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村商业汉语拼音怎么写
农 (农) nóng 种庄稼,属于种庄稼的:务农。农业。农田。农产。农垦。农家。农忙。农民。农妇。农
村 : 村 cūn 乡下聚居的处所:村子。村塾(旧时农村中的私塾)。村民。 粗野:村野。村俗。村话。村气。
商 shāng 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计划、讨论:商量。商讨。商议。商定。商榷。商酌(商量斟酌)。相商。
业 : 业 (业) yè 国民经济中的部门:工业。农业。 职务,工作岗位:职业。就业。 学习的功课:学业。
2. 村的拼音组词音序怎么写
1、村庄
[cūn zhuāng]
农民聚居的地方。
2、村塾
[cūn shú]
旧时农村中的私塾。也叫村学。
3、村话
[cūn huà]
粗俗的话(多指骂人的话)。
4、村落
[cūn luò]
村庄。
5、村鸟
[cūn niǎo]
旧小说中用以骂人的话。鸟,用同“屌”。
6、村原
[cūn yuán]
乡村,乡间。
7、村胄
[cūn zhòu]
见“村纣”。
8、村务
[cūn wù]
乡村酒店。
9、南村
[nán cūn]
即栗里。在今江西九江南陶村西。
10、酒村
[jiǔ cūn]
指有酒店的村庄。唐 罗邺《南行》诗:“鱼市酒村相识遍,短船歌月醉方归。”
11、村伍
[cūn wǔ]
村户。古代户籍以五家为“伍”,故称。
12、村潭
[cūn tán]
村边潭水。唐 方干《送叶秀才赴举兼呈吕少监》诗:“书回册市砧应绝,棹出村潭菊未衰。”
13、村汉
[cūn hàn]
村夫,乡下人。
3. 村的拼音组词音序怎么写
村的拼音是cūn。村组词有:村落、村镇、村野、村学、村塾、撒村、村话、村步、村垣。
一、村落 [ cūn luò ]
1、村庄。
**《过五指山》诗:“车过村落地,老少夹路迎。”
2、泛指乡村,乡下。
宋·张孝祥《刘两府》:“某以久不省祖茔,自宣城暂归历阳村落。”
二、村镇 [ cūn zhèn ]
乡村集镇。
《水浒传》第六二回:“(两个公人)看看天色傍晚,约行了十四五里,前面一个村镇,寻觅客店安歇。”
三、村野 [ cūn yě ]
1、乡村和田野。
唐·刘禹锡《牛相公留守见示城外新墅兼简洛中亲故之什兼命同作》诗:“别墅洛城外,月明村野通。”
2、粗鲁;粗俗。
《西游记》第七回:“如来笑道:‘……今闻你猖狂村野,屡反天宫,不知是何方生长,何年得道,为何这等暴横?’”
四、村学 [ cūn xué ]
乡村学堂。旧时多指乡村私塾。
**《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在教育工作方面,不但要有集中的正规的小学、中学,而且要有分散的不正规的村学,读报组和识字组。”
4. 下字的拼音怎么写
“下”字的拼音是xià。
一、下的具体含义
1.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
2.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3.方面,方位:两~都同意。
4.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
5.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
6.使降落:~半旗。~棋。
7.进入:~海。
8.投送:~书。
9.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
10.谦辞:在~。~官。
11.颁布:~令。
12.攻克:攻~。
13.卸掉:~货。把他的枪~了。
14.用,投入精力:~工夫。
15.退让:争执不~。
16.做出判断:~结论。
17.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
18.用在名词后边(a.表示在里面,如“心~”、“言~”;b.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
19.用在动词后边(a.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b.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c.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
20.少于:不~二百人。
21.动物生产:鸡~蛋。
二、下的常用词组
1.足下[zú xià] 对同辈、朋友的敬称,古时也用于对上。
2.乡下[xiāng xia] 乡里,广大农村。
3.下去[xià qù] 由高处到低处去。
4.低下[dī xià] 向前或向下弯曲(身体的一部分)。
5.下午[xià wǔ] 一天当中中午到日落的一段时间。
6.下手[xià shǒu] 动手,着手。
7.水下[shuǐ xià] 水面以下。
8.下巴[xià ba] 下颌的通称。
9.下级[xià jí] 较低的级别。
5. 拼音的拼音怎么写
拼音的拼音是:[pīn yī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撰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扩展资料
中国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中华的热情,激发着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1923年8月,教育部召开国语统一筹备会,决议组织“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
1925年9月在北京的部分委员和一些语言学者自动组织“数人会”,提出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