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学习中医摸脉
你好,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很多人都有这疑问,其他并不难的,建议如下:
1,去优酷等视频网站上去看诊脉的视频,先弄清楚如何放手指,如何摸等具体的方法,教学视频还是很好的。
2。如果自己身体健壮,那就摸自己的脉,否则找个健壮身体好的人常去摸他的脉。这就是最基本的脉,以后任何和这脉不同的,你一对照就能出来的。
3,主要掌握脉的如下几个性质,临床就够用了,并不神奇的:浮和沉 急数和缓慢 弦和弛 强和弱 细和粗 瑟和滑 小和大等。一般手指上基本有这样的感觉,临床就够用了。因为临床诊断脉就是为了来判断病势,不是为了搞理论研究越复杂越玄虚越显的牛叉,我们临床需要的就是纲举目张。
2. 古代中医摸脉是怎样的
脉诊的部位
脉诊又叫切脉、评脉、号脉、把脉、诊脉,即通过诊者的手指触按患者腕部的寸口(手太阴肺经所在的寸口部位),借以观察疾病之所在以及轻重程度的一种方法。
脉即血脉,是供应机体营养物质的循环网络。脉动也就是心输出血液而引起动脉的搏动,人体十二经络中皆有动脉,惟手部脉动最能反映各经脏气的盛衰变化,且取之方便,故常在此诊切。
以手腕后的挠骨小头为中心,分三个部位,就是寸、关、尺。患者掌心向上,诊者未诊视之前,首先应调整好自己的呼吸,气息稳定之后,方能诊察。将中指搭于患者掌后高骨隆起的地方,此处即为关部,前后两指自然落于寸部(远心端)和尺部(近心端)。
通过脉象,可以观察人体全身的病变。人体某一部位发生病变,脉搏便相应地在寸口的某一部位反映出来。凡胸膈以上乃至头顶的疾病都可在“寸部”观察;凡胸膈以下至脐以上的疾病均可在“关部”观察;脐以下直至足跟的疾病皆可在“尺部”观察。左半身的疾病能在左手三部体现,同样右半身的疾病又能在右手诊察到。而正常的机体部位就不会发生变化,这就是病随所在的道理。
脏腑气机的变化,都可在寸口反映出来,而且有较固定的部位。心的反映点在左手“寸部”;肝胆则反映在“关部”;肾及小肠和膀胱在“尺部”。右手“寸部”属肺;“关部”属脾胃;“尺部”属命门和大肠。但多数医家认为:判断命门元阳的盛衰变化,应两尺同断。依据寸口的前后部位,可简单总结为:左心右肺,左肝胆右脾胃;左肾右命门。
3. 如何摸脉
“脉理精微,其体难辩”,因脉诊一直依靠指感反映,从而导致“甲医说涩脉,乙医说弱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
这对初学者而言,确是“头疼”之事,“心中了了,指下难明”吗!! 现我将学习脉诊的点滴心得写出来,望各位网友斧正。 一、脉位的深浅识浮沉 首先分别浮脉与沉脉,这两种脉最主要的区别是位置问题,浮脉位置表浅,轻手可得;沉脉位置深沉,重按始得。
在临床,这两种脉相当容易区别。 二、速率快慢辩迟数 这两种更容易鉴别,摸脉时,看着时钟数至数就“OK”。
三、脉力强弱分实虚 实虚脉也就是有力、无力脉,这可是指下感觉,鉴别起来也是容易。 四、按三部位置知长短 超过寸关尺三部的脉称长脉;相反,不满三部的脉为短脉。
五、节律齐否-----促、结、代 脉来比较快,有时候停一下,就是促脉;而脉来比较慢,也是有时候停一下,是结脉;而脉有规律的动几下,突然停一下,停也是有规律的,叫代脉。 六、流利度体认滑涩 七、脉搏形象认弦、紧 在临床中,碰到癫痫抽搐正在发作的患者,这时候摸脉就是紧脉,会觉他们的脉管与周围软组织离开,应指滑动;弦脉主病范广,临床所见较多,特别是动脉硬化,高血压患者基本上都是弦脉,这种脉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八、脉动波幅大小别细微 细脉在临床中常可碰到,患者的脉如一条小线应指搏动;有些患者摸脉,感觉没有脉搏跳动,又好像还剩一点点跳动,这种“若有若无”的脉搏跳动,就是微脉。 九、复合脉 最难鉴别的脉就是复合脉,如濡脉——浮细软,弱脉——沉细软,洪脉——脉大而数,动脉——脉短滑数有力。
这些复合脉摸起来就比较模糊,你说实脉,我说是大脉,他说是洪脉,每个医生的指下感觉不同,往往摸出来的脉象也不一样,要深研这些脉,那就靠“临证多”了。 脉搏的搏动非常细致,“摸脉乃四诊之末”,因此在临床中要望、闻、问、切四诊合起来参考,综合收集患者的资料来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4. 中医摸脉是怎么来诊断病症的,请细说些,中医博大精深感觉很神奇
中医认为全身血管四通八达,密布全身,在心肺作用下循环周身,只要人体任何地方发生病变,就会影响气血的变化而从脉上显示出来,中医通过诊脉也可以了解全身气血的情况。
中医断病四诊望、闻、问、切,相互关联、内外照相。望形色、闻声息、问环境习惯,皆以观察外显之现象为主。而查内部(五脏六腑、气血、阴阳、盛衰、虚实、寒热等)现象则需以切脉为主。望闻问三诊诊病之现象,而切脉才是诊病内部之根本,才是医生下药制方的决断依据。当然也要综合望、闻、问三诊,但中医的特点是以内治为主,因此准确的掌握切脉尤其重要。
要掌握切脉这一中医基本功,除从书本上(理论上)认识种种脉象以及主病外,重要的是通过临床实践领悟其中奥妙才能达到见微识著指终而了然在胸,指下定乾坤。否则易被外部现象所惑,或以区部之现象充为整体之现象,或只医区部之疾而与整体不符。掌握了切脉才能洞察人体脏腑之消长盛衰因郁因邪种种病因,才能制定出确切的医病方略,对症用药达到标本兼治、治病为主之目的。总之只问病不切脉而下药是庸医,不解切脉认为切脉是江湖手法做样子是无知。掌握了切脉查里,综合三诊查外,才能做出整体的全面的而不是区部的片面的正确诊断。
切脉之要,需明正邪、表里、虚实、盛衰,当审胃、神、根、三要。近代大医学家张锡纯以三部总看,配合诊尺部以侯肾,诊脉之根;注重浮沉二侯,以有力无力审脉之神;认为五行之中,土参四行,六部脉应显胃气,和缓为贵,确是切脉之精要。但如能细研三部九候、分部主病、兼脉主病或更显精通。愿吾辈同行精钻细研自能临证如疱丁解牛清晰透明病症,有的放夭用药,何虑病疾不除。
切脉注意:1、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近同一水平线上,手掌心向上,前臂平放。2、运用三种指力。先浮取(举),再重取(按),后中取(寻)。3、寸关尺三步,每部有浮中沉三候,谓之三部九侯。4、环境要安静。5、诊脉时间不少于一分钟。
5.正常脉象(平脉)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成人一息四—五至,和缓有力,节律均匀。
病脉与主病:
1、浮脉
脉象:轻取即得,如水上浮木。 特点是脉搏显现部位 表浅。
主病:表证。有力为表实证,无力为表虚证。
2、沉脉
脉象:重按始得,如石沉水底。 特点是脉搏显现部位深沉。
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证,无力为里虚证。
3、迟脉
脉象:一息脉来不足四至。特点是脉搏次数少。
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4、数脉
脉象:一息脉来五至以上。特点是脉搏次数多。
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5、虚脉
脉象:举之无力,按之空虚,应指软弱。
主病:虚证。
6、实脉
脉象:脉来坚实,三脉有力,来去俱盛。
主病:实证。
7、滑脉
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特点是如珠走盘。
主病:痰饮、食积、实热。
8、涩脉
脉象:脉细行迟,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主病:气滞血瘀、痰食内停—有力;精伤、血少—无力。
9、弦脉
脉象:端直如长,如按琴弦。特点是脉的硬度较强。
主病:肝胆病,诸痛、痰饮。
10、细脉
脉象:脉细如线,应指明显。特点是脉窄、幅度小。
主病:诸虚劳损,湿证。
11、结脉
脉象:脉来缓中时止(止无定数)。
主病:阴盛气结,寒痰血瘀,气血虚衰。
12、代脉
脉象:脉来缓慢而止有规则(止有定数)。
主病:脏气衰微,痹证,痛证,惊恐,跌扑损伤。
切脉的意义
1 推断疾病的病位、性质和邪正盛衰;
2 推断疾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