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回在田字格位置
一、回在田字格的位置是:二、基本释义 1、曲折环绕:峰回路转。
2、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还:。送回原处。
3、掉转:回头。回过身来。
4、答复;回报:回信。回敬。
5、回禀。6、谢绝(邀请);退掉(预定的酒席等);辞去(伙计、佣工):送来的礼物都回了。
7、指事情、动作的次数:那是另一回事。8、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一百二十回抄本《红楼梦》。
9、回族:回民。10、姓。
11、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从别处到原处:从邮局取回一个包裹。
书报阅后,请放回原处。三、回字的组词有回收 回家 回答 回忆 回升 来回 回头 回车 回来 回去回声 返回 回顾 回味等。
扩展资料一、字形演变二、字源解说文言版《说文解字》:回,转也。从囗,中象回转形。
囘,古文。 白话版《说文解字》:回,绕着转圈。
字形采用两个“囗”会义,中间的“囗”像回旋转绕的形状。囘,这是古文写法的“回”字。
三、相关组词1、萦回[yíng huí] 回旋往复;曲折环绕:当年情景,~脑际。青山环抱,绿水~。
2、缩回[suō huí] 用于由敏感、恐怖、畏惧或痛苦所引起的不自觉的惊退或惊离。3、返回[fǎn huí] 回;回到(原来的地方):部队完成任务后~驻地。
4、回答[huí dá] 对问题给予解释;对要求表示意见:~问题。满意的~。
5、回收[huí shōu] 把物品(多指废品或旧货)收回利用:~余热。~废旧物资。
2. 中在田字格怎么写
中间一行第一个字:
拓展资料:
《说文解字》:“中,内也。从口。丨,上下通。”按照许慎的解释,“中”的本义是内部,中心。这是字面上的意思。《说文解字》:“囗,wéi,回也。象回帀之形。凡囗之属皆从囗……” “囗”的本义是回环,就是圆圈。圆圈是什么?就是整个地球。这个“丨”(gǔn)字,表示“上下通。”
作为汉字,“中”字的真正含义是:地球本来只有一个统一的王国,这就是中国。“丨,上下通”表示中国人能够上通于“天”,下通于“地”,中通于“人”。这就是“王”。 “王”是帝王,是上天之子,就是天子,也就是“上帝”。因此,“中国”就是“上帝”所在的国度。(见网文《中国之所以叫‘中国“的理由》)
《中庸》开宗明义指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偏不倚叫“中”,不改变常规叫“庸”。“中”的意思是天下的正道,“庸”就是天下不易的法则,即定理。“中庸”,就是要求人们为人处世始终保持不偏不倚,永远执中协同。
中国是上帝之国,代表人间公平、正义、博爱和真理;中国道路,代表着人类未来前进的正确方向,世界大同。
3. “丿”在田字格怎么写
“丿”在田字格写法如下:
解析:起笔轻,由轻到重,向右行笔,最后回锋收笔。
丿,pie,古同"撇",汉字主要笔画之一,自右上向左下斜。
1、意为"不"。在汉字中多有使用,如"戊"为"不动之戈"。
2、后期及清代灶民煮盐的主要生产工具之一,其形同铁锅,略比锅浅,径园三尺,深3-4寸。至今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境内仍有以"丿"命名的乡镇,如东台的曹丿镇、华丿镇。在广东话中迄今还保留其"不"的读音,意思与"舀"相同。
含有“丿”的字:九、久、丸、乏、丹、册、乎、乐、乍、丘等。
扩展资料:
按统一码标准,汉字有8种基本笔画:横、竖、点、提、撇、捺、钩、弯。基本笔画互相搭配产生29点复合笔画,共37种笔画,最新版本收录笔画数为36个。
传统的汉字基本笔画有八种,即"点(丶)、横(一)、竖(丨)、撇(丿)、捺(乀)、折(乛)、弯()、钩(亅)",又称"永字八法"。
1965年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和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5类基本笔画:横类、竖类、撇类、点类、折类。
4. 丶在田字格怎么书写
一、由轻到重,顿笔,不能回锋,不能钻成圆点,写于田字格的左下角,如下:
二、“丶”作为部首,写法列举如下:
1、丷,拼音:bā,笔数:2。
2、义,拼音:yì,笔数:3。
3、之,拼音:zhī,笔数:3。
4、为,拼音:wéi,笔数:4。
5、主,拼音:zhǔ,笔数:5。
6、丼,拼音:jǐng,笔数:5。
7、屰,拼音:nì,笔数:6。
8、鼡,拼音:nē、zū、mì,笔数:8。
9、举,拼音:jǔ,笔数:9。
“丶”在一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
5. "次"字的田字格写法
次,读音【cì】,左右结构,6画,笔顺:点、提、撇、横撇/横钩、撇、捺一、基本释义:1.第二:~日、~子、~等、~要。
2.质量、品质较差的:~品、~货。3.等第,顺序:~第、~序、名~。
4.化学上指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两个氧原子的:~氯酸。5.中间:胸~。
6.量词,回:~数(shù)、初~、三番五~。7.旅行所居止之处所:旅~、舟~、~所。
8.姓。二、常用组词:部次【bù cì】:类别次序。
次相【cì xiāng】:副丞相。次卿【cì qīng】:低于卿的政务官。
次印【cì yìn】:犹次篆。正名之外的字号。
6. 个在田字格中怎么写
【个】笔顺:ノ丶丨
田字格中的正确写法见图:
个
拼音 :gè,gě ;笔划 :3 ; 五笔 :WHJ ; 部首 :人;结构 :单一结构
繁体 :个 ;五行 :土 ;笔顺 :撇、捺、竖
[ gè ]
1.量词:三~月。洗~澡。
2.单独的:~人。~性。~位。
3.人或物体的大小:高~子。
4.加在“昨儿”、“今儿”、“明儿”等后面,与“某日里”相近。
[ gě ]
〔自~儿(个)gěr〕自己。亦作“自各儿”。
相关词语
个边;个案;个是;一个;好个;哪个;个性;矮个;个里;个辈
7. “吴”字在田字格中的正确书写方式
一、吴字的田字格写法如下:
二、吴字的基本释义:
1、周朝国名。在今江苏、安徽、浙江一带,建都于吴(今江苏苏州)。公元前473年为越所灭。
2、朝代名。
三、吴字的笔顺是竖, 横折, 横, 横, 横, 撇, 捺。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有东吴、吴语、吴回、吴绵、吴梁、吴丝、勾吴、吴云、吴阊、吴燕、吴锦、吴剑、吴闉、吴泉等。
一、吴羹
[wú gēng]
吴 人所作的羹。以味美著称。故常用指美味佳肴。
二、吴体
[wú tǐ]
诗体之一种。语言通俗,取譬浅俚,有江南民歌风味,故称。
三、吴云
[wú yún]
字少甫,号平斋、榆庭、愉庭、抱罍子,晚号退楼主人。
四、吴梁
[wú liáng]
汉 吴王 刘濞 与 梁孝王 刘武 的并称。
五、吴语
[wú yǔ]
汉语方言之一,分布于上海、江苏东南部分和浙江大部分地区。
8. 杜字在田字格的写法
杜字在田字格中的写法如下图:
笔顺读下图:
杜
拼 音 dù 部 首 木 笔 画 7 五 行 木 五 笔 SFG
1.杜梨树,落叶 乔木。果实叫杜梨,也叫棠梨。苗木常作梨树的砧木。
2.堵塞:以~流弊。防微~渐。
扩展资料
相关词汇
1、杜绝后患
成语拼音:dù jué hòu huàn
成语解释:杜绝:堵塞、断绝;患:祸害、祸患。指彻底消除以后可能产生的祸患。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平妖传》第四十回:“那安放白玉炉的山峰崩将下来,恰好堵了洞门。雾幙白玉炉仍收回天上,从此白云洞再无人到。此是玉帝杜绝后患之意。”
2、防微杜渐
成语拼音:fáng wēi dù jiàn
成语解释:防:提防;防止;微:微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展。在错误、坏事、不良风气等刚刚露苗头时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3、杜鹃啼血
成语拼音:dù juān tí xuě
成语解释: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4、杜口吞声
成语拼音:dù kǒu tūn shēng
成语解释:形容一句话也不说。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宦者传 黄节》:“群公卿士杜口吞声,莫敢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