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习、息、席、奚、郗、郤
惠姓
姓氏源流
惠(Xì)姓源出有三:
1、源于黄帝的后代,以祖字为氏。远古时,黄帝之孙叫颛顼,颛顼之孙叫吴回,吴回有个儿子叫陆终,陆终的第二子叫惠连,其子孙便以祖上的名字“惠”命姓,称惠姓。
2、出自姬姓,以谥号为氏。周朝时,有个君主叫姬阆,称号惠王,于公元前676-公元前652年在位,死后谥号为“惠”,史称周惠王。其后代子孙以祖上的谥号为姓,称为惠姓。
3、出自满族旗人和小数民族的改姓。根据民间传说和有关料佐证,清朝年间,惠氏还增加过新的血液,这就是当时满族旗人改姓惠。如富察氏——道光年间官拜陕甘总督的惠吉,满洲镶黄旗人;同治年间的广西提督惠庆,出身于正黄旗。此外,瓜尔佳氏、萨尔图克氏等也改成了惠姓。(这一点与民传说的惠姓人与富〔音〕不通婚互相印证。)
得姓始祖:周惠王。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和《万姓统谱》的记载上考证,原来,惠姓的始祖是周惠王。周惠王是周朝的十七代君主,于公元前676年至前653年之际,君临天下25年,这位天子驾崩之后,其子孙以谥为氏而姓了惠。惠氏的家族历史约在2600年左右。故惠氏后人尊周惠王为惠姓的得姓始祖。
2.
习、息、席、奚、郗、郤 惠姓 姓氏源流 惠(Xì)姓源出有三: 1、源于黄帝的后代,以祖字为氏。
远古时,黄帝之孙叫颛顼,颛顼之孙叫吴回,吴回有个儿子叫陆终,陆终的第二子叫惠连,其子孙便以祖上的名字“惠”命姓,称惠姓。 2、出自姬姓,以谥号为氏。
周朝时,有个君主叫姬阆,称号惠王,于公元前676-公元前652年在位,死后谥号为“惠”,史称周惠王。其后代子孙以祖上的谥号为姓,称为惠姓。
3、出自满族旗人和小数民族的改姓。根据民间传说和有关料佐证,清朝年间,惠氏还增加过新的血液,这就是当时满族旗人改姓惠。
如富察氏——道光年间官拜陕甘总督的惠吉,满洲镶黄旗人;同治年间的广西提督惠庆,出身于正黄旗。此外,瓜尔佳氏、萨尔图克氏等也改成了惠姓。
(这一点与民传说的惠姓人与富〔音〕不通婚互相印证。) 得姓始祖:周惠王。
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和《万姓统谱》的记载上考证,原来,惠姓的始祖是周惠王。周惠王是周朝的十七代君主,于公元前676年至前653年之际,君临天下25年,这位天子驾崩之后,其子孙以谥为氏而姓了惠。
惠氏的家族历史约在2600年左右。故惠氏后人尊周惠王为惠姓的得姓始祖。
3. xia门合怎么写
门合(xia)写做如下:
合有多种读音,
1、读gé,同“阁”,屋顶层内的房间,如楼阁,阁楼。
2、读hé时,同“合”,全部,如合家欢乐。
3、做姓氏时读音为:xiá,音调为第二声。
合字是“门”内一“合”,非“阁”也,当作姓氏字时读xiá(霞)。合姓,属中华罕见的稀有姓氏。网络上一些关于合、阁姓的报道与合族无关,有些是宗亲误写为阁所致。
由于姓氏罕见,电脑字库中只可找到繁体门的“合”,字典中未收录作为姓氏时xiá的读音,容易误读为:阁。前些年,银行、社保、民航等大多数机构的电脑字库中无法找到简体门的合字。
准确来说,在电脑上还找不出我族正确的姓氏写法。为便于认读和参与社会交流,一些族人更是直接将姓氏改成:阁、霞、夏、门合等字样,这种误读成为合氏族人心中永远的痛。
扩展资料:
“合”字早在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中就有介绍,在明朝的《正字通》和清朝的《康熙字典》中均有收录该字,但读音标注为:he、ge,在《现代汉语字典》中有作为姓氏的解释,姓氏读音错误的标注为:ge,未收录作为姓氏时(xia)的读音。
合姓起源于何时,目前尚无权威考证,民间姓氏读音一直为:xia。解放前我国使用的是繁体字,新中国成立后进行过简化,仅在《现代汉语字典》的纸质版中方可找到简体门的合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
4. 姓氏“肖”怎么读
读:xiāo
肖的释义:
部 首 ⺌ 笔 画 7
五 行 木 五 笔 IEF
用途:姓。有些姓萧的人将自己的姓写作肖。
造句:肖老师,我想请假一天可以吗?
肖的其他读音:xiào
意思:像;相似:惟妙惟~。
图为字形演变:
扩展资料
一、肖像 [ xiào xiàng ]
以某一个人为主体的画像或相片(多指没有风景陪衬的大幅相片)。
造句:小欣是美术爱好者,他给入画的肖像很传神。
二、生肖 [ shēng xiào ]
代表十二地支而用来记人的出生年的十二种动物,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如子年生的人属鼠,丑年生的人属牛等。也叫属相。
造句:黄金饰品、投资收藏金条、小生肖挂件最为畅销。
三、毕肖 [ bì xiào ]
完全相像:神态~。
四、象肖 [ xiàng xiāo ]
谓德业与先人相似。
五、惟肖 [ wéi xiào ]
相似。惟,语助词。
5. 为什么在西北的很多地区“惠”做姓氏时读xi音,有什么音韵学依据吗
在晋、陕、冀一带,有一些惠氏族人将自己的姓氏读音作“xì(ㄒㄧˋ)”,这是出自秦朝时期李斯在进行汉字规范化过程前的通假典历。在先秦时期,“惠”字通“慧”字,而“慧”字与“儇”字在古代则是通假的,即“慧利”之义。
“儇”字的今音读作“xuān(ㄒㄩㄢ)”,在古代秦方言中读作,其白读音就是“xì(ㄒㄧˋ)”,由此,致使“惠”字也讹读为“xì(ㄒㄧˋ)”,这是历史上汉字读音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属于字音方言韵,历两千余年之久已约定成俗,一直延传至今。
不过,作为姓氏读音,“惠”以“谥号”、“爵号”为主源,仍应按其字“仁之爱”之本义读作huì(ㄏㄨㄟˋ)为宜。
据说河北泊头地方还把此姓读作huai,也是按照方言读音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