结构;然后重点引领学生学习雷雨前(1-3自然段)部分,通过自由读、教师情境范读、赛读、齐读等读书方式,抓重点词句分析感受,在读中想象其意境。再让学生模仿前一部分的方法学习雷雨中(4-6自然段)部分,通过自由读、学生情境读的方式感知想象,品词学句读文相结合。
最后完全放手,利用前面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雷雨后(7-8自然段)部分,意在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课文的同。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知识与能力目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