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哭丧
哭丧就是边跳边唱孝歌,不过民族和地域不一样形式也是有变化的!
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是一种以哭的形式表达哀思的礼俗。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
哭丧的习俗哭丧时"唱"出的歌叫哭丧歌,壮族习惯是请民间歌师二人来唱哭丧歌。两位歌师扮成舅甥,一问一答,唱歌彻夜,赞颂祖先业绩,劝导后辈不忘祖恩。许多民族并有哭丧歌舞仪式。彝族人称此为"跳脚",由四人手持八卦在尸旁跳,边跳边唱孝歌,据说这样可以为死者踩平通往阴间的荆棘之路。景颇人称此为"布滚戈",要请附近各寨的青年男女同跳,通宵达旦。除此之外,还要安排两个身着长衫的男子持矛舞蹈,绕竹幡作刺击状,以示驱邪。最早由执绋者唱挽歌送丧的风俗,起源于汉代。确切地讲,是从汉武帝开始的。其次,挽歌的代表性作品是《薤露》、《蒿里》。而且分别规定了《薤露》是为王公贵人出殡时唱;《蒿里》则是为士大夫和一般百姓出殡时唱。这两首通行西汉的挽歌,相传是田横门客的作品,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挽歌。《薤露》的歌词是:"薤上朝露何易稀。露薤明朝更复活,人死一去何时归?"《蒿里》的歌词是:"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躇。"
2. 哭丧的丧怎么读
哭丧[kū sang]
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是一种以哭的形式表达哀思的礼俗。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
哭丧的习俗哭丧时"唱"出的歌叫哭丧歌,壮族习惯是请民间歌师二人来唱哭丧歌。两位歌师扮成舅甥,一问一答,唱歌彻夜,赞颂祖先业绩,劝导后辈不忘祖恩。许多民族并有哭丧歌舞仪式。彝族人称此为"跳脚",由四人手持八卦在尸旁跳,边跳边唱孝歌,据说这样可以为死者踩平通往阴间的荆棘之路。景颇人称此为"布滚戈",要请附近各寨的青年男女同跳,通宵达旦。除此之外,还要安排两个身着长衫的男子持矛舞蹈,绕竹幡作刺击状,以示驱邪。最早由执绋者唱挽歌送丧的风俗,起源于汉代。确切地讲,是从汉武帝开始的。其次,挽歌的代表性作品是《薤露》、《蒿里》。而且分别规定了《薤露》是为王公贵人出殡时唱;《蒿里》则是为士大夫和一般百姓出殡时唱。这两首通行西汉的挽歌,相传是田横门客的作品,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挽歌。《薤露》的歌词是:"薤上朝露何易稀。露薤明朝更复活,人死一去何时归?"《蒿里》的歌词是:"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躇。"
3. 哥哥死了的哭丧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我哥哥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此,我代表全体亲属向大家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哥哥,你怎么忍心就这样匆匆地泣别那么多爱护你的亲人和朋友,可怜我们还有太多的话没来得及对你说,你就这样匆匆的走了,从此以后,咱娘失去了你这个懂事孝顺的好儿子,我和姐失去了你这个好大哥,孩子失去了疼爱他的好爸爸,我们大家失去了一位好亲人、好朋友!你的离去留给我们全家的是巨大的悲痛和思念。
在哥哥不幸去世以后,我们全家都陷入了失去亲人的万分悲痛之时,让我们深受感动的是有这么多的领导、朋友、亲朋好友以不同的方式对哥哥的不幸去世表示了沉痛的哀悼,治丧期间又从人力物力方面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使哥哥的丧事办的很隆重、很圆满。在此我谨以三鞠躬再一次向大家表示由衷的感谢!
哥哥,今天你的亲朋好友都来为你送行了,你到那个没有疾病没有痛苦的天堂一定会很幸福安康的。我们一定会化悲痛为力量,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去完成你未完成的心愿,我们也会照顾好年迈的母亲,抚养你的孩子成人,让他将来能成为一个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你就放心的走吧。
哥哥,你一路走好!哥哥,你安息吧!
我们永远怀念你!哥哥,你安息吧!
再次感谢各位来宾,亲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