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臼字的笔顺怎么写
一、臼字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二、基本释义
1、舂米的器具,用石头制成,样子像盆:石臼。
2、形状像臼的:臼齿。
三、组词有窠臼、脱臼、臼齿、鐏臼、丹臼、齑臼、踵臼、捣臼、臼科、木臼、婴臼、石臼、臼杵、科臼等。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臼,舂也。古者掘地为臼,其后穿木石。象形。中,米也。凡臼之属皆从臼。
白话版《说文解字》:臼,舂具。古代人掘地为臼,后来人们挖凿木石为臼。象形。臼中之物,是米。所有与臼相关的字,都采用“臼”作边旁。
三、相关组词
1、窠臼
[kē jiù]
现成格式;老套子(多指文章或其他艺术品):不落~。作品摆脱前人窠臼,独创一格。
2、齑臼
[jī jiù]
就是用来盛装和研磨调味料的器具。
3、捣臼
[dǎo jiù]
方言。舂米的器具。如俗谚:十八个捣臼还生在岩上。
4、药臼
[yào jiù]
捣药用的器具,多用金属、铜、铁、石头或木头制成。
5、石臼港
[shí jiù gǎng]
在山东日照市,东临黄海。深水良港。中国主要煤炭输出港之一,建有10万吨级煤炭专用深水港。兖石铁路通往港区。
2. 鲙这个字读什么
剡
yǎn
(形声。从刀,炎声。本义:削)
削;削尖 [sharpen]
剡,锐利也。——《说文》
古者剡耜而耕。——《淮南子·泛论》
曾枝剡棘。——《楚辞·橘颂》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易·系辞下》
又如:剡章(削牍写成奏章。泛指写奏章);剡麻(缀缉麻缕)
举,举起 [lift up]
视可,司间,案欲剡其胫而以蹈秦之腹也。——《荀子》
举荐 [recommend]。如:剡荐(上书举荐)
苕
tiáo
〈名〉
(形声。从艹,召声。本义:陵苕。亦名“凌霄”、“紫葳”。“蔓生草”)
同本义 [Chinese trumpet creeper]
苕,苕草也。——《说文》
邛有旨苕。——《诗·陈风·东门之枌》
苕之华。——《诗·小雅·苕之华》
紫葳科落叶木质藤本,借气根攀附在其他物上。花冠漏斗状钟形,大而鲜艳,橘红色,栽培供观赏,花入药,破血去瘀。
如:苕华(花名。即凌霄花);苕荣(陵苕花。亦喻容貌之美);苕颖(草花和禾穗。亦泛指植物的花、穗及其茎)
苕菜,即紫云英 [Chinese milk vetch]。豆科。一二年生草本。为优良的绿肥作物,也作蔬菜和家畜饲料
本作“芀”。芦苇的花。苕杆可为帚 [spike of reed]
茢,苕帚,所以扫不祥。——《周礼·夏宫下·戎右》郑注
系之苇苕。——《荀子·劝学》
或苕发颖。——陆机《文赋》
又如:苕折(苇苕断折。比喻寄身之地易遭危险);苕帚(用苇花编成的扫把。旧说可以除不祥)
水名 [Tiao River]。
如:苕水(水名(1)在今陕西省境内(2)在今浙江省境内);苕溪(水名。有二源:出浙江天目山之南者为东苕,出天目山之北者为西苕。两溪合流,由小梅、大浅两湖口注入太湖。夹岩多苕,秋后花飘水上如飞雪,故名);
齑
韲
jī
捣碎的姜、蒜或韭菜碎末儿 [finely chopped ginger,garlic,etc.;minced condiments]
太学四年,朝齑暮盐。——韩愈《送穷文》
又如:齑盐(酸菜和盐。借指贫穷);齑盐运(贫穷的命运,苦命);齑盐布帛(普通的吃穿。形容生活清苦);齑盐自守(齑盐苦守。比喻坚持过清贫淡泊的生活)
鲙
鱠
kuài
同“脍”,细切肉 [minced meat]
鱼名,亦名鳓鱼 [Chinese herring]
3. "黄绢幼妇,外甥齑曰"
东汉时,浙江上虞有一个女子叫曹娥,她的父亲是个乐
手。在5月5日划舟祭江神的仪式中,曹娥的父亲不幸落水淹死。当时她才14岁,为了寻找父亲的尸首,她沿江哭号17昼夜,最后也投江而死。县令度尚,为了表彰这位孝女,就把这条江改名曹娥江,并在江边立庙、竖碑。在请名家撰写的碑文还没有交稿时,却有一位不满20岁的侍酒童子献出了自己写好的碑文。大家看了赞不绝口,就把这篇碑文刻到了碑上。东汉的大文学家蔡邕闻听这篇碑文写得好,路过上虞时,便赶去观赏,赶到碑前,天已黑了,他只好摸着读完碑文,读完后便在碑的背面写了8个字: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一时没有人能解这8个字的意思。传说,三国时候,曹操在一次出巡时得知了蔡邕题的这八个字的事,便问随从人员,谁能解得开?只有主簿杨修开口说他已解开了。曹操叫杨修先不要说出来,让他自己再想想看。他们 骑马又走了30里路的功夫,曹操才说他也猜出来了。便让杨修先说说看,杨修说:“黄绢,是有色的丝,是个“绝”字 ; 幼妇,即少女,是个“妙”字;外孙,是女儿之好,女子为“好”;齑臼,是接受捣辛辣之物的,受辛为“辞”字(古字受字旁加一个辛字,今作辞字) ,这八个字的意思是称赞这篇碑文为“绝妙好辞”。
曹操听了大笑说:“正和我猜的一样。可是我的才思终不及你好,我是又走了30里后才猜出来的呢!”
原来的碑被毁了,到宋代重建此碑时,由蔡卞书写了碑文,把这8个字写在了碑的正面碑文之末,这8个字的字谜便成为曹娥碑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传为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