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风水有写字当符令的说法,符令是什么
符令是由“符头”“符身”“符胆”“符脚”等组成。
若以符令引喻为人的话,符头好比一个人的头;主事神佛就好比一个人的思想和心脏;符腹就好比一个人腹部的肠胃,是我们书明符咒作用的地方;符脚就好比一个人的脚;符胆就好比一个人的肝胆,一个符令若没有符胆就好像门没有锁一样,坏人都可以随便进入。因此,符胆对符令而言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符头,符头所呈现的形状有几何图形、画像、组合秘字、敕令及主事神明等,主事神明的名称大都列在符头,但也有列于符身当中。自古以来,符咒派别不少,但各拜其祖师,有所不同,就因为如此其符头的暗号也有所不同。
如许多符上常见的“三勾”就是代表三清(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或三界公(城隍、土地、祖师)的记号。下笔书此“三勾”时应暗念咒语:“一笔天下动;二笔祖师剑;三笔凶神恶煞去千里外。”
一笔一句须恰到好处,就是所谓的“踏符头”。 “符头”也有敕令,雷令等等,其种类繁多,因教派不同有所差异,一般请神,调兵遣将,多书以“敕令”为符头。
如无“三勾”三清符号时,必须咒日“天圆地方,律令九章,吾令下笔,万鬼付藏。”即可。
符头的主事神明是符法力的主要来源。 符身,由此处可解此符的功用,要用于何事、作用、斩妖除邪或镇宅,取腹内的组成亦有以秘字、复字或图形代替之情形。
符胆,符胆是一张符的灵魂,是符的主宰,一张符能否充分发挥效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符胆镇守其中。书符一般都称为入符胆,入符胆的意思就是请祖师(神明)镇座这一张符令之内,把守此符的门户。
符胆大都折叠于符脚上,竖其力量和保其秘诀之意。一般常见的符胆是“罡”字,也有“井”字,也有“马”字,“化”字等不胜枚举。
符脚,又叫“叉符脚”,用已结束符胆,结束一张符的书写手续,它也有点极重要的地位。
2. 解符令的符
符
拼音: fú , 笔划: 11
部首: 竹 五笔: twfu
基本解释:符
fú
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虎符。符信。符节。
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符号。音符。
相合:符合。言行相符。
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图形或线条:符咒。护身符。
古代称祥瑞的征兆:符瑞。符应(yìng )(指天降“符瑞”,与人事相应)。
姓。
笔画数:11;
部首:竹;
3. 道教的令牌中有什么符令
令牌是道教斋醮 科仪中常用法器。
道教法器令牌起源於中国古代军队发号施令用的虎符。 《道书援神契》有「令牌」项称,「《周礼》,牙璋以起军旅。
汉铜虎符上圆下方,刻五牙文,若垂露状。背文作一坐虎,形铭其旁曰:如古牙璋,作虎符。
近召将用令牌,此法也。《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中有五雷号令牌的图文。
其图之正面雕有龙蟠剑身,背面有雷令符文云:右令牌,取雷击枣木造成,长五寸五分,阔二寸四分,厚五分。选择吉日,依式造之,四侧周围刊二十八宿名,以锦囊盛之。
法师在科仪行法时,於法坛上敲击令牌,依恃祖师名号,发令,呼风唤雨,召神、遣将,或降临法坛,或护送亡魂,或驱邪镇魔. 自古以来,「令牌」属於机密之一,一向是不公开的,有「令牌」的一定是受籙的大法师,而「令牌」又分等级,要看属那一天宫,那一派的令牌,这其中的差别甚大。 全面记载道教令牌的是《道法会元》,该书卷五七有“论令牌”一节,是讲授使用令牌的原因,怎样制造令牌,祭令牌的方法。
“凡行五雷大法,申发表章,祈晴请雨,止风祷雪,驱役神鬼,扫除妖气,行符治病,差使符吏,若不申明号令,则将帅不行,吏兵不肃。五雷大法中,若不师受法令,何以驱使鬼神、祈晴祷雪。
上则误太上之法,下则误生灵之望。” 这就是说,在道教思想意识中,于施行五雷大法的法事活动中,无论是向神界申发表文章奏等道教文书,还是祈晴请雨、止风祷雪,或者是驱役神鬼、扫荡妖怪邪气、发符治病、差遗符吏,法师都必须使用令牌来发号施令。
若不如此,就无法申明号令,诸神将帅不会依科行事,有关吏兵也不会整肃听命。因此,该文强调,如五雷大法中没有法师施法发令,就不能驱役神鬼、祈晴请雨,上则违背太上之法,下则失生灵之望。
由此可明《道法会元》所述施行五雷大法,令牌是不可或缺之法器。此处所说的令牌实际就是雷法中施用的五雷令牌。
该文述及制造令牌方法,云:“凡欲造令牌,先选吉日,斋沐身心,奏闻上帝,申牒雷霆所属去处讫。用枣木节,或石榴木,或柏木,馀木不可用,长三寸,阔二寸九分,上圆像天,下方像地。
於甲乙日采木,庚辛日造,壬癸日黑书、丙丁日朱书上面五雷号令四字,逢丁日命工斋戒开之,用皂纱袋之。”(注:清微派则有独特的选木及采木的讲究) 法器规格 道教的令牌多以木材或金属制作,长方形 ,块状,六面均雕有或铸有图形和文字。
明代《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中有五雷号令牌的 图文。其图之正面雕有龙蟠剑身,背面有雷令符文云:右令牌,取雷击枣木造成,长五寸五 分,阔二寸四分,厚五分。
选择吉日,依式造之,四侧周围刊二十八宿名,以锦囊盛之。道 士在科仪行法时,常於仪坛上猛击令牌,以代表天神或者天师,发布号令,呼风唤雨,召神 遣将,或降临法坛,或护送亡魂,或驱邪镇魔。
道教修道,召神请将,一定要用「令牌」,这「令牌」是一切法均要施用的。「令牌」相当于开车的「匙锁」,等于是法旨一般,请神召将时,将「令牌」拱起,双 手结斗印或双白鹤诀,将「令牌」夹住,或供在法案之上,或神将未至,可将令牌击法案三声,一般的神将就得喼喼前来听令。
我国道教中的一种法器 令牌是我国道教的诸多法器中的重要一种。道教的令牌多为木制,其形状是顶端为弧形、下端为直线形的长条状,取意“天圆地方”。
明代《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中对令牌的样式作了介绍:。其图,正面雕有龙蟠剑身,背面有雷令符文。
并有文字说明:“右令牌,取雷击枣木造成,长五寸五分,阔二寸四分,厚五分。选择吉日,依式造之,四侧周围刊二十八宿名,以锦囊盛之。”
翻译为白话文,意思就是:“令牌是用雷击过的枣木制成,长16.5cm,宽8cm,厚1.7cm。应选择黄历上的吉日,按照道教的仪轨来制造,令牌的四面雕刻二十八星宿的名号,制好后应放在锦囊中收藏。”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道教对于令牌的尊重,即便平时也应必须恭敬地保存好。 其含义借鉴了令牌在古代军事上的用途,把它作为道士在举行法事时号令鬼神听从自己命令的象征,举起令牌高呼,就表示可以召唤相应的“天兵天将”来到法坛供自己差遣;放下令牌猛拍桌面,就表示对鬼神下达命令。
据说,如果道士在法坛上召神未至,就可以猛拍令牌三下,通常被召唤的神将就得赶紧到坛听用。 按照道教仪轨,法坛上通常至少应陈列:宝剑(桃木剑)、令旗、令箭、令牌、天莲尺、镇坛木这六大基本的法器。
在正一派道士举行授箓仪式时,在授予箓生(即新晋的道士)法名、神职,并颁发职牒、符箓的同时,通常也会发给新晋道士这几件法器。 道教令牌通常由雷击后的枣木制作,上面会篆刻上各种与雷霆有关的符号、符箓、图画,并通常会标明此令牌的作用,如“天皇敕令”等等。
又称为“五雷令”或“五雷令牌”。 祭令牌的方法 在道教文献中,较早且比较全面记载道教令牌的是《道法会元》,该书卷五七有“论令牌”一节,是讲授使用令牌的原因,怎样制造令牌,祭令牌的方法。
其云∶ 凡行五雷大法,申发表章,祈晴请雨,止风祷雪,驱役神鬼,扫除妖气,行符治病,差使符吏,若不申明号。
4. 道教中有勒令、敕令和赦令三种符令吗
道教只有敕令。没有勒令和赦令。
1.勒令,是警告的意思,和道教没什么关系。
举例:刘知几《史通·忤时》:“以仆曹务多闲,勒令专知下笔。”
2.敕令,是法旨、符咒,这个道教文化中是有的。也有君王颁布的发令的意思。
举例:《汉书·韦玄成传》:“初,玄成兄弘为太常丞,职奉宗庙,典诸陵邑,烦剧多罪过。父 贤以弘当为嗣,故敕令自免。
3.赦令,是赦免的意思。出自《史记·孝武本记》。
举例:《史记·孝武本纪》:“复博、奉高、蛇丘、历城,毋出今年租税。其赦天下,如乙卯赦令。”
扩展资料
1.敕令:
名词:三清天尊下达的法旨圣谕。
动词:道教符箓法篆书写的命令。
2.勒令:用命令的方式强制人做事。
3.赦令:古时君主发布减免罪刑或赋役命令。
参考资料:敕令_搜狗百科
勒令_搜狗百科
赦令_搜狗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