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完书法后,怎样落款啊
书法作品中,除正文以外的其它说明文字叫作款识。
款识,就有款和识之分,因议论或者书写原因的落笔叫作识;书写者与被赠予者的姓名叫作款。最基本最简单的就是,以农历的年月日加署名加上地名,以今天为例,可以落款作:辛卯年季春某某书于某地。
如果要认真研究,可以多看看书法家们的落款方式,在网上也可以搜到这方面的常识。另外,一般说来,落款的字体要不同于正文字体,比如书法正文是行书,落款就用草书隶书或者篆书。
当然,落完款,紧接着还需要印章一方(请人篆刻,有足够兴趣,也可以买几块印章石自己学习篆刻),这样,就是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了。
2. 米草书,行书,篆书,楷书,隶书怎么写
篆书:秦代李斯。
隶书:东汉蔡邕。
楷书:主要在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
行书代表:东晋书圣王羲之、宋代文学大家苏轼等。
草书:张旭和怀素
这些是代表人物。
我觉得应该先从隶书学起,毕竟大部分都是隶书演变而来的。
隶书注重蚕头燕尾,即便是写难看了,也可以写出特殊的韵味,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古拙一词,用来形容隶书,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要写好毛笔字必须掌握好笔法和字法!
执笔
苏东坡先生说过:“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据说当年苏东坡先生的握笔方法和现代钢笔的握笔方法如出一辙。)
五指执笔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笔杆(适当高度),保证笔杆不脱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笔的外侧,既加强食指捏笔的力量,又发挥把笔往里钩的作用;无名指的夹肉之际抵在笔杆的内侧,起着把笔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无名指的指肚下部,辅助无名指把笔往外推。握笔时要如古人所说:“令掌如握卵”,这样便于运笔。学书要经常练习握笔、钩回、推出和旋转转笔杆(加上腕的作用)练习画直线和弧线,执笔的高低和是否悬腕、悬肘,由所书写字的大小来决定,小字低执,枕腕;大字高执,悬腕;再大则需悬肘。
字法
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所谓笔法主要的就是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
提按—笔按下去写,笔画就粗,提起来就细。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一只落下,一只提起,不停交替一样,笔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产生出粗细不同的线条来。
每写一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入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点划中运行,为使笔画有力度还要学会涩势用笔,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
结字—又叫结体或间架结构。启功先生曾指出,写毛笔字一要把握间架结构,二要练好笔画特点。间架结构比点画特点重要。间架好的字,笔画特点不突出,也还顺眼;反过来就不行了。因此,认真研究并把握好字的结体规律十分重要。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学写字应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临帖是练好字的必须手段。不临帖,全凭自己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学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3. 道田隶书怎么写
道田隶书书写技法是:1、平画:隶书的平画与篆书的横画稍有不同,它除了藏头护尾逆入平出以外,还有"蚕头雁尾"的波发之笔(亦称横捺)。
其书写要领是:①起笔回锋下垂形成蚕头之势。②顺势右行。
③尽量铺毫,极力波发,提空回收,形成"雁尾"之势。2、直画:直画与篆书写法基本相同。
然篆书多圆势,而隶书方圆并用。3、挑画:就是折笔。
挑有二法,主要在收笔处,一为出锋,二为回锋。出锋稍短之挑,即为竖钩。
此二法为:①出锋。第一,起笔回锋成反扭之势。
第二,顺势而下。第三,尽力铺毫左行而推笔。
第四,将锋拎中,反扭上挑出锋,提空收笔。②回锋。
此种挑法的第一,二,三步同出锋挑法,第四步是提空收笔改为回锋收笔即可。4、捺画:捺与平画的波,写法略同。
主要方法是:①起笔回锋下垂形成蚕头反扭之势。②顺势下行。
③尽量铺毫,极力波发,提空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