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苑的苑姓宗祠通用联
苑侯启姓;
大夫流芳。
上联:商高宗之子封苑侯,其后以爵号为姓。下联:春秋齐大夫苑何忌,苑姓始祖之一。
进士出任书记;
舍人熟知梵音。
唐朝进士苑咸,官司经校书中书舍人。
胶州荣膺吏目;
武强誉号青天。
明朝苑藩,任胶州吏目,人号苑青天。
源于商代多惠泽;
望出范阳留新声。
指苑姓源流和郡望。
风雨烟霞,称言扬手笔;
廉公勤慎,纪沂水功劳。
上联:唐朝苑论,与人交往,质直而不犯;在同群之列,以诚信闻名;量其志,知达于昭代:究其示,辨其胜于太常。柳宗元敬之,拜为兄,以比韦执谊。下联:元朝苑华,仁宗时任沂水县尹,有治绩.
我国的姓大都来源于商朝(公元前的17世纪初至公元前11世纪),据《史记殷记本记》说:“商子孙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后来,又以分封的地名、爵位为姓,有的以族名为姓,以上辈的名和字为姓等等。中国的姓氏来源十分复杂。据《中华姓氏大辞典》记载,我国56个民族的姓氏已达11969个。单字姓约有5313个,还有双字姓(即复姓)4311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71个,五字姓96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现用姓氏大约仅有3000多个。其中,大姓人数越来越多,小姓、稀姓人数越来越少,甚至最后消失,这是世界各地姓氏进化的普遍规律。在以赵姓为首的《百家姓》中,苑姓没有位置。在《新编百家姓》(1995年明天出版社出版)和《千家姓查源字帖》(1988年1月赵嘉树、舒雁编著)、《百家姓探密》(黄节原著)、《贵姓何来》(1985年8月徐俊元三人编著)等书中都有苑姓。《新编百家姓》中,汇总了姓氏460个(其中复姓52个),苑姓居386位,这说明在我国诸多的姓氏中,苑姓也列为人数较多的大姓之一了。
2. 苑字的繁体字怎么写
就是“苑”,不信你看:
苑
yuàn
〈名〉
(形声。从艹,夗(yuàn)声。本义:养禽兽植树木的地方。后来多指帝王游乐打猎的地方)
同本义 [gardens]
苑,所以养禽兽囿也。——《说文》
养牛马林木曰苑。——《三苍》
有垣曰苑。——《字林》
值林为苑。——左思《吴都赋》。刘注:“有木曰苑。”
泛指园林,花园
会幸苑中。——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又如:苑囿兵(禁兵);苑马(苑囿和马厩;亦指苑囿中的马)
[学术、文艺]荟萃之处 [centre(of art and literature,etc.)]。如:文苑;艺苑
姓
3. 苑姓的宗祠通用联
苑侯启姓;
大夫流芳。
上联:商高宗之子封苑侯,其后以爵号为姓。下联:春秋齐大夫苑何忌,苑姓始祖之一。
进士出任书记;
舍人熟知梵音。
唐朝进士苑咸,官司经校书中书舍人。
胶州荣膺吏目;
武强誉号青天。
明朝苑藩,任胶州吏目,人号苑青天。
源于商代多惠泽;
望出范阳留新声。
指苑姓源流和郡望。
风雨烟霞,称言扬手笔;
廉公勤慎,纪沂水功劳。
上联:唐朝苑论,与人交往,质直而不犯;在同群之列,以诚信闻名;量其志,知达于昭代:究其示,辨其胜于太常。柳宗元敬之,拜为兄,以比韦执谊。下联:元朝苑华,仁宗时任沂水县尹,有治绩。
4. 挽联怎么写
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它是对死人哀悼,也是对活人的慰勉,有其社会性,也有其时代的代表性。
挽联要有真实性、不能把挽联写成通用联,挽联即是办理丧事或祭祀先人时所要用到的一种形式,其主要的作用是哀悼逝去之人,表达对逝去之人的一种敬意与怀念等。
中文名 挽联
外文名 WanLian
注释 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
作用 哀悼逝去之人
特点 写挽联应该是立意积极的,与时代精神合拍的,对人民起正面作用。在写作中要求有针对性、真实性、不能把挽联写成通用联,既适用于张三,也适用于李四;并要有艺术性,讲求对仗,讲求平仄,讲求技巧,作到言简意赅,一语千韵,使人过目难忘。
挽联
书写方法
挽联可以写在长幅白纸上,也可以写在长幅白布(绢)上。
挽联:虽故犹生
也有的地方是直接用老式的订被套的,被套心的那块布做挽联。
挽联是集体或个人哀悼逝者,治丧和祭祀时专用的对联。一般分上下联,表示逝者的生平、成绩和美德,以及他的死亡对后人的影响等。
上下联之间讲求对仗,讲求平仄,辞意相对相辅,句式仍要对偶,字数相等。 书写挽联的字体可以是正楷、行书、行草,也可以是隶书和篆书等,但以多数人能够辨认为好。挽联可以写在长幅白布(绢)上,也可以写在上长幅白纸上。可贴在追悼会会场两侧、花圈上、门口、骨灰盒两侧。
花圈和祭幛上的挽条分上下两条,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 上联常用“悼念XXX”,“沉痛悼念XXX”,或“某某某千古”;下联常用“XXX敬挽”、“XXX泣挽”、“XXX拜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