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谁知道古代标准战书怎么写
战书包括两部分:
一、师出有名 为何而战?要写上战争的理由(或者借口)以显得己方作战的正义性。
二、战时战地 何时开战及何地开战,既显示自己的正义性和必胜信心,又体现己方的大度和战争的公正性。(最早的战争要避开农忙时节和人口稠密地区)
附文
赤壁大战前,曹操给孙权写了一封战书:“近者奉辞伐罪(借口或理由),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愿与将军会猎于吴(地点,时间我军到了就开战)。”这道战书仅仅30个字,但字字千钧,威力无比!
2. 战书怎么写
XXX同学:在我们班级的学习战场上,已经硝烟四起,各路英雄厉兵秣马!在过去的“战争”中,你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你的实力让我敬佩同时让我警醒。
我对你取得的成绩表示赞扬,但是面对新的考验,我绝不会因此退缩,反而勇敢踏上前进的征程。面对最后的期终考试竞争热潮,我会争做勇往直前的英雄。
为了互相学习互相监督,在此我特向你提出友谊挑战,这绝非空谈。我知道,想要成金,必将经受烈火的锤炼;想要破土,必将积蓄足够的动力。
经受千风万浪的吹打,造就一颗雄胆、满腔热情。我更坚信我自己的能力。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多年的积累绝不能在此枉费,数载的攒积蓄势必将在此喷发,我绝不畏缩,绝不逃避,绝不妥协。
行动才是最响亮的语言,我将以崇敬为胸襟,以奋斗为翅膀,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来备考。虽然我xxx成绩不甚理想,但现在的成绩无法左右期末的辉煌。
我已经迫不及待的争分夺秒,全力以赴了。你准备好了吗? 余下的日子,让我们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冲刺的战鼓已经敲响,拼搏的号角已经吹起。放眼期终,胜券在握,舍我其谁!请拿出你全部的实力来接受我的挑战! 最后我提议,请我们全班成员,以及老师作为评判人。
我有信心在未来的这段时间里付出不懈的努力,取得这次战斗的胜利,在对手尊敬的目光中一同体会进步的喜悦!华山论剑,期末比拼;敢立潮头,奋勇争先。
3. 谁帮忙写一篇古文战书
仆不幸,致不能见容于高贤,常自怀羞而不自已。将于今夜亥时三刻大内乾清宫门外略备薄敬,仆则舞剑为乐,使并往者而一洒之,不亦可乎?以草为号,余事想皆心照,幸见哂纳,敬候起居不具。
仆不幸与君并生于当世,旧事前情,无日或忘,若能与先生以长刀白刃尽血前仇,不亦快哉?如蒙见纳,仆敢冒死于今夜亥时三刻大内乾清宫门外相候,君若自珍万金之躯,则仆不敢相强。插草为号,余事心照。某某拜上。
前一种较温和,如果两人没什么深仇大恨,则用这种措词较好。后一种较明白直截,语中还带有嘲讽之意,如果仇恨过深,可以使用后一种。楼主既设定情节要与对方在皇宫门口决战,则对手当然也不是凡品,客气一些想必也是可以的。
4. 古代请柬怎么写
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宴会更是礼仪的演练场。古代宴会的发达,直接带来了宴会文艺的繁荣。这不仅表现在歌舞宴乐雅赋上,就连宴席邀请书,也为宴席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透露出中国人特有的殷勤好客之情。
以诗作柬者,如李白诗“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白居易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主对客人发出的邀约;如孟浩然诗“待到重阳日,还未就菊花”,陆游诗“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又是客人对主人的期约。
有的宴清短柬,也是文采斐然,或情景交融,豁人耳目,沁人心脾,令人必欲往之,如范印心约友人柬云:“庭月可中,壶冰入座。豆花雨歇,正宜挥麈之谭;桑落杯深,愿续弄珠之句。敢告前驺,布席扫室以俟。” 或幽默诙谐,令人解颐,必欲赴约,如胡介邀周亮工东云:“草野荒寒,从不敢作地主饮。明日巳订林铁翁与一二同学,追随先生,作竟夕盘礴。道驾幸早过荒斋,并携卧具来。瓦盆木榻,贫家风味,亲历之耳。”请柬中特意叮嘱客人带铺盖卷,看来非要大干一场不可,是一场“酒战”。东中又道“贫家风味”,看似过谦,实乃自豪。这些都是独抒性灵、不拘一格的绝妙好词!同文人名士们的“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杜甫)的清贫风味不同,生意人家却要极力喧染酒盛食丰,如内蒙古黑城遗址出土一件古代请柬,云:“谨请贤良制造诸般品味,簿海馒头锦妆。请君来日试尝,伏望仁兄早降。今月初六至初八日 小可人马二”
不难看出,文人们的邀请书别出心裁,清雅趣味盎然;而一般人的邀请书质实朴素,缺乏文采,志趣不同,每每如此。今人请柬则千篇一律,都是“兹定于某月某日某时于某地举行某礼,恭请某人光临”字样,虽然简明扼要,却也质木无文,引不起多大兴趣。
以上回答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万伟成著 《中华酒经》 南方日报出版社,2001年03月第1版.
杭州图书馆
5. 古代里的军事怎么写
一、姜尚,姜太公自不必说,被封为武成王,百家之祖,著有《六韬》,指挥了兴周灭商的大部分战役,牧野之战定鼎天下。

姜尚
二、孙武,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被称为“兵家至圣”,也称“孙子”,著有《孙子兵法》一书,名列“武经七书”之首,率领吴国军队大胜楚国,并且攻入楚国郢都。

孙武
三、吴起,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精通兵、法、儒三家,在魏国因变法而成名,著有《吴子兵法》一书,与孙武并称“孙吴”,吴起率部队六战强秦,五胜一平,一生未尝败绩,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四、孙膑,孙武的后裔,原名孙伯灵,因被师兄庞涓陷害被施膑刑而改名,后相辅齐国田忌,以“下驷对上驷”战术而闻名,后来两次与庞涓对阵,在马陵之战中逼得庞涓自刎,留下“围魏救赵”和《孙膑兵法》。

孙膑
五、韩信,汉淮阴侯,人称“兵仙”,自称带兵“多多益善”,开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整理前人所留兵法,并著有兵法三篇,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在“垓下之役”击溃项羽大军,定下汉国基业。
六、曹操,汉丞相,魏公,后被曹丕追封为武帝,著有《魏武注孙子》一书传世,官渡一战彻底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地位,为了汉家江山亲征乌桓,惜败于赤壁。

曹操
七、诸葛亮,蜀汉丞相,著有《法检》《军令》等书,亲自指挥了蜀汉的平南战争和北伐大业,一生六出祁山九伐中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八、檀道济,南朝宋武帝刘裕部下大将,参与了元嘉北伐之战,著有《三十六计》一书,可惜功高震主,被冤杀而死,死前称皇帝“自毁长城”。
九、李靖,隋末唐初著名统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卫国公,著有《李卫公兵法》,指挥了平萧诜之战和著名的灭西突厥之战,生擒颉利可汗。
十、岳飞,南宋中兴四大名将之首,指挥了“郾城大捷“,”部下“岳家军”连“满万不可敌”的金兵都称“捍山易,捍岳家军难!”,追谥“武穆”“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