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写的汉怎么写
拼音:hàn
笔划:14
五笔:IAKW
部首:氵
结构:左右结构
繁体:汉
笔顺:点、点、提、横撇/横钩、捺
释义:
1.天河:银~。云~。气冲霄~。
2.成年男人:~子。老~。
3.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族。~人(a.汉族人;b.指汉代的人)。
4.中国朝代名:~代。~隶(a.汉代的隶书。b.具有东汉碑刻风格的隶书)。
〈名〉
(会意。从水难(省去隹)声。音熯。本义:水名。即汉水)
同本义,又叫汉江,长江的最大支流
汉,汉水也。上流曰漾。——《说文》
徐偃王处汉东。——《韩非子·五蠹》
达于汉阴。——《列子·汤问》
汉之阴。
收众汉南。——《资治通鉴》
又如:汉女(传说中的汉水女神);汉津(汉水);汉阴(汉水南岸。水南岸背太阳叫阴,水北岸面太阳叫阳);汉渚(汉水水边;汉水)
银河。也称云汉、银汉、天汉
星汉灿烂。——曹操《步出门夏门行》
又如:汉沂(银河边);汉清(即清汉,天河)
朝代名,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共历24帝,统治406年
匈奴留汉使。——《汉书·李广苏建传》
不知有汉。——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其实汉贼。——《资治通鉴》
废汉自立。
又如:汉宇(汉室。指汉朝。也称汉家);汉军(汉朝的军队;元、清时称以汉人编成的军队);汉风(汉代的威风或诗风);汉唐(汉代和唐代。因两代的文治武功都很盛,故常常并称)
民族名。汉族的简称。如:汉民族(即汉族);汉礼(汉族礼仪)
汉族人。如:汉军旗(汉族依照满洲兵制编入汉军各旗的人);汉旅(汉人军队);汉儿(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对汉人的称呼)
男子的俗称。如:醉汉(喝醉了的男子);单身汉(没有妻子的人);莽汉(粗鲁冒失的男子);老汉;壮汉
国名
(公元221—263)三国之一。史称季汉,又称蜀汉。刘备所建
(公元304—329)东晋十六国之一。西晋时刘渊称汉,后改为赵,史称前赵
(公元311—347)东晋十六国之一。西晋时李雄称帝,国号成,至李寿时,改号为汉,史称成汉,也称后蜀
(公元917—971)五代十国之一。刘隐称帝,国号汉,史称南汉
2. 骈文是什么
原创骈文—锦曲
寂寞窗前,愁思过晚,云海升月,明似银盘。明月窥人,抱影无眠。况离愁之久长,复锦字之孤单。有浮烟之依水,夜蝉鸣之安然。顾影空怜,旧游似梦,芳华如水,行至伤情,浮波萦梦,故里情醉。
柔肠千缕,牵风带露。盼对月之佳会,今断肠之心碎。月出天而苍茫,从别去而路长。有华灯而远望,寻飞花而离惘。暮色近兮中天,幽香满兮汀渚。愁衷情之故我,惟形单之金缕。唱多丽以聊许,晓莺啼以留序。
舞月歌风,遥寄星河,凝思依然,守望几多。终是白露下时,月明故乡。故人何在,烟水茫茫。与子一别,山高水长,长风过而水扬,横波浮而浩荡。望孤舟之随波,终渐去之东航。泪成珠之惆怅,魂别时之凄凉。
或乃炎气相仍,烟液所积,霜雪俱下,潮水相击。望故园之渺渺,苦知予之寥寥。春暖照兮草生,秋雁过兮风起。念君今而一去,飘忽往而千里。苦异地兮远山曲,恨塞北兮长河湄!天时不兮相待,竟谁陈兮吾哀?夜银星之终没,回首雁之又过。远水孤云,目逐帆卷,轻舟不见,魂萦梦牵!
念闺中之风暖,怜陌上之草薰。仰天津之绚烂,鸣鸾鸟之啾啾。望青龙之高阻,逐玉凤之远游。望柳畔之烟波,忆无端之心事。雾霭云霓,离离幂幂。泪成珠兮飞洒,风飘摇兮忽起。锦曲泪尽,回文添伤!寒砧催兮木叶,瑶台晦兮流黄。
复与红药年年,径自花开,不知别绪,共饮离杯。飞云过月,花落亭轩。今之予兮别去,独还我兮依然。隔明月之两地,共千里之婵娟!
3. 道教三十六解禳灾表文怎么写
道教三十六解禳灾表文,以下列举一些,格式共你参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灾疏文
伏以
圣智圆通唤醒黎民归正道。
神恩远被渡人智筏出迷津。
今据
**省**县(市)***(对方姓名)本命生于**年**月**日**时,诚惶诚恐。
稽首顿首。谨以素筵、香茶、鲜花之仪。为消灾植福之事。虔诚敬献于南宫孚佑帝君恩主。
九天司命真君恩主。先天豁落灵官恩主。
精忠武穆王恩主。暨列位恩师之座前
空念鸾下,生居中士。愧未能超行正道。
每误入邪征,以致灾害及身。甚至疾病缠绵,无计可申。
转恩****堂(主神祭祀是坛,如三清坛,观音坛)列圣诸真,飞鸾显化。济世救人。大开觉路。指点迷津鸾下***(对方姓名),自效劳以来。兢兢业业。始终贯彻。以报洪恩。无如年来坎坷时常。
精神萎靡。愿求讽经以后,却病延年。灾消祸解。家门清泰。疾病康安,永无恶曜之侵临。
定有吉星之护体。无任恳祷之至。谨拜奉闻。
天运 年 月 日***(施术者法名)九叩上申。
————————————————————————————————————————————————————————————
求病愈疏文
**省**县(市)居住弟子***(施术者法名)谨以素筵、鲜果、香花、清酒之仪。敬献于
九天司命真君。
先天豁落灵君。
文昌梓潼帝君座前,伏以
神恩广大无感不通。
圣泽巍峨有求皆应。稽查善恶之权。主持功过之柄。窃念弟子身体素弱,时欠健康。任服药石。难得回春。终年坎坷时常。渐见形容憔悴。恐因修省疏漏,以致病疫牵缠。忧心耿耿。时抱隐忧。伏乞***堂(供俸主神的坛即称堂,如供俸三清,就称三清堂)。飞鸾启示。始知帝恩开施格外。 普度洪慈。故虔心发愿。***(施术者法名)谨为弟子祈安却病延年,消灾解厄。元辰光彩,命宫安泰。伏冀恩主鉴此愚忱。据情启奏。俾得病躯健全身早平安。灾随电扫,福同云生。无任恳祷之至。瞻仰之至。
天运 年 月 日***(施术者法名)
九叩上申。
——————————————————————————————————————————————————————————————
消前世冤孽疏文
**省**县(市)居住弟子***(施术者法名)谨以素筵、鲜果、香花、清酒之仪。敬献于
九天司命真君。
先天豁落灵君。
文昌梓潼帝君座前,伏以,神恩广大无感不通。圣泽巍峨有求皆应。稽查善恶之权。主司功过之柄。窃念弟子宿孽未除业障缠身。梦想颠倒。运命频年多乖。丛集愆尤冤孽前世所结。或多杀生灵。或多亏阴骘。以致到处不谐。莫知所自。伏乞***(供俸主神的坛既称堂,如供俸三清,就称三清堂)飞鸾启示。
始知帝恩开施格外。 普度洪慈。故虔心发愿。***(施术者法名)谨为弟子求消前世冤孽。并解当世业障。伏冀恩主鉴此愚忱。据情启奏。俾得罪业消除,转祸为祥,身心安泰,诸患不侵,无任恳祷之至。瞻仰之至。
天运 年 月 日***(施术者法名)
九叩上申。
————————————————————————————————————————————————————————————————————————————————————————————————————
等等
4. 汉朝诏书怎么写
诏书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诏字。秦王政统一六国,建立君主制的国家后,自以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号称皇帝,自称曰朕。并改命为制,令为诏,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汉承秦制,唐、宋废止不用,元代又恢复使用。明代用诏书宣布重大政令或训诫臣工。
诏书有一定的格式,起首句一定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结尾语为「布告天下,咸使闻知」或「布告中外,咸使闻知」,中间则叙述诏告天下事件的内容。诏书由内阁拟稿,经大学士定稿进呈,皇帝批阅后,以墨笔楷书,由右至左直写,写在大幅黄纸上,中间及纸张接缝处钤「皇帝之宝」玺。制作完成后的诏书称为「诏黄」,以极其隆重而繁复的礼仪,送至天安门城楼上宣读,象征著布告天下。宣诏礼成,由礼部接诏,立即誊写或雕板印刷多份,由驿道分送各地,再由地方官员接诏、宣诏。誊写的诏书,称为「誊黄」,雕板印刷的诏书,称为「搨黄」。 注:“奉天承运皇帝”为一个词,奉天承运为皇帝的修饰定语。 注:以上为清代诏书格式,清代之前,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格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开头是从明朝才开始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