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续写《石壕吏》 怎么写~~~~~~~~~ 快快告诉我~~~~~~~~
《石壕吏》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史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译文
傍晚投宿于石壕村,在夜里有官吏来捉人。老翁**逃走,老妇走出去应对。
官吏喊叫的声音是那样凶,老妇啼哭的情形是那样凄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围困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其中两个最近刚战死了。活着的人暂且偷生,死的人永远逝去。家中再也没有什么人丁了,只有个吃乳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所以儿媳妇没有离开这个家,但进进出出没有一条完好的裙子。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请允许我跟丛您夜归。 赶紧应付河阳需要的劳役,现在还赶得上做早炊。”
入夜说话的声音也已经消失了,但好像听到低声哭泣抽咽。
天亮后我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能与逃走回来的老翁告别。
2. 石壕吏的翻译
傍晚投宿于石壕村,在夜里有官吏来捉人。老翁**逃走,老妇走出去应对。
官吏喊叫的声音是那样凶,老妇啼哭的情形是那样凄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围困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其中两个最近刚战死了。活着的人暂且偷生,死的人永远逝去。家中再也没有什么人丁了,只有个吃乳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所以儿媳妇没有离开这个家,但进进出出没有一套完整的衣服。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请允许我跟丛您夜归。 赶紧应付河阳需要的劳役,现在还赶得上做早炊。”
入夜说话的声音也已经消失了,但好像听到低声哭泣抽咽。
天亮后我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能与逃走回来的老翁告别
3. 《石壕吏》简单的翻译
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抓人。老翁越墙逃走,老妇走出来查看情况。 差役吼叫得多么凶狠啊!老妇人啼哭得多么凄苦啊!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完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改嫁,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打仗,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好像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天亮后,我踏上前行的路,只能同老翁一个人告别。
1)暮: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一何:何其、多么。
(8)怒:恼怒,这里指凶狠。
(9)啼:哭啼。
(10)苦:凄苦。
(11)前:上前,向前。
(12)致:对……说。
(13)邺(yè)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4)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5)附书至:捎信回来。
(16)新:最近。
(17)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偷生:姑且偷生
(18)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19)室中:家中。
(20)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21)唯:只,仅。
(21)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孩子。
(22)未:还没有。
(23)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24)完裙:泛指衣服。“裙”古代泛指衣服,多指裤子和上衣。
(25)老妪(yù):老妇人。
(26)衰:弱。
(27)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一起回去。请:请让我。从:跟从,跟随。
(28)应:应征。
(29)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30)犹得:还能够。得:能够。
(31)备:准备。
(32)晨炊:早饭。
(33)夜久:夜深了。
(34)绝:断绝;停止。
(35)闻:听。
(36)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37)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
(38)独:惟独。
(39)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40)有孙母未去:(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
(41)新:最近。
文章写了差役趁夜捉人,最后老妇人被抓的故事。关于这首诗的主旨有两点:一、这首诗固然通过石壕吏乘夜捉人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但最主还是反应“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二、作者并不反对平定“安史之乱”,因为“安史之乱”不平,国家就不会安息,所以又是对“老妇人”慨然赴国难这种精神的褒扬。这也反映了杜甫思想上的深刻矛盾。
4. 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全文翻译
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抓人。老翁越墙逃走,老妇走出来查看情况。 差役吼叫得多么凶狠啊!老妇人啼哭得多么凄苦啊!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二个儿子最近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改嫁,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好像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天亮后,我踏上前行的路,只能同老翁一个人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