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风 是谁写的,主要的内容是什么
不是西风,是西风颂
西风颂是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著作
这首抒情的短诗是诗人最著名的诗篇.
诗中借西风横扫落叶的威势来比喻革命力量扫荡反动政权,又借西风吹送来种子类比喻革命思想的传播,寄托诗人对于未来的希望.
诗的末尾,诗人发出了响彻世界的语言:
"西风啊,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
简短的诗句,写出了严冬过后,春天必将到来的自然规律;同时蕴藏着深刻而坚定的乐观主义思想.
最后的诗句,常常被人借鉴使用.
2. 西风胡杨的感悟怎么写
读了北京晨报上刊载的《西风胡杨》,我落泪了,为胡杨,为那抵挡茫茫大漠,守护戈壁滩上芸芸生灵而默默奉献的胡杨林,为那如胡杨一般默默守卫祖国西域边陲的生产建设兵团。
我本是兵团的子弟。 “金黄之美,属于秋天。
凡秋天最美的树,皆在春夏时节显得平淡无奇。可当严冬来临时,一场凄雨击打,跟着一场霜风。
棵棵秋树积聚饱满的美,突然迸发出最鲜活最丰满的生命。 这秋树,成了人们心中的诗,成了人们梦中的画,而金秋的胡杨,便是这诗画中的灵魂。”
胡杨的维语名为“托克拉克”,意思“最美丽的树”。其实,在大城市的人看来,胡杨并不美。
在大漠朔风的亿万年的蹂躏下,胡杨大多树皮粗糙、树干弯曲,形如驼背老人。印象中,漠漠守卫西域边陲的父辈们,相貌大多如如胡杨一般其貌不扬,也都有如胡杨般顽强的生命力。
抚摸着他们粗笨的大手,也正如抚摸胡杨嶙峋的树皮,绝找不到丝毫照片中英俊潇洒的痕迹。在西域边陲,生命存在的本身,便已经是奇迹。
驻疆部队屯垦戍边的生活中的艰难与苦,则接近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接近“创世纪”一般的史诗。美丽的故事不一定有美丽的主角。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
背后的芸芸众生,是他们生下来活下去斗到底的唯一意义。” 戈壁滩上树木无多,最常见的便是胡杨。
小时候家住地附近便有胡杨林,常听老人们说起,当年将兵团安置于此处,就是因为这片胡杨林。兵团驻扎伊始,衣食住行全离不开胡杨:胡杨木质坚硬,是最好的建筑材料;它的树叶,营养丰富,也是牛羊爱食的饲料。
胡杨最大的特点便是会“流泪”。艰难的环境常常会赋予人更深刻的内涵,常年在干旱的环境下生长,胡杨的体内会蕴集大量的水分,一旦树皮被划破,胡杨体内的水分会自动从“伤口”渗出。
老人们都说,胡杨是爱动感情的树。 胡杨的“眼泪”流出后会很快变成一种结晶体,叫胡杨碱,也可以食用、洗衣服。
我自己就吃过用胡杨碱发酵后蒸出的馒头,真香甜!后来为了发展生产,当地还专门有工厂利用胡杨碱制肥皂。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
……它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它们让战友落泪,它们让敌人尊敬。” 在茫茫戈壁,参天的古树,几乎就是兵团孩子们心灵中的神。
兵团子弟多少都沾染了当年领头人王震的“胡子”气,尚勇斗狠,打架至头破血流是家常便饭,然而,即使是品行最恶劣的少年,也绝不会恶作剧到毁坏树木,更不会有人去碰这浑身是宝,连眼泪都为他人所流淌的胡杨。 “胡杨林是硕大无边的群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是典型的东方群体文明的构架。”
儿时常听老人们提起,战死沙场的勇士,灵魂会化作胡杨。从小读书,最喜欢的读的就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故事。
父亲曾说过,王震将军入疆之后,曾经祭祀过清代大将兆惠的坟墓。读了《清史稿》,才知道兆惠将军是最早的反疆独的清代爱国将领。
据说,当年兆惠帅军出塞时,领兵的将领不少还是颟顸无知的书生,直至到了新疆,还有人在寻找早已湮灭的龟兹、高昌王国。兆惠的大军,就是在对新疆几乎一无所知的条件下,在茫茫戈壁,与分裂祖国的叛徒展开了长期的殊死搏斗。
当年在胡杨林中嬉戏之余,我常常在猜测,这一棵棵的胡杨,哪一棵是兆惠率领的绿营勇士?哪一棵又是左宗棠帐下的湖湘儿女?回想当时,我常常嘲笑自己的幼稚。无论来自何妨,勇士的英灵早已化为胡杨,紧密团结,不可分割。
祖国不容分裂,民族必须团结,华夏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也正如胡杨一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离开家乡的时候,我知道了一个数据:塔里木每年的降水量不足二十毫米,而每年的蒸发量则达到了三千多毫米。
蒸发量是降水量的两百倍左右。 奉献多余索取,这,正是胡杨的精神。
“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 又及: 早就想为胡杨写点什么,可惜我的笨笔,没办法描写胡杨。
在这个商品大潮高涨,眼球经济泛滥的时代,能关注貌不惊人的胡杨的人不多,肯为胡杨树碑立传的更是少之又少。据说文章的作者潘岳先生还是国家环保总局的副局长。
这样的高级干部能够如此感情真挚的用自己的笔来描写胡杨,这不能不增添一份我对作者的敬意。
3. 西风胡杨的感想怎么写
西风胡杨每天和沙子为伴,与狂风做友。默默无闻地耸立在沙漠中。他用自己粗壮的身体,抵挡了一次又一次的风沙。虽然斑斑盐碱深入骨髓,即使滚滚黄沙铺天盖地,可他就像一道坚韧不拔的屏障站在沙漠的前方。他前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后方却是青山绿水的村庄。他将荣华富贵都给了牡丹,炎炎骄阳都自己抵挡。
胡杨的命运并非像我想象的那么美好。由于胡杨的坚韧、挺拔,保护了大量的动植物,孕育了整个西域的文明,可拓荒与战争破坏了胡杨的生存环境。现在,那些曾经被胡杨呵护过的上游人民却又拦水造坝,使胡杨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关头。看到这里,我不禁思绪万千。胡杨的这种为大自然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为它遭受这样残酷的命运而感到可悲。我真希望上苍能够再赐点水给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