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泰卦的说明
结构和卦爻辞泰卦下面的三条爻是主卦,代表主方 的状态;上面的三条爻是客卦,代表客方的情况。
图中,红色的爻表示当位的爻,就是说,从主方的角度考虑,阴阳属性对主方有利;天蓝色的爻表示不当位的爻,就是说,该爻的阴阳属性对主方不利。图中的箭头表示爻之间的有应关系,有应表示主卦与客卦的相应一对爻是一阴一阳,阴阳和谐;不然,不有应,不和谐。
图的左边是爻辞,爻辞是说明爻的,与爻一一对应,顺序是由下到上。图的下边,泰是卦名,其后是卦辞。
卦辞是从总体上说明卦的含义。图中有三个箭头,表示主卦和客卦的三对爻全部和谐 ,其中,两对爻的起端和终端都是当位的爻,当位而又有应,是对主方有利因素,主方应当坚持下去。
有一个箭头的起端和终端是不当位的爻,不当位而有应是对主方不利因素。这对不当位而有应的爻是主卦和客卦的中爻,代表主方和客方的素质。
主卦中爻是阳爻,表示主方素质良好,有可能在与客方的交往中受到损失;客卦中爻是阴爻,表示客方素质不佳,需要从主方取得补益。正好主方良好素质满足客方需要,主方将不可避免地在与客方交往中受到损失,所以说这是对主方不利因素。
然而,从总体上考虑,由于主方积极进取,客方消极被动,主方态度强硬,客方态度随和,主方可以依靠良好素质,在满足客方需要的同时,逼使客方按主方意图行事,从而主方可以得到更多利益,所以卦辞说“小往大来”,给于客方一些利益,这是“小往”,取得更多利益,这是“大来”。其结果对主方非常有利,“吉”。
主方的进展可以很顺利,“亨”。泰卦的爻辞具体地说明主方如何可以做到“小往大来”。
删去判断词,爻辞就是一首完整的关于如何做到“小往大来”的大纲。下面是其译文:像是拔柔软的小草,将草叶汇聚在一起。
(维持统一)包括荒凉的原野,越过河川,不遗漏遥远地方,广阔无与伦比,公正的行为得到尊崇。(处事公正)没有平坦而不坡斜的地方,没有往前而不反复的路,不用担忧他们的信任,给予食物就有福气。
(给于基本福利)轻快地行事,不以取得邻居的利益而富裕,以诚恳取得信任,他们不再戒备。(取信于民)像帝乙出嫁妹妹,以此得到他们的福佑。
(亲密沟通)他们的城墙倒复在城壕中,不需用兵,他们来报告国情。下面逐条说明卦爻辞。
〖原文〗小往大来,吉,亨。〖译文〗付出小,收益大,吉祥,顺利。
〖解说〗这是泰卦卦辞,综合说明当前形势。主卦的卦象是天,天有无穷威力;客卦卦象是地,地对天无限顺从。
因此,整个形势对主方有利。“小往大来”,交往中主方付出小,收益大。
“吉”,形势对主方吉利。“亨”,进展顺利。
〖原文〗拔茅茹,以其汇,征吉。〖译文〗拔柔软小草的时候,将草叶会合在一起拔;出征吉利。
〖解说〗这是泰卦第一爻爻辞,代表主方的行动,阳,表示主方积极主动地谋取和扩大自己的利益,比如说,创新、创业、投资、进攻、求职、示爱,等等。“茅”(mao),草本植物。
“茹”(ru),柔软:柔茹而寡断。“汇”(hui),会合。
主方与客方的利益像草一样缠合在一起。第四爻是阴爻,客方被动,因此,客方依附于主方。
如果主方主动,吉利。在主方采取积极主动的时候,须要考虑客方利益,并且协同客方一起行动,“拔茅茹,以其汇”。
爻辞没有说不主动就不吉利的意思。因此,“出征”,可以更广义地解释为对客方采取主动行动,不一定非得要采取进攻形式。
〖结构分析〗第一爻是主卦上爻,其位置是阳位,这条爻是阳爻,阳爻在阳位,当位,并且与四阴有应。当位,表明主方积极主动,可能有利于发展,从而取得更多利益,是潜在的对主方有利因素;有应,表明客方消极被动,是主方发展的好机会,这潜在因素成了真正的对主方有利因素,所以爻辞说“征吉”。
〖原文〗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译文〗包括荒凉的原野,越过河川,不遗漏遥远地方,广阔无与伦比,公正的行动得到尊崇。
〖解说〗这是泰卦第二爻爻辞,这是阳爻,表示主方素质是阳,比如说,主方有资金、有地位、有权力、有实力、有技术,等等。“包荒”中“包”(bao)指包括,无所不包。
“荒”(huang),荒野,落荒而逃。“冯”(ping)指涉水。
“遐”(xia)是远,遐方。“朋”(peng)是比,伦比,硕大无朋。
“尚”(shang)是尊崇,高尚。主方良好素质是对积极主动行动的有力支持,主方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力量,用自己的力量强化主客双方关系,“包荒,用冯河”。
“中行”,不左不右地走中间。在广泛的范围内,主方处事不偏不向,公正公平,取得客方尊重。
〖结构分析〗第二爻是主卦中爻,其位置是阴位,这条爻是阳爻,阳爻在阴位,不当位,不过,和五阴有应。不当位,表明主方良好素质有可能在与客方交往中遭受损失;有应,表明客方素质不佳,需要从主方取得补益,这潜在因素成了真正的对主方不利因素。
然而,由于主方积极主动,客方消极被动,以及主方态度强硬,客方态度随和,主方有可能依靠良好素质逼使客方按自己的意图行事,这实际上对主方有利。不过主方应当处事公平,取得客方尊重,这样主方的良好素质才能真正发。
2. 易经里面的泰卦什么意思
:泰卦--周泳杉老师《最彻底的赚钱方法》节选2009-11-21 18:30这换位思考,在儒家的经典里面就是一个恕道,恕,如其心境,如心,我们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想一想。中国的《易经》里面有一个卦象,我以前在看的时候,完全没有办法理解,这个卦叫做泰卦。泰卦是这样画的,它是地在上,天在下。我以前很迷惑,看到这个符号,觉得天本来应该在上,地本来应该在下,怎么把天跟地换位子就泰,就天下太平,搞不清楚,完全搞不清楚。后来深入看其他的经典,一对照才发现,恍然大悟,确实这就叫换位思考。
天站在地的立场想一想,地站在天的立场想一想,那就天下太平。先生站在太太的立场想一想,太太又要生孩子,又要煮三餐,有时候又要上班,又要做那个,又要做这个。我回去之后,袜子一脱(以前我就是这样),茶就来了。对,也不用洗衣服,统统都不用干,太太已经那么辛苦,我们还能够要求这么多吗?先生站在太太的立场想,太太站在先生的立场想,就是这个卦象!太太天天就想,先生在外面,又要受老板的气,又要受员工的气,夹在中间,夹心饼干,又要受客户的气,回来我们要多体谅先生。一个为对方着想的念头提起来的时候,家庭就太平了。所以这个卦象都是人生的智慧。我们看到这个符号,不是讲天地真的颠倒,不是;这个符号是在提醒我们,永远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想,换位思考,把位子一换,天下就太平。
3. 泰卦的详细分类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白话】初九,拔起了一把茅草,它们的根相连在一起,真是物以类聚,所以找它时要以其种类而识别,往前行进是吉祥的。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白话】九二,有包容大川似的宽广胸怀,可以徒步涉过大河急流;礼贤下士,对远方的贤德之人也不遗弃;不结成小团体,不结党营私,能够辅佐公正有道德的君主。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在也。
【白话】《象辞》说:“有包容大川似的宽广胸怀”,“能够辅佐公正有道德的君主”,说明自己光明正大,道德高尚。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悔恤其孚,于食有福。
【白话】九三,没有平地不变为陡坡的,没有只出去不回来的,处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守正道就没有灾害,不要怕不能取信于人,安心享用自己的俸禄是很有福分的。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白话】《象辞》说:“没有只出去而不回来的”,叶落归根,人回故乡,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往往互相转化,表明此时正在天地交合的边沿,处于变化之中。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白话】六四,像飞鸟连翩下降,虚怀若谷,这样与邻居相处,不互相戒备,彼此以诚相见,讲求信用。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白话】《象辞》说:“像飞鸟从高处连翩下降,虚怀若谷”,说明此时不以个人的殷实富贵为念;“与邻居相处,不互相戒备,彼此以诚相见,讲求信用”,因为这是大家内心共同的意愿。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白话】《象辞》说:“帝乙把女儿嫁给贤德而又富裕的人家,因此获得了深厚的福分,是在吉在利的事”,说明因为实现了长期以来心中祈求的意愿,所以结果是吉祥的。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白话】上六,城墙倒塌在久已干涸的护城壕沟里;这时决不可进行战争,应减少繁琐的政令,以防止可能出现的土崩瓦解的局面。
“泰”,通畅、平安的意思,这是泰卦总体形势的特征。
《序卦传》说:“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泰卦紧接着履卦发展而来。履卦的卦象上天下泽,乾阳在上,兑阴在下,象征辨别上下之分的等级秩序,所以说“履者礼也”,履卦的总体形势就是遵守这种等级秩序的规定,循礼而行。泰卦的卦象与履卦恰恰相反,乾阳在下,坤阴在上,看来是颠倒了上下之分的等级秩序,违背了循礼而行的原则,但也正是由于这种表面形式上的颠倒违背,才使得总体形势通畅平安,形成“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的和谐。所谓“履而泰,然后安”,“而”是连词,一方面表示由履而泰是一种前后相因自然而然的生成系列,同时也表示此二者虽然看起来相反而实际上却是互相依赖,互相促成。
4. 泰卦的新解
【原文】 (乾下坤上)泰①:小往大来② 初九:拔茅茹(3),以其汇(4)。
征,吉。 九二:包荒(5),用冯河(6),不遐遗(7)。
朋亡,得尚于中行(8)。 九三:无平不陂(9),无往不复。
艰贞(10),无咎。勿恤,其孚(11)于食, 有福。
六四:翩翩(12),不富以其邻(13),不戒以孚(14)。 六五:帝乙归妹(15),以祉(16),元吉。
上六:城复于隍(17),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自邑告命。贞吝 【注释】 ①泰是本卦标题。
泰的意思是交通和畅,卦象为表示地的“坤”和表示 天的“乾”相叠加,以示阴阳交通和畅。全卦内容主要讲对立面的相互转化。
②小往大来:失去的小,得到的大。③茅茹:一种可作红色染料的 草。
(4)汇:种类。(5)包:用作“枹”,指枹瓜。
荒:空。包荒:将枹 瓜挖空(用来绑在身上渡河)。
(6)冯(ping) 用作“淜”,徒步过河叫淜。(7)不遐:不至于。
遗:下落,下沉。 (8)得尚:得到帮助。
中行: 中途,半路上。(9)陂:斜坡。
(10)艰:通“旱”。艰贞:占问旱灾。
(11)孚:相信。其孚于食:相信粮食不成问题。
(12)翩翩:用作“谝谝”, 意思是巧言善辩,说大话。(13)富:用作“福”。
不富:遭殃。以:连累。
(14)戒:警惕。孚:俘虏。
(15)帝乙:殷代最后第二个帝王,纣王的父 亲。归:嫁。
妹:少女。(16)祉(ZhT):福。
以祉:有福,得福; 隍:没有水的护城濠(有水的护城濠叫池)。 【译文】 泰卦:由小利转为大利,吉利亨通。
初九:拔掉茅茄草,按它的种类特征来分辨。前进,吉利。
九二:把匏瓜挖空,用它来渡河,不至于下沉。财物损失了, 半路上又得到别人帮助。
九三:平地总会变成起伏的斜坡,外出离开终归要返回。占问旱情,没有灾难。
不用担心,相信会有粮食吃,会有福份。 六四:骗人说大话,使邻近的人一同遭殃,没有提防,还有人成了俘虏。
六五:殷王帝乙把女儿嫁给周文王,因此得福,大吉大利。 上六:城墙被攻破,倒塌在城濠中。
从邑中传来命令,要停止进攻。占问得到不吉利的征兆。
【读解】 中国传统思想注重对立面的相互转化,在《周易》中已初露 端倪。以后的历代思想家不断谈到这方面的问题,将这方面的思 想不断深化光大。
老子就是一个突出代表。 对立面的相互转化,核心就是一个彼此沟通、转移的问题。
天与地、自然与人类、国家与国家、一群人同另一群人、国君与臣民、丈夫与妻子,都存在相互联系和沟通的问题。通则畅,畅则和,和则万物兴旺繁盛。
对立、对抗,只能导致敌意、矛盾冲突, 以至暴力战争。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了相互沟通与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古人谈论对立面转化的立足点在一个“和”字,向他们更看 重的是双方的转化:由生到死,由盛到衰,由好变坏,由大到小, 由福到祸。转化过程就是一个运动和变化的过程,这表明他们是 用动态的观点来看待万事万物的存在。
其中既有来源于真实生活的切身体悟(“包荒,用冯河,不遐遗。”),也有理性抽象的思辨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应该说是相当深刻。我们现在更进一 步认识到,对立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由量变到质变 比如使用技术手段或政治、军事手段,而我们始终不应忘记的是古 人早已阐明了的道理:万物顺遂和畅就是泰。
《哲学易经》之《泰卦》泰:小往大来,吉,亨。《彖》日:“泰:小往大来,吉,亨。”
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
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象》日:天地交,泰。
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只有不断地履行天下,从而才能开泰万物和造就一切,故受之《泰》。
泰,达也,通达也。“条条大路通罗马”,一切没有走不通的路和完不了的志向。
故只要理论是正确的符合发展观的就当坚定自己的信仰履行自己的志向,则必能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功绩。是以小往而大来,吉祥而亨通也。
《彖》辞说:泰,达也,通达了。万物开泰,事事通达,是以小往而大来,吉祥而亨通也。
原因是天和地由于不断交相感应,从而化通了万物。上层组织和下层组织不断地交相合作,从而才能志向得以一统。
因此如能交相合作,相互感应,共同和通,它的品德它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故君子之道当行通顺和泰之道,则天下甚安,万民甚幸,无不和谐而小人之道消矣。
《象》辞说:天地交感则万物化生,这是《泰》之象。是故先古的君主观之思天地交感则万物化生,从而以货币和财物的形式来等价物品交换,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社会经济体系。
原因是只有以一定的某种形式来联系人们之间的关系,才能通和民志利欲民心,使民无不劝而天下治矣。《资本论》上说,“货币已经把各个生产者的全部经济生活不可分割地联系成一个整体了。”
而事实证明社会的发展就需要以一定的某种形式来联系人们之间的关系,使利益得以维护,个体得以张扬,社会得以发展。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象》日:拔茹征吉,志在外也。茅,茅草也。
茅之为物,根茎蔓延,拔之以食,根系相牵,能带动一大片也。故君子所动当思影响之深远,若能一呼。
5. 罗马数字怎么写
67的写法是LXVIII 附1到60的罗马数字写法 I, 1 II, 2 III, 3 IV, 4 V, 5 VI, 6 VII, 7 VIII,8 IX, 9 X, 10 XI, 11 XII, 12 XIII, 13 XIV, 14 XV, 15 XVI, 16 XVII, 17 XVIII, 18 XIX, 19 XX, 20 XXI, 21 XXII, 22 XXIX, 29 XXX, 30 XXXIV, 34 XXXV, 35 XXXIX, 39 XL, 40 L, 50 LI, 51 LV, 55 LX, 60 I - 1 II - 2 III - 3 IV - 4 V - 5 VI - 6 X - 10 L - 50 C - 100 D - 500 M - 1000 罗马数字共有七个,即I(1),V(5),X(10),L(50),C(100),D(500),M(1000)。
按照下面的规则可以表示任意正整数。重复数次:一个罗马数字重复几次,就表示这个数的几倍。
右加左减:在一个较大的罗马数字的右边记上一个较小的罗马数字,表示大数字加小数字。在一个较大的数字的左边记上一个较小的罗马数字,表示大数字减小数字。
但是,左减不能跨越等级。比如,99不可以用IC表示,用XCIX表示。
加线乘千:在一个罗马数字的上方加上一条横线或者在右下方写M,表示将这个数字乘以1000,即是原数的1000倍。同理,如果上方有两条横线,即是原数的1000000倍。
单位限制:同样单位只能出现3次,如40不能表示为XXXX,而要表示为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