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维字多少笔划
维字总笔画数:11,笔顺:撇折、撇折、提、撇、竖、点、横、横、横、竖、横。
基本信息:拼音:wéi部首:纟,四角码:20115,仓颉:vmog86五笔:xwyg,98五笔:xwyg,郑码:ZNI统一码:7EF4,总笔画数:11维基本解释:1、系,连结:维系。维絷。
2、保持:维持。维护。
维修。维生素。
3、纲:纲维(总纲,亦指法度)。4、数学名词,几何学及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通常的空间有“三维”,平面是“二维”,直线只有“一维”。
扩展资料:相关组词:1、相维[xiāng wéi] 相连。2、挈维[qiè wéi] 提携护持。
3、皇维[huáng wéi] 朝廷的纲纪;王法。4、陬维[zōu wéi] 边隅,角隅。
5、羁维[jī wéi] 控制,驾驭。
2. 思字的笔顺怎么写
“思”字的笔顺是:一竖、二横折、三横、四竖、五横、六点、七卧钩、八点、九点。
拼音:[sī]
部首:心
总笔画:9
常用意思与词组:
1. 想,考虑,动脑筋:~想(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想法,念头;思量)索、~维、沉~、寻~、见异~迁。
2. 想念,挂念:~念、~恋、相~。
3. 想法:~绪、~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
4. 姓。
5. 常用词释义:
1. 思考:思索、考虑
2. 思路:思考的条理脉络
3. 思慕:怀念;追慕。感到有强烈的愿望和渴望
4. 思维能力:思维的本能或能力;尤指合乎逻辑地进行思维的能力
3. 思字的笔顺怎么写
“思”字的笔顺是:一竖、二横折、三横、四竖、五横、六点、七卧钩、八点、九点。
拼音:[sī]部首:心总笔画:9常用意思与词组:知想,考虑,动脑筋:~想(道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想法,念头;思量)索、~维、沉~、寻~、见异~专迁。想念,挂念:~念、~恋、相~。
想法:~绪、~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姓。
常用词释义:思考:思索、考虑思路:思考的条理脉络思慕:怀念;追慕。感到有强烈的愿望和渴望思维能力:思维的本能或能力;尤指合乎属逻辑地进行思维的能力。
4. 进字的笔画顺序怎么写
笔画顺序: 横横撇竖捺折捺
进
读音:【jìn】
释义:进是一个汉字,读作jin,本意是指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奉上,呈上,《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和《史记·魏公子列传》等文献均有记载。
〈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隹”,象小鸟形,下面是“止”(趾)。鸟脚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故用以表示前进。简体字从辵,井声。本义:前进,与“退”相对)
(2) 同本义 [advance;move forward]
进,登也。——《说文》
巽为进退。——《易·说卦》
进退维谷。——《诗·大雅·桑葇》
徒衔枚而进。——《周礼·大司马》
君子三揖而进。——《礼记·表记》
进则引之,退则策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进兵击秦军。——《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次俱进。——《资治通鉴》
水陆并进。
贼环而进。——明· 魏禧《大铁椎传》
每老吏抱牍以进,中藏隐情不可致,诘公(袁可立)一览。——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猱进鸷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迈进(大踏步地前进);奋进(奋勇前进);进不来出不去(比喻进退两难或处境尴尬);进旅退旅(进退一致,整齐合一);进退中绳(举动合乎规矩)
(4) 超过 [surpass]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
(5) 入,走入 [一个地方]。跟“出”相对 [enter]
府尹叫进后堂来说。——《水浒全传》
(6) 又如:进门;进口;进屋;进洣(上学);进了学(上学读书);进镇(进驻镇守);进壁(进驻并筑工事固守);进营(进驻)
(7) 奉献 [offer]
群臣进谏。——《战国策·齐策》
进尽忠言。——诸葛亮《出师表》
煮芋以进。——清· 周容《芋老人传》
再进。
厨者进芋。
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8) 又如:进草(遇有紧急事情在处理完毕后给皇帝的奏章);进鲜(向皇帝或长辈或上司进献时鲜食物);进上(进贡给皇帝);进御(将东西奉献给皇帝)
(9) 任官;出仕 [be official]
升诸司马曰进士。——《礼记·王制》
而进之。——《吕氏春秋·慎行论》
进亦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0) 又如:进导(引导进入仕途)
5. 三字笔顺怎么写的
“三”字的笔顺是这样写的:一(横),一(横),一(横),总共3个笔画。
“三”字的部首是:一。
“三”字的读音是:sān。
“三”是汉语常用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为特殊指事字,指衍生万物的天、地、人,后引申为二,四之间的正整数、多多地、一再地等。
扩展资料:
关于“三”的字源:
“三”是特殊指事字。古人认为“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混沌太初的存在整体是“一”;然后由太初混沌的“一”,分出天地“二”极;天地二极“二”之间,又生出人这第“三”部分;天地人三者,衍化出宇宙万物。三,上面的一横代表“天”,下面的一横代表“地”,中间的一横代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