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前写长江后写明月
出自 苏轼《前赤壁赋》, (逝者如斯一句则引自《论语》)「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是指古往今来虽不断有人逝去,但薪火相传, 人类并不会因此绝迹,正如长江之水, 几千年来川流不息, 不曾有一日停顿, 遑论消失「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是说人一生高高低低、时来运去一如月亮的盈亏一样,虽然时而圆、时而缺,但归根究底始终是周而后始, 并没有真正的消长.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到生命受时空的规范而心中郁闷, 於是以水、月为喻, 说明「变与不变」之理, 以此自解:从「变」的角度看: 天地流转不定, 万物不停在转变, 事物根本没有一刻是相同的, 现在是这样子, 一会儿后已是另一样子, 正如长江之水不停东流、月亮盈亏不停互转. 所以根本不必感伤时光流逝或慨叹事物变迁, 因为亿万年来本就如此.从「不变」的角度看: 长江之水滚滚而去, 但却川流不息, 未曾有枯乾的一日. 月亮虽有圆缺, 但一样圆而缺、缺而圆,不会停下. 人也一样, 旧人去, 新人来, 新陈代谢后浪推前浪. 而且人的得失也一样, 虽然没有永远的富贵, 但也没有永远的困苦, 所以不必患得患失, 任自然而行便可.。
2. 阴阳地消长是怎样的
阴阳互根互用,阴阳双方既对立又关联,谁也离不开谁。
相互依存的阴阳双方,表现为相百互滋生和助长,这就是阴阳互用。中医认为,气能生血,血能养气;气属阳、血属阴;气和血之间存在相互滋生和助长的关系。
阴阳消长,对立互根的阴阳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出于不断的消减和滋长度中。夏至6月下旬白天最长,夜晚最短,是阳气最盛的时期,冬至是一年四季中阴气最盛的时期。
阴阳不是单独存在版的,而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冰属阴,给它一堆火,融化之权后变成开水,就属阳了。
早餐的太阳照射大山,山的东面属阳;到了傍晚,太阳从西边落下,山的西面就变成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