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问,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奥赛罗 写的是什么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故事讲述的是:
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但由于他是黑人,婚事未被允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他又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梦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梦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梦娜身边。
2. 莎士比亚 四大喜剧和四大悲剧的内容简介 要简介 一个剧本100字左右
士比亚四大悲剧包括《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是其悲剧作品中最著名的四部。故事均取自欧洲的历史传说。
《哈》剧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回国奔丧,父王鬼魂诉冤,嘱其报仇。王子装疯,安排“戏中戏”,证实了新王杀兄的罪行。错杀大臣后,王子被打发出国,他洞察新王阴谋,中途折回。新王备下毒酒毒剑,挑唆大臣之子与王子决斗,欲置之于死地,最后三人同归于尽,母后也误饮毒酒而死。
《奥》剧写的是威尼斯大将、摩尔人奥赛罗与元老之女苔丝狄蒙娜倾心相爱,冲破家庭阻力结为夫妻并一同出征。旗官伊阿古,因个人私怨而设计诬陷台丝狄蒙娜有私情。奥赛罗轻信中计,亲手将妻子掐死,最后真相大白,奥赛罗悔恨交加,拔剑自刎。
《李》剧叙述不列颠王李尔将国土全分给了花言巧语的两个大女儿,而将秉性耿直的小女儿远嫁法国。最终遭到长女次女百般虐待,流落荒野,疯癫而死。
《麦》剧写苏格兰大将麦克白受女巫诱惑,在野心和夫人的驱使下,杀君自立,后终日被噩梦纠缠,神思恍惚。其妻也发狂自杀而死。最后王子率兵讨伐,麦克白兵败而死。
3. 怎样创作剧本
莎士比亚写了约38个剧本,其中包括他与别人合写的小剧本,还写过154首14行诗,3或4首长诗。莎士比亚简介 英国诗人,剧作家莎士比亚于1564年出生在英国的斯特拉福城,他有浓厚文化基础,但没读过大学。18岁时与一位26岁女子结婚,未满21岁时有了三个孩子。3年之后去伦敦,成了演员,剧作家。 30岁时开始走红;34岁时家庭经济宽裕,艺术取得成功,被公认为新崛起的剧作家。此后的10年之内,莎士比亚写下了许多优秀剧本,其中有《裘力斯·凯撒》、《哈姆莱特》、《奥瑟罗》、《麦克白》、《李尔王》等。 莎士比亚独自生活在伦敦的20年中,他的妻子一直住在斯特拉福。近40岁时,莎士比亚才回到斯特拉福,1616年去世,活了整整52岁。 莎士比亚写了约38个剧本,其中包括他与别人合写的小剧本,还写过154首14行诗,3或4首长诗。鉴于莎士比亚才华横溢,成就非凡,名扬天下,笔者认为不把他的名字列入这百人名单是没有道理的。此外,把他排在这个位置,也并不是低看他的成就,而是考虑到文学艺术人物,一般说来,对人类历史没有极大影响。宗教领袖、科学家、政治家、探险家、哲学家或发明家,则常常在各个方面对人类生活的发展造成影响,比如科学的进步对政治、经济问题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并且也影响到了宗教信仰、哲学观念和艺术发展。 看来莎士比亚是所有文学家中无与伦比的杰出天才。当今很少有人去读维吉尔,荷马的作品,但只要有上演莎士比亚剧目的晚会,观众必然拥挤,就连没有读过或看过他的剧作的人,也能够背上几句台词。在过去的近400年中,莎士比亚的剧作为许多读者或观众带来了兴奋和乐趣,可以预见,他的作品在未来的几个世纪仍将受到人们欢迎。 虽然莎士比亚只用英文写作,但他却是世界著名人物。他的大部分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他的剧作在许多国家上演。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又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风格渐渐形成。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莎士比亚对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充满信心,作品洋溢着乐观明朗的色彩。这一时期,他写的历史剧包括《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上下集)(1597—1598)和《 亨利五世 》(1599)等9部。剧本的基本主题是拥护中央王权,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比如,《亨利四世》展现的是国内局势动荡的画面,贵族们联合起来反叛国王,但叛乱最终被平息;王太子早先生活放荡,后来认识错误,在平定内乱中立下战功。剧作中,历史事实和艺术虚构达到高度统一。人物形象中以福斯塔夫最为生动,此人自私、懒惰、畏缩,却又机警、灵巧、乐观,令人忍俊不禁。 这一时期创作的喜剧包括诗意盎然的《仲夏夜之梦》(1596)、扬善惩恶的《威尼斯商人》(1597)、反映市民生活风俗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宣扬贞洁爱情的《无事生非》(1599)和歌颂爱情又探讨人性的《第十二夜》(1600)等10部。这些剧本基本主题是爱情、婚姻和友谊,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表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与此同时,他还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等悲剧3部,作品虽然有哀怨的一面,但是基本精神与喜剧同。莎士比亚还写有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1592—1593)、《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和154首十四行诗。 17世纪初,伊丽莎白女王与詹姆士一世政权交替,英国社会矛盾激化,社会丑恶日益暴露。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走向成熟,人文主义理想同社会现实发生激烈碰撞。他痛感理想难以实现,创作由早期的赞美人文主义理想转变为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二时期(1601—1607),又称悲剧时期。他写出了《哈姆莱特》(1601)、《奥瑟罗》(1604)、《李尔王》(1606)、《麦克白》(1606)和《雅典的泰门》(1607)等著名悲剧。《奥瑟罗》中出身贵族的苔丝狄蒙娜不顾父亲和社会的反对,与摩尔人奥瑟罗私下结婚,表现了反对种族偏见的主题,而导致他们悲剧的原因不仅是奥瑟罗的嫉妒,而且是以伊阿古为代表的邪恶势力的强大。奥瑟罗临死前的清醒,包含着人类理性的胜利。《李尔王》中展现的则是一个分崩离析的社会,李尔王因为自己的刚愎自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主人公从具有绝对权
怎样创作剧本?凌星电影院在线观看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