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皇帝的玉玺上都写什么啊
皇帝之宝玉玺采用上等和田青玉,玉质温润通透。
交龙纽,雕刻精细,龙身瘦劲,龙头微昂平视前方,威猛张扬。玉玺重约520克左右,通高6.3cm,印面底边长为7.8cm,印面以满文篆书阳雕“皇帝之宝”,玉玺绳穗上以红色玛瑙珠装饰。
玉玺:极权、尊荣的象征 玺之寓意:受命于天,至尊无上;世代基业,兴隆昌盛 史载,“自秦以来,天子独称玺,又以玉,群臣莫敢也。”玺就是印,但只有皇帝的印才能称为玺。
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始称皇帝,初制宝玺,到清末浦仪退位,历经2132年,中国历史上共有494位皇帝,无不将玺作为皇权和国家威严至高无上的象征. “皇帝之宝”玉玺目前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清太宗皇太极时所制,青玉质,交龙纽,满文篆书,在清代被视为传国玉玺,作用为“以布诏赦”,在皇帝登基、传位、进士提名、大赦天下、颁布诏书等事时钤用。因而,“皇帝之宝”也是乾隆谕旨钦定清王朝二十五枚专用玉玺里最重要的御宝,是清王朝最高权力的象征。
“皇帝之宝”玉玺,平日秘藏于故宫禁地,世人绝难一睹真容。
2. 玉玺上写的是什么
传国玺或传国玉玺,为中国古代皇帝的信物,史书记载传国玉玺乃蓝田玉雕成。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以一蓝田玉琢为传国玉玺,命李斯丞相在其上篆「受命於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字,由玉工孙寿刻到上面。秦二世死后,由子婴把传世玉玺献给汉高祖刘邦,授之为「汉传国玉玺」。
王莽篡权后,向孝元皇太后逼索玉玺,皇太后怒,把国玺狠狠砸在地上摔崩了一个角,王莽让人用黄金镶补,尽管手艺精巧,但宝玺终究留下缺角之痕。 东汉末年各路诸侯讨伐董卓时,率先攻入洛阳城的孙坚,在井中得一宫女之尸身上有一红色盒子,匣中之物正是传国玺。
(见《吴志》)之后孙坚之子孙策将玉玺献与袁术以借兵马。孙策用此玺从袁术处换来三千兵将,从而奠定了孙吴霸业之基。
袁术称帝失败后,玉玺归属曹操。 之后玉玺经过魏、西晋、前赵、冉魏、东晋、宋、南齐、梁、北齐、周、隋,传到唐朝,至五代后梁、后唐时失去踪影。
即便真的玉玺失踪。
但是以后历朝都还是那八个字「受命於天,既寿永昌」。
3. 秦始皇的玉玺上写的什么字啊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时,以楚国的和氏璧制传国玉玺一方,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应该是后世圣旨之中“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先河。
至于这个“皇帝诏曰”始于何朝,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实物仅见于清朝,但清朝的这些东西事实上都绍承于明代,至于明代,当然也另有传承。是以我个人认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一语可能始自隋唐乃自更远。
另,就语法角度而言,“奉天承运”当然是作定语用,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奉上天之命而承世运之道的皇帝下诏书说”。这里的“奉天承运”是用来修饰皇帝的,当然是定语。
4. 历史上武则天的玉玺上写什么字
哎。。。中国人虽多。。可是能办事的人少啊。。。
唐朝继承秦汉的八玺制度,
八玺据《新唐书卷二十四车服志》:“天子有传国玺及八玺,皆玉为之。皇帝神玺以镇中国,藏而不用。受命之玺以封禅礼神,皇帝行玺以报王公书,皇帝之玺以劳王公,皇帝信玺以召王公,天子行玺以报四夷书,天子之玺以劳四夷,天子信玺以召兵四夷,皆泥封。大朝会则符玺郎进神玺、受命玺于御座,行幸则合八玺为五舆,函封从于黄钺之内。”
另外,武则天称帝时,则独出心裁地增加了一方“皇天景命有德者昌”神玺,而将八玺制改为九玺制,同时又将“玺”改为“宝”,从此以后各朝都称“宝”了。北宋增至十二宝,南宋则是十七宝。明朝猛增至二十四宝,清朝除交泰殿二十五宝日常使用外,还供奉着“盛京十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