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文摇酸枣怎么写了
我的家乡地处沂蒙革命老区的五莲县。在这里,你会惊奇的发现随处都是酸枣树。
暮春时分,千姿百态的酸枣树经过春的洗礼,终于羞羞答答冒出黄绿色的嫩芽,就象稚童睁开那睡意朦胧的眼睛在眺望这生机勃勃的世界。在绿色葱郁的世界中别有一番韵味。
初夏,酸枣树上争先恐后的开满了淡黄色的小花。每朵花的中间都有一粒黄白色、小米粒大小的酸枣。小小的花朵渐渐凋谢,象大米粒大小一样绿绿的小酸枣便挂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爱抚下一天天长大。
到了秋天,酸枣陆续成熟了,你看,那紫色、橙黄色、深红色的酸枣在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明亮,像玛瑙、似珍珠般点缀着百花凋谢的原野。不艳也不俗,美的自然,美的朴实,成为秋天一道亮丽的风景 。
吃酸枣可是极其快乐的事呦!把又红又大的酸枣放在嘴里,一咬,酸酸的,甜甜的,刹那间唾液充满舌底,一直酸到心里,甜到心底。
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酸枣树随身一变成为“摇钱树”。那清香醇绵的酸枣茶已成为家乡的特产;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酸枣汁销往全国各地;那形状各异、千奇百怪的酸枣根,经过家乡人勤劳智慧的双手,加工成艺术品漂洋过海走进千家万户;那小小的酸枣花也为家乡奉献着清香四溢的酸枣蜜;就连酸枣核也是一种常有的中药材呢!
土生土长的酸枣树为家乡的人们默默的奉献着全部。如今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齐宽敞的房屋拔地而起,家家都买了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电脑也走进了许多的家庭。乡间的柏油路上时不时飞驰着家庭轿车。家乡人的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生活越来越美好。
2. 【《峭壁上的树》阅读答案1.选文从前四段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酸枣树生
1. 选文前四段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酸枣树生存条件的恶劣?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 从第五段中找出具体体现“不鄙位卑,不薄弱小”的语句,用横线在原文上标出.3. 文中“像俯冲搏猎的雄鹰”,“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像万仞峭壁的灵魂”,其中加线的“雄鹰”.“风景”.“灵魂”分别指什么?4. 写出本文的行文线索.1. 酸枣树生长在峭崖壁缝上的一捧贫脊的泥土中;受到风雨、云雾、霜雪、雷电的欺压.2. 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3. 酸枣树的种子;故乡峭壁上的酸枣树;小酸枣.4. 酸枣树的成长经历.。
3. 枣子的枣怎么写
枣 【zǎo】Chinese date;会意。从双朿(cì)。朿,木芒。枣树多刺。本义:枣树 枣,羊枣也。――《说文》 枣有十一名,羊枣其一也。――《尔雅》 衣巾落枣花。――宋·苏轼《浣溪沙》 枣树所结的果实。[date] 枣文字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诗·豳风·七月》 梨栗枣柿。――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枣核(枣子的核);枣菜(枣子与蔬菜);枣脯(枣子制成的果干);枣榛(枣子与榛子);枣实(枣子);枣蔬(枣子与蔬菜)。 落叶灌木或乔木,枝有刺,叶卵形,开小黄花,核果称“枣子”或“枣儿”,椭圆形,熟时红色,可食:~红。~泥。囫囵吞~(喻读书等不加分析辨别地笼统接受)。
郑码:FLTD,U:67A3,GBK:D4E6
笔画数:8,
部首:木,
笔顺编号:12523444
4. 求散文《酸枣》原文
酸 枣
——萧畅
老余是个“业余画家”,在退休部门工作,平时爱在废报纸上涂涂抹抹的,谓之练笔。最喜欢画的有一样:枣。活鲜鲜,水灵灵的,看的人都叫好。但好归好,人们都认为那是玩玩而已,老余混得不怎么的。
老余的老婆待岗多年。所谓待岗,就是拿点基本生活费,没事儿待在家里。有好心的人眼见着一个两个解决了工作,劝老余,你为啥不找找呢?老余平时并不喜欢找人,也想到待岗也不只是他们一家,还有很多人,何况他上岗好歹能养一家老小。
就这样过了许久,直到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机关改革风暴。这风暴不得了,席卷公司上下,先是中层干部竟岗竞聘,再是一般干部竞岗竞聘。老余是个搞服务的干事,自然在一般岗位的竞聘之列,但他那个部门,同时还有好多位借调过来的人员,一起抢那部门唯一的干事岗位。老余不是担心自己没实力,而是没背景,老余就在改革的煎熬中苦度……
之后,老余擦了把冷汗,那个岗到底给了他,而所谓的改革并没有减掉一个冗员。此后,老余象做了亏心事一样埋头工作,把所有惊吓都忘记了。这一天替老婆领生活费,发现,老婆单位几乎所有待岗人员都在这次风暴中安排了工作,而他老婆没有。有人说,你为什么不找呢?
老余这个懊恼就没法说了,全是因为当时急自个儿急晕了,没顾及老婆的事儿。
老余单位对于困难职工每季度要给予象征性的补助,家庭情况老余有老有小有待岗,是属于比较困难的,老余却一直没有领过补助,也没有组织找他谈话。老余于是就问那些领到补助的人,自己够不够被补助的条件?人家笑他,个傻,你为什么不找呢?
好吧,找就找。发了狠心。
老余听说某服务部门差一个勤杂工,就找那个部门领导。老余之所以被老婆怂恿着出来找,是因为自己毕竟属机关编制,脸上熟一点。
有这回事吗?不缺人啊。那领导盯着他。
老余没想到对方第一句就这样说,自己倒没说的了。他知道告诉他内部消息的人是出于对他的同情,不会骗他的。老余于是就出来了,想,找又怎么样呢?很多事情,有条条,有框框,执行起来就不是那回事。好比老余这个部门,每年有名额给老职工疗养,但僧多粥少,名额有限,怎么办呢,文件也不下了,通知也不贴了,让知情的人来找吧。
之后,老余听说,那个勤杂工的缺留给了领导亲戚的亲戚。
好事自然也有。老余的国画《酸枣》,自费参加省里的书画比赛得了奖,并被收入某某书画作品集。这自然也是单位的一件喜事,很多人都知道了,话也传到了单位主要领导的耳中。
领导没想到老余这样的人居然也成了文化人,很不服气,加上自己也能画几笔,让人通知老余来找他,并把那幅《酸枣》带来给他鉴赏鉴赏。
老余于是挟着那幅画去了。领导展开那幅画一看,活鲜鲜,水灵灵,呼出欲出,不由暗暗点头。左边压着几枚闲章,往上看是行草的酸枣两个字,另有一行略小的字是:怎一个“枣”(找)字了得?领导不由得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