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蒲甘的概况是怎样的
蒲甘为缅甸的历史古城、佛教文化遗址、着名的旅游胜地。蒲甘位于缅甸国境中部,在曼德勒西南145 公里。流经缅甸中央的伊洛瓦底江的中游,坐落在伊洛瓦底河中游左岸,为缅族的中心地区。
蒲甘是缅甸的佛塔之都,据说全盛时有万余座,蒲甘市区保留着缅甸各个历史时期建造的众多佛塔、佛寺,城市的佛塔、佛寺建筑艺术是缅甸古老建筑艺术的缩影,体现了缅甸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成为缅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蒲甘经历沧桑岁月900 多年,历史变迁和地震灾害已使它的昔日辉煌不再,但今天仍保留着的2000 座大小佛塔和佛教遗迹正见证着历史,吸引着游人。漫步在约25 平方公里的古城蒲甘,处处可见大小不一的佛塔矗立在街头巷尾,真可谓“出门见佛塔,步步遇菩萨”。
蒲甘的佛塔和吴哥窟齐名,吴哥以宏伟外表下的精致雕刻闻名于世,蒲甘以万千佛塔的气势震撼人心。你可以在佛塔林中观看日落、坐着马车游览着名佛塔、坐着热气球俯瞰万千佛塔,或者踏上单车在佛塔群中肆意游荡。
2. 缅甸的主要城市有哪些
位置 位于流经缅甸中央之伊洛瓦底江中游,为缅族之中心地区(现今之缅甸以缅族为中心,北部、东部有掸族,南部有得楞族)。
气候 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气候。和其他东南亚国家一样,分为三个季节:三月到五月为热季,六月到十月为雨季,十一月到来年二月为凉季,凉季是最佳的旅行季节。
历史 蒲甘(bagan),上缅甸之古都,为缅族文化与信仰之中心,是缅甸古老的佛教圣地和历史名城。蒲甘最初是由19个村落汇集成的小镇,古称“阿利摩陀那补罗”。
公元849年,频耶王在蒲甘筑城,建城门12座,并挖护城河相围。相传室利差坦罗王国灭亡后,一些人逃到蒲甘地区,于公元七世纪后期建立了最早的蒲甘王国,“蒲甘”的意思是“胜利者的都城”。
公元十世纪初迁到今日蒲甘城所在地建立了新城,取名迪里宾斯扬城。 城市结构 蒲甘分三个部分:良乌、老蒲甘、新蒲甘。
良乌是交通住宿和商业区,老蒲甘是蒲甘王城遗址所在地,新蒲甘是政府为开发旅游把老蒲甘里的居民迁出建的新市镇。 佛塔 蒲甘的群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些佛塔建筑,无论是造型、结构方面,还是用料、装饰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蒲甘佛塔的结构大体分为塔基、坛台、钟座、复钵、莲座、蕉苍、宝伞、风标、钻球九大部分,设计者围绕这些基本的结构,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采用多变的手法,使建成的佛塔姿态万千、变幻无穷,没有雷同之感。
佛塔外形也是千姿百态,方形、圆形、扁形、条形等等,有的像宫殿、有的似城堡、有的如石窟……塔内佛像更是巧夺天工,大小不一;塔内的浮雕技艺精湛,匠心别具。现存较著名者有瑞喜宫塔、瑞山陀塔、罗伽难陀塔、摩奴诃塔、摩耶塔、阿难达塔、额最那当塔、达比纽塔、藏经楼等。
语言 蒲甘人大都粗通英语,因为缅甸人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十九世纪时缅甸成为英国殖民地)。旅游区有部分人会法语和日语。
只要说英语,走遍缅甸都不怕。 文字 缅族无固有文化,公元十一世纪借用南方的得楞族之文字,初期吸收印度文化。
信仰 宗教方面,信仰混合印度教之大乘佛教,又于公元八世纪传入真言密教,结合古来之精灵崇拜,形成极不纯粹之佛教;其僧侣称“阿利(ari)僧”。 如今缅甸80%的人信奉佛教,虔诚的佛教徒把修建佛塔看作一生最大的心愿。
他们平日舍不得吃穿,临终前把一生辛苦的积蓄捐献出来修建一座佛塔,才算了却心愿。正如缅甸人自己说的:“我们缅甸人在施舍时手绝不会发抖。”
禁忌 缅甸人认为鞋是最肮脏最龌龊的物品,无论是进佛寺,见法师,或是进入塔院,有一条严格的禁忌,那就是必须脱鞋,连袜子也不能穿。在缅甸人的心目中,佛塔和佛寺是最神圣的地方,僧侣则是佛祖的代表,绝不能穿最肮脏的鞋去拜佛、拜塔和见僧。
自古以来,缅甸农民与牛相依为命,把牛视为“忠诚的朋友”、“最大的恩人”。正因为如此,很多缅甸人,尤其是缅甸农民忌吃牛肉,认为吃牛肉是一种“忘恩负义”的背叛行为。
缅甸人视妇女的筒裙为不洁,严禁妇女把筒裙晾晒在超过人头的高度,缅甸男人十分忌讳从晾晒的妇女筒裙底下钻过,认为这样会倒霉一辈子。由此,缅甸禁忌妇女登上佛塔的塔基,禁忌妇女往佛像身上贴金。
缅甸人认为头部是一个人最高贵的地方,一般不喜欢别人摸自己的头。 种族 缅甸由缅族、猛族、彪族、掸族几个主要大族和一系列的小种族组成,其中缅族最大,他们的后裔是今天缅甸的主要人口。
这些种族大约在2000年前开始从中国西南、印度东北部和西藏东南部逐渐移入缅甸这块肥沃的土地的。其中对构成蒲甘文化有影响的是缅、猛、彪三个大族。
服饰 缅甸妇女喜欢穿一种缅语称为“特敏”的筒裙。 货币 在缅甸境内,旅游景点的门票必须使用美元;旅馆一般以美元标价,也可以以缅币支付,但是会有汇率损失;其它的吃饭、购物、车票都可以使用缅币。
缅币的单位是kyat,发音是(jia),一般在旅馆都可以代换缅币。 饮食 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一样,缅甸人以米饭、米线为主,而且一般是趁热吃。
吃法上原本是习惯用手抓着吃,但现在城里人也普遍用上勺了。 缅甸菜肴以酸、辣、鲜为特色,没有酸辣,缅甸人简直吃不下饭。
又因为盛产鱼虾,所以经常用虾松、鱼松、虾饼等佐餐。 缅甸人很注重汤,几乎餐餐都有汤。
有时两餐之间也要喝上一些汤,他们认为汤很有营养而且不腻耐饮。 在缅甸,最可口的是各种水果,便宜又好吃。
有好些不认识的水果,生吃不好吃,但是拿去一煮,口味便好得多,比如有一种叫做“阿不卡多”的拳头大小的水果,生吃极腻,但榨成果汁,加上糖和水,滋味美得不得了。 除了果汁,缅甸人还爱喝茶,尤其是“中国茶”。
许多人从早到晚都在身边准备一壶热水,随时准备泡茶。 缅甸随处可见华人开的餐馆,一般也卖快餐,如同中国的快餐店一样。
另外,印度菜、巴基斯坦菜,在这里也有一些市场。 购物 红宝石、缅甸玉、蒲甘漆器、实皆银器、陶器、曼德勒和因莱湖笼箕(longzi)布料都很受欢迎。
交通 在蒲甘旅游交通工具有三种选择:自行车、马车和出租汽车。微信 搜索:广西-东盟经贸促进会 获取更多相关资讯,欢迎关注我会的官方微信公众平。
3. 怎么写好潘字
说实话,练字是考验人耐心和毅力的事情,如果你把它当爱好做,那你会很快乐,但如果你当任务完成,那过程必定务必痛苦。所以,我建议你想好再开始。
开始之后,第一步,建议不要先描红(也就是印着写),而是先临摹,另拿一张纸,照着字帖写。写的时候要慢,一笔一划的来,不能急呀~一段时间以后,当你觉得有一定长进了,再描红。反反复复之后,你的字会有提高的。
还有就是,平时闲着的时候,多观察,多思考,看到身边的广告牌之类的东西上面的字,自己对着空气或手心比划比划,也对字的提高有帮助。
我从5岁就开始练书法了,所以总结了一些心得,希望对你有帮助。
4. 什么是蒲甘碑铭文化
蒲甘 (pugam) 是缅甸的一座历史名城。
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缅甸佛教文化的灿烂辉煌,而且可以看到象征中缅“胞波”友谊的蒲甘凉亭。 蒲甘位于缅甸中部,伊洛瓦底江中游左岸,曼德勒西南150多公里处. 这里曾是古代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蒲甘(十一世纪至十三世纪)的首都。
这里最初是由19个村落汇集成的小镇,古称“阿利摩陀那补罗”。公元849年,频耶王在蒲甘筑城,建城门12座,并挖护城河相围。
1044年。阿如律陀王在这里创建了缅甸历史上第一个包括缅、掸、孟等民族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即蒲甘王朝。
从此,蒲甘开始成为历代蒲甘王朝的京都。当时,阿奴律陀王笃信佛教,他在征服缅南部直通王国时曾获32部《三藏》经、300名高僧和技艺高超的工匠多人。
于是他开始在蒲甘大造佛塔,蒲甘亦遂之成为缅甸文化、宗教的圣地之一。 漫步在约25平方公里面积的古城蒲甘,处处可见大、小不一的佛塔矗立在街头巷尾。
真可谓:“出门见佛塔,步步遇菩萨”。据统计,自公元11世纪到13世纪,蒲甘先后建造的佛塔就达万余座,故蒲甘也被称为“万塔之城”。
数百年来,虽历经战火兵灾和1975年的大地震,蒲甘仍存有佛塔千余座。在现存的100多座著名的佛塔中,有的洁白素雅、朴素大方,有的金光闪闪、雍荣华贵。
塔内的佛像或坐、或立,或躺、或卧,千姿百态,形象各异;他们有的顶天立地、高约数丈,有的精巧纤纤、高不盈余;这些佛像表情逼真细腻,惟妙惟肖。这些佛塔内的浮雕壁画,更是技艺精湛,独具匠心。
因此,蒲甘又被誉为“宗教艺术荟萃”、“东方佛教艺术的宝库”。==============================================================================================================缅甸历史古城、佛教文化遗址、著名旅游胜地蒲甘(Bugam),位于缅甸中部,伊洛瓦底江中游东岸,东北距曼德勒150多公里。
蒲甘是缅甸最早的统一王朝蒲甘王朝(1044~1287)的首都,是缅甸最重要和最大的佛教圣地,有“四百万宝塔之城”、“万塔之乡”的美誉。 蒲甘地区面积约四十二平方公里,可分为旧蒲甘、新蒲甘和娘乌三部分,旧蒲甘是中心,是佛教遗址所在地,蒲甘地区的大部分精华就集中在这里;从旧蒲甘往南3公里为新蒲甘,集中了居民居住点和商业点,是一个整齐的新城镇;而从旧蒲甘往东北行约4公里便到了另一个小镇娘乌。
三个部分之外是大片的荒野。蒲甘最初是由20个村落汇集成的小镇,古称“阿利摩陀那补罗”。
849年建城,拥有12座宏伟的城门,并有护城河环绕。1044年,阿奴律陀国王在这里创建了缅甸历史上第一个包括缅、掸、孟等民族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即蒲甘王朝。
蒲甘从此成为蒲甘王朝历代君王的都城,前后长达240年之久。阿奴律陀国王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加之在统兵征服直通王国时,获取30多部宝贵的《三藏经》,俘降300名博才的高僧和大批技艺精湛的各类工匠,便在蒲甘大兴土木,营建大量佛塔、佛寺。
据说在前后200多年间建造1.3万多座佛塔,也有的说在蒲甘方圆数十公里范围内建了444万余座,使蒲甘享有“四百万宝塔之城”的称号。总之,佛塔的数量超过城市居民的人数,建筑精巧、风格各异的佛塔遍布城内城外,一片片,一簇簇,举目便是,密如蛛网。
有的高耸于闹市区,有的座落在郊外的山麓岭坡上,有的排列在伊洛瓦底河岸,有的洁白素雅,有的金光闪闪。塔内的佛像或坐、或立、或卧、姿态万千;有的高约半米,有的顶天立地,大小高矮各不同;塔内壁画,精雕细刻,技艺高超,独具匠心,巧夺天工。
蒲甘王朝的建塔规模之宏伟,堪称缅甸建塔历史上的顶峰,建塔艺术几乎集缅甸建筑艺术之大成,使蒲甘城成为当时缅甸文化、宗教的中心,迄今依然保持着缅甸宗教圣地的地位。1961年1月8日,中国总理**曾率中国友好代表团访问过这里,并为保护蒲甘的文物捐了款。
访问后,缅甸人民为纪念中缅友好和**总理访问蒲甘,便用**的捐款在著名的瑞喜宫佛塔东门外修建了一座蒲甘凉亭。在凉亭正面用缅文镌刻了“人民群众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所捐之款做的善事”。
今天,蒲甘凉亭已成为中缅友谊的象征。陈毅副总理访问蒲甘时,也曾赋诗曰:“蒲甘圣地欣同游,佛塔百万四野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