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拢字的笔顺怎么写
笔画:横、竖钩、提、横、撇 、竖弯钩、撇、点。
拼 音: lǒng
部 首: 扌
笔 画 :8
释义:
〈动〉
1、(形声。从手,龙声。本义:聚合,合拢)
2、同本义
拢万川乎巴梁。——郭璞《江赋》
又如:拢钱
3、总计;合计 。
如:拢一拢帐;拢统(总共)
4、梳理;整理
[湘云]便在石蹬上重新匀了脸,拢了鬓,连忙起身,同着来至 红香圃中。——《红楼梦》
5、傍靠
知郎旧时意,且请拢船头。——《乐府诗集·丁仙芝·江南曲》
又如:拢家(回家);拢岸;拢船(撑船靠岸);拢边(靠近旁边)
6、接近 。
如:拢帐(走近)
7、弹奏弦乐器的一种指法。用指在弦上上下按捺
轻拢慢捻抹复挑。——白居易《琵琶行》
组词:
1、围拢
造句:人们纷纷围拢起来,其中一个叔叔用手机报警,大约过了10分,一辆救护车飞驰而来,自行车上的人被抬上了担架,送往人民医院。
解释:从四周向某地点集中:大家~一点,好听老师讲解。
2、合拢
造句:在电脑荧幕上,一份详细的美国地图出现了,一个标记从西边移动过来,慢慢向一个地址合拢,然后停止移动,锁定在一个精确的地址处,发出嘟嘟声示意。
解释:合到一起。
3、聚拢
造句:这一下大家都有事情可做了。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健谈,可是每个人都会吃;大家一看见那大堆大堆美丽的葡萄、油桃和桃子,一下子就聚拢来围着桌子坐下。
解释:聚集。
4、收拢
造句:一个分为五部分的网子收拢着食物,以防止食物包裹在微重力作用下从橱柜中飘逸出来,同时又能让人看见里面的食品。
解释:(1)把散开的聚集起来;合拢。(2)收买拉拢:~人心。
2. 拢的笔画顺序怎么写
“拢”共8划,横、竖钩、提、横、撇、竖弯钩、撇、点。
拢 [lǒng ]:1.凑起,总合:拢共。拢总。归拢。2.靠近,船只靠岸:拢岸。拉拢。 3.使不松散或不离开:收拢。拢音。把孩子拢在怀里。 4.梳,用梳子整理头发:拢一拢头发。 5.合上,聚集:她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拢岸 [lǒng'àn ]:将船只靠岸
拢共 [lǒnggòng]:总共
拢子 [lǒngzi ]:有细密小齿的梳子
围拢[wéilǒng]:从四周向某地点集中
合拢[hélǒng]:合到一起。
3. 钢笔行书继怎么写
(一)点1.带勾点 是由点带出勾挑,如“不”字,目的是牵引下一字。
写法是先顺势写长点,用笔要由轻而重、由左而右,勾时再用力顿一下,然后迅速向左下勾出。带勾点要有一定的弯势,不能生硬僵直;线条要遭劲流利,不能软弱迟疑。
2·带下点 是指上下两点一笔带下,如“淤”(于)字。写法是落笔写上点,用力顿一下,再提笔写下点,最后再用力顿一下,迅速勾出。
上点略侧,下点稍平,上下点之间,用一细细的牵丝相连。使上下连贯、粗细分明,有形态、有动势。
3.带右点 是由左点带出右点,如“以”字。写法是用笔轻落重按先写左点,然后提笔写右点,略顿一下用力向右上趯出,趯勾要短小。
写带右点时左点要大右点要小,如两点差不多大,就缺少变化。 4.合二点 是指左右两点相呼相应,如“六”字。
写法是轻落重按写左点,然后用力向右上勾出,再顺着勾势写右点,最后用力向左下撇出。合二点虽然中间没有牵丝相连,但要一气呵成,左点与右点之间应左高右低,遥相呼应。
(二)横1.下勾横 是指横画下面带勾,如“然”字。“然”字下面本来是四点,现改写为一横画,是采用了草书写法。
写法是落笔略顿,再向右写横,至末端用力折笔向左下勾出。 2.上挑横 是指横画上面带挑,如“古”字。
写法是在写好一横后,再用力一顿翻笔上挑而出.上挑横与下勾横不同处是末端收笔的方向不一样,前者上挑,后者下勾;上挑是为了顺势写上画,下勾是为了开启下笔。 (三)竖1.悬针竖 是指竖画下面尖尖的如针倒悬,如“半”字。
写法是落笔略顿,接着由上而下、由重而轻写竖画。悬针竖要如针垂直端悬,不能东斜西倒。
2.垂露竖 是指竖画下面不失如露水倒垂,如“申”字。写法是落笔略顿,接着由上而下写竖画,至末端再略顿一下,回锋收笔。
垂露竖的两端用笔重而中间用笔轻,两端书写速度慢而中间书写速度快,竖中带挺呈曲势,如人挺立,显得精神饱满。3.曲勾竖 是指竖画下端带曲勾,如“抑”字。
写法是写好一竖后,末端收笔时顺势向左下迅速勾出。曲勾竖的竖中略带曲势,并非一味地端直。
4.仰勾竖 是指竖画下端带仰勾,如“隆”字。写法是落笔写竖画,至末端再用力向右上勾出。
仰勾竖与曲勾竖的差别是前者仰勾向上、由左而右,后者曲勾向下、由右而左;前者是承上笔,后者是启下画。
(四)撇 1.回锋撇 是指撇画下端回锋向上,如“化”字。写法是落笔稍重,随着向左下写撇,至撇尾再回锋向上收笔。
因为撇尾回锋收笔,并非出锋收笔。所以撇尾不失而圆。
2.挑脚撇 是指撇画下端挑脚向上,如“今”字。写法与回锋撇同,只是收笔时挑脚而出呈勾状。
一般说,回锋撇往往是撇后写竖,笔势角度小,挑脚撇往往是撇后写捺,笔势角度大。 3.斜撇斜 撇是楷书写法,撇端尖尖的,如“余”字。
写法是落笔稍重,然后逐渐提笔向左下撇出,撇时要轻灵不要迟疑,而且力要送到撇尖。 4.平撇 平撇在字头,短小而平,如“重”字。
写法是落笔重,略顿,随后提笔迅速撇出。平撇的形态有点象鸟啄,短小尖锐。
(五)捺1.斜捺 是指捺画斜而长,如“秦”字。斜捺在汉字中往往与斜撇相配,如同人的左右手。
写法是顺着撇势轻落笔,略横行,接着转笔向右下方写。捺时要稍用力,随即向右平捺出。
斜捺的形态是一波三折,故又称“波画”。 2.回锋捺 是指斜捺的捺脚收笔处不是出锋而是回锋,如“天”字。
写法与斜捺同,只是最后回锋收笔,露出下尖勾,目的是为了书写下一字。 3.反捺 是从斜捺、回锋捺变化而来,如“木”字。
写法是轻落笔,触纸后徐徐用力向右下行笔,然后用力向左下勾出。 4.圆曲捺 是指游水捺的三弯处圆曲如环。
写法是先落笔写一点,接着顺势写一竖,再提笔向右拐弯,然后回锋或藏锋收笔。写回曲捺要注意两点,一是拐弯要圆曲不能生硬,二是捺尾要圆浑不能尖利。
5.平捺 在字的下面起托的作用,因比字头或字中的斜捺角度较小波画较平而名之,如“之”字。写法是回锋落笔,略横,随着向右下用笔,然后用力平平捺出。
平捺与斜捺一样,形态是一波三折,有一种流动的势态。 6.挑勾捺 是指平捺的捺脚上挑,如“超”字。
写法是写好平捺后,捺脚不平出,而是顺势上挑成勾状,目的是为了便于写“走”字里面的部分。挑勾捺其实是在平捺快写后顺着笔势自然形成的一种写法,不可勉强为之。
(六)挑1.短挑 是挑画的一种,线条短小,如“地”字。短挑在行书中是承着其他点画书写而出,短小精锐,恰似一把短剑。
写法是落笔后略顿,随即逐渐提笔用力挑出。 2.撇折挑 是指撇和挑连写,如“福”字。
写法是先写一撇,然后折笔用力向右上迅速挑出,撇折挑要注意折处,书写时点画务必交待清楚,不能含含糊糊,拖泥带水。(七)勾1.蟹爪勾 是指竖勾屈曲似蟹爪,如“寺”字。
写法是先写竖画,然后转笔向左行笔,再翻笔向上勾出。蟹爪勾是竖勾的变化写法,形态优美、线条雄健、气势酣畅。
2.戈勾 即戈字勾,如“戊”字。写法是侧锋落笔,然后纵笔而下,勾时用力翻笔向上勾出。
戈画平中带弧有韧劲,刚中含柔见纵势。 3.背抛勾 是指从背面反抛勾出,如“夙”字。
写法是顺势写上横画,拐弯时折笔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