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文的 理论框架指的是什么
——————————问:金老师:我按照您的意思修改了proposal之后发给香港那边的教授看了一下,有一个教授给我回信了,是这样说的: I have given your proposal a quick read. ; The theoretical grounding is still missing. ; What differences do you expect to find in the Chinese and US media discourses? ; Why? ; This is the hardest but most important part. 希望老师能给我下一步修改一些意见:)答:那个老师说得没错:对你的研究问题进行提炼(而不是为了检验有没有差别),把它放在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下来探讨,这就是所谓的概念化过程(conceptualization)。
基于已有的成熟的(established)的相关研究,我们往往对自己所提出的研究问题(research questions)可以有某些假设(hypotheses)。通常,实证研究检验的是假设。
这里的关键是,预期的假设不是你的凭空猜想,而是根据有关理论和他人的研究后可以“分析”或“推断”出来的,即需要有某种根据(theoretical grounding),你要阐述的是你作这种分析或推断的逻辑。这种分析不能仅仅根据你的想当然或者常识(commonsense)。
你的确提到了框架理论,但那只是提了一个理论的名称或介绍而已,只是你的大致分析的方法。你还要根据框架理论进行具体化,即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媒体对报道某类事情通常会有某种框架时,哪些是影响这种框架形成的显著因素?只有当通过理论分析和文献检验,发现不同的国家(例如中国和美国)各自影响其新闻媒体的报道框架的因素不同,你才能提出假设说,两国媒体的报道框架可能不同。
然后,你可以通过对媒体具体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的方法,来检验这个假设。 不少学生以为在论文中或者研究计划书中,只要单独介绍一下某个理论,就是有理论框架了,其实不然。
任何理论框架的应用,关键是应用这一理论背后的推断逻辑(所谓理论,是对两个或多个现象之间具有某种关系的陈述)。为此,需要把理论涉及到的主要方面放到你自己的研究情景(context)下,进行具体化应用,包括概念定义、操作定义(conceptualization and operationalization)。
你已经可以看到,因为你没有经过系统的研究方法训练,所以一开始写研究计划书,尽管此前你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突击和恶补,但你的研究计划书还是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作为评判人,他眼里只有相对统一、客观的标准,而不会考虑你有没有相应的训练而给你同情分。
2. 论文的 理论框架指的是什么
——————————问:金老师:我按照您的意思修改了proposal之后发给香港那边的教授看了一下,有一个教授给我回信了,是这样说的:
I have given your proposal a quick read. ; The theoretical grounding is still missing. ; What differences do you expect to find in the Chinese and US media discourses? ; Why? ; This is the hardest but most important part.
希望老师能给我下一步修改一些意见:)答:那个老师说得没错:对你的研究问题进行提炼(而不是为了检验有没有差别),把它放在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下来探讨,这就是所谓的概念化过程(conceptualization)。基于已有的成熟的(established)的相关研究,我们往往对自己所提出的研究问题(research questions)可以有某些假设(hypotheses)。通常,实证研究检验的是假设。
这里的关键是,预期的假设不是你的凭空猜想,而是根据有关理论和他人的研究后可以“分析”或“推断”出来的,即需要有某种根据(theoretical grounding),你要阐述的是你作这种分析或推断的逻辑。这种分析不能仅仅根据你的想当然或者常识(commonsense)。
你的确提到了框架理论,但那只是提了一个理论的名称或介绍而已,只是你的大致分析的方法。你还要根据框架理论进行具体化,即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媒体对报道某类事情通常会有某种框架时,哪些是影响这种框架形成的显著因素?只有当通过理论分析和文献检验,发现不同的国家(例如中国和美国)各自影响其新闻媒体的报道框架的因素不同,你才能提出假设说,两国媒体的报道框架可能不同。然后,你可以通过对媒体具体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的方法,来检验这个假设。
不少学生以为在论文中或者研究计划书中,只要单独介绍一下某个理论,就是有理论框架了,其实不然。任何理论框架的应用,关键是应用这一理论背后的推断逻辑(所谓理论,是对两个或多个现象之间具有某种关系的陈述)。为此,需要把理论涉及到的主要方面放到你自己的研究情景(context)下,进行具体化应用,包括概念定义、操作定义(conceptualization and operationalization)。
你已经可以看到,因为你没有经过系统的研究方法训练,所以一开始写研究计划书,尽管此前你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突击和恶补,但你的研究计划书还是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作为评判人,他眼里只有相对统一、客观的标准,而不会考虑你有没有相应的训练而给你同情分。这也是我上次给你回信说问题仍然很多,基本上需要重写的原因——而且关键是内在的逻辑,不是研究要素的简单罗列和堆砌。
3. 论文的 理论框架指的是什么
什么才算有理论框架? [原创 2006-12-14 16:39:41] 字号:大 中 小 一个前一阵子请我看过研究计划书的学生,修改后把研究计划书寄出去了。对方回信说,她的计划书中缺乏理论框架(theoretical grounding)。她很奇怪,不是明明已经说了,用框架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吗?
——————————
问:
金老师:我按照您的意思修改了proposal之后发给香港那边的教授看了一下,有一个教授给我回信了,是这样说的:
I have given your proposal a quick read. ; The theoretical grounding is still missing. ; What differences do you expect to find in the Chinese and US media discourses? ; Why? ; This is the hardest but most important part.
我有个疑问:在研究没有正式进行的时候,不是不可以有自己假定的结论吗?结果要进行完研究之后才可以看到,如果现在让我说出两国的区别或者结论,不就是自己假设的了么?proposal里可以写出这些预期的结果是吗?还有,我不太清楚这个教授说的theoretical grounding到底是指什么,我已经说明依据框架理论了。
希望老师能给我下一步修改一些意见:)
答:
那个老师说得没错:对你的研究问题进行提炼(而不是为了检验有没有差别),把它放在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下来探讨,这就是所谓的概念化过程(conceptualization)。基于已有的成熟的(established)的相关研究,我们往往对自己所提出的研究问题(research questions)可以有某些假设(hypotheses)。通常,实证研究检验的是假设。
这里的关键是,预期的假设不是你的凭空猜想,而是根据有关理论和他人的研究后可以“分析”或“推断”出来的,即需要有某种根据(theoretical grounding),你要阐述的是你作这种分析或推断的逻辑。这种分析不能仅仅根据你的想当然或者常识(commonsense)。
你的确提到了框架理论,但那只是提了一个理论的名称或介绍而已,只是你的大致分析的方法。你还要根据框架理论进行具体化,即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媒体对报道某类事情通常会有某种框架时,哪些是影响这种框架形成的显著因素?只有当通过理论分析和文献检验,发现不同的国家(例如中国和美国)各自影响其新闻媒体的报道框架的因素不同,你才能提出假设说,两国媒体的报道框架可能不同。然后,你可以通过对媒体具体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的方法,来检验这个假设。
不少学生以为在论文中或者研究计划书中,只要单独介绍一下某个理论,就是有理论框架了,其实不然。任何理论框架的应用,关键是应用这一理论背后的推断逻辑(所谓理论,是对两个或多个现象之间具有某种关系的陈述)。为此,需要把理论涉及到的主要方面放到你自己的研究情景(context)下,进行具体化应用,包括概念定义、操作定义(conceptualization and operationalization)。
你已经可以看到,因为你没有经过系统的研究方法训练,所以一开始写研究计划书,尽管此前你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突击和恶补,但你的研究计划书还是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作为评判人,他眼里只有相对统一、客观的标准,而不会考虑你有没有相应的训练而给你同情分。这也是我上次给你回信说问题仍然很多,基本上需要重写的原因——而且关键是内在的逻辑,不是研究要素的简单罗列和堆砌。
4. 毕业论文的基本写作框架怎么写
据学术堂的了解,毕业论文的基本写作框架也可以称为论文结构:
第一部分—摘要
摘要是论文的精华和浓缩,论文的水平,研究的层次基本上通过摘要都能看出来。所以这部分内容一定不能忽视。本科论文摘要基本上五百字左右就够用了。根据背景引出问题,然后阐述解决措施,最后给出的建议以及结论,预期达到的效果。
第二部分—前言
也是论文正文的第一部分,通常是以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目的意义为主,这部分内容要注意不要混淆,不能重复,干万不能把背景当现状,把目的当意义。
第三部分—综述
在开题报告的基础上进行完善,文献综述也有自己的格式和内容要求,主要阐述一些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存在哪些局限性,还有哪些改进的空间,主要是为了引出自己论文研究的的方向,关于这部分内容,嘉木在这里不再赘述。
第四部分—理论综述
每一个论文选题,都需要有相应的理论支撑,没有理论依据做支撑,研究的学术性就大打折扣,这部分主要写与自己论文研究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为后续研究内容的展开奠定理论基础。
第五部分—正文重点
这是论文的核心,也是最能体现研究成果的地方,在这个部分,你要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对策建议、改进措施等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进行强有力的证明。要尽可能的体现出论文的研究价值,这部分要占用大量篇幅和时间精力。
第六部分—全文总结
这里就是相当于摘要,但是要更详细一点,要和摘要有所区别。
第七部分—致谢
致谢要符合规范要求,不能天马行空,花里胡哨,更不能晔众取宠。
第八部分—参考文献
将引用的文献进行归类并按照引用顺序进行标准,参考文献数量要符合要求,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引用的种类要齐全,外文文献引用等等,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但也需要认真对待。
5. 论文框架怎么写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6. 论文框架怎么写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7. 怎样确定论文的理论框架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