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该怎么写作文
为什么看了那么多书,写作水平还是无法提高? 我想原因只有两个, 第一, 你看书的时候不够细。
读书当然是多多益善,但是也要得法。比如美国总统林肯,他读的书并不多,但是对圣经烂熟于心,所以他的文章也卓然而自成一家,比如他的一篇著名演讲辞就被用金文铭刻在牛津大学,以垂范后世。
——这教导我们,读书要细,最后能够熟读一家。熟读了,自然就会在行文过程中不期然的模仿之,承袭其优点,最后超越之。
现代很多写作大家,你可以挑选其中一位作为精读的对象。 另外,要讲究读书方法,读书不能如风过耳,不流痕迹。
相反,每一次的读书都应该是一次精神的投入和浸染,都是一次脱胎换骨的过程。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建议你在读书的过程中,多做笔记,把其中的一些好句子和段落摘抄下来,日后时常翻阅。
对其中的句子熟稔到一定的程度,在写作的过程中就自然而然的涌现到笔端了,不会存在运用不上的问题。当然,自己有运用的主动意识更好。
第二、应该是练习不够。 伊拉斯谟说,只有手握之笔才是写作的最好老师。
这真是至理名言。 光看不练,很容易养成眼高手低的坏毛病。
而且看到的好文章多了,而自己又疏于动笔,即使有动笔的欲望,也会因为意识到自己和名家的距离而措笔不顾。久而久之,就会对自己的写作能力产生怀疑,甚至自己动笔的自信心都会受到摧毁性的打击。
长此以往,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到最后,就只有欣赏别人的好文而望洋兴叹的份了。
所以,建议你一定要多练。最好每周都能够写一篇作文,换着文体来写。
也可以事先找一些范文,然后自己做同题之作,完成之后,两相比照,取他人之所长,补自己之不足,假以时日,写作水平必然会得到提高。 如何做到语言生动? 1. 精心锤炼动词。
动词是文章活的灵魂,动词运用得妙,就能增强文章的精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使文章富有文采,令人耳目一新;动词运用得有灵气,还能增强文章的气韵,使文章活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如:①待到增加了秃头的老头子以后,空缺已经不多。
而立刻又被一个赤膊的红鼻子大胖补满了。②但是后面的一个抱着孩子的老妈子想乘机挤进来。
③……一个小学生奔上来,一手按住自己头上的小布帽,向人丛中直钻进去。④他(指工人似的粗人)于是仿佛自己就像犯了罪似的局促起来,终于慢慢退后,溜出去了。
上面几句都用了表示进出动作的动词,但是各人形体不同,心情不同所选用的动词就不同。“胖子”用“补”、“老妈子”用“挤”、“学生”用“钻”、“仿佛自己像犯了罪似的人用“退”和“溜”,这样不仅用词准确而且生动形象。
2.精心锤炼叠音词。运用叠音词,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同时使词语描述更形象,表情更细腻浓烈,增强语言的意境美。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写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如果说,仅仅把月光比作流水不算稀奇,那么一个“泻”字配上“静静地”这一叠音词,就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无声响,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思。
3.精心锤炼色彩词。色彩词能增强语言的意境美、绘画美。
如朱自清的《春》描绘春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作者抓住色彩的连锁关系,写景物色彩层次清晰、意趣盎然,洋溢着春之生命舞动的美感,烘托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之世界,如诗如画,意境优美。 4.精心锤炼成语及其他四字短语。
成语及其他四字短语能形成一种整体和谐美。成语的主要特点是形式简洁,意义蕴丰,可以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成语的连用有时还可以有增强情势的效果。
掌握丰富的词汇是“运用”的先决条件,怎样运用?无非是对已掌握的词语进行辨析和选择,选择运用得准确,恰如其分,往往化腐朽为神奇,是做到生动有文采的第一步。如果用词不准确,那意味着与生动、有文采无缘。
【例文解析】 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万紫千红总是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是啊,只因身在山中,才高八斗的苏轼亦不识庐山之真面目;庐山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身处这个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呢?无怪乎我们各人对世上事物的感觉都不同了。 学者出一题目,众人各抒己见,见仁见智,高下难分…… 面对“开发西部”,各方献计献策,规划蓝图,各显神通…… 谈论辛弃疾诗词,或道用典精辟,或曰哲理深刻…… 评价加入“世贸”,或道机遇难得,或曰挑战严峻……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年年岁岁;关山冷月,敦煌清梦,岁岁年年。
古往今来,千百年间,关于世间万物的争执辩论从未间断:或曰此长,或曰彼短,难以定夺。其实,在这些争论中,本来就难以断定孰是孰非。
因为,在我们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中,答案原本就不是惟一的呀。恰如朱熹所道:“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正如许许多多的问题一样,我们今后如何投身于祖国建设的答案也不是惟一的。天南海北,山东关西,何处不是我们祖国的土地?大漠戈壁,塞外江南,何处不是我们祖国的。
2. 作文是怎样写的
提供一些写作的方法
一、细观察
细致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钥匙。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及中反映的产物,要反映客,不必须对客观事物
作仔细的观察。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从生活现象的矿藏中发现碎金璞玉,于泥沙混杂中攫取闪光的宝物。不掌握,
“观察”这把开门的金钥匙,作文的“铁门限”是决然跨不进去的。
二、多阅读
广泛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条件。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首,不会作诗会吟。”鲁迅先生也提倡多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我们强调既要多读,又要选择地读,更要读进去,理解所读文章的结构技艺,语言特点,从中掌握作文定得深刻些,变化多一些。
三、巧选材
精心选择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加速器。选材的要求是要新颖,所谓新颖,就是批要选择一般人没有接触过的,或熟视无睹崦实含表深刻意义的。一经作者笔之于书,就会发人深思令人感奋的材料。选材角度要小,要以小见大,写人人眼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材料。为此,必须在头脑中把各种材料比较、分析、综合,进行去粗取精,改造加工,只有这样,才能使材料新颖。而这种积极思考、反复推敲的选析工夫,对提高作文水平很有帮助。
四、常练笔
经常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要想入作文的大门,并求得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多练。谚语说的好:“文章读十篇,不如写一篇。”这就道出了作文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之后,弄懂了文章的结构方法,弄清了文章的写作特色,就要学着运用这些知识与方法去实践,去练习,使之变成自身的作文能力。实际上,我们第学习一篇课文后都可以进行练笔。而片断练习是练笔的一种好方式,片断练习所花的时间不长,又达到了练笔的目的。写日记也是一种有效的练笔方式,天天坚持写日记,以后俄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五、勤修改
反复修改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催化剂。修改是作文必不可少的步骤,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措施。前人说的好,“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是改出来的。”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托尔斯秦的《战争与和平》反复修改了七次;鲁迅先生主张“定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可见,文章修改,一般是指从稿写出来到最后定稿的加工过程。修时要做到五看:看用词是否通顺,看主题是否鲜明,看结构是否紧凑,看语言是否优美。总之,“文章是改出来的。”一般来说文章总是越改越好的,我们要在“修改”上下工夫。
作用的格式:
标题(点出重点)
开头-发展--高潮--结尾
3. 作文怎么写
首先最重要的是不要怕写不好,一定要多练,然后拿给老师评价,再修改再评价,直到满意为止。
我相信老师不会烦的。这还有几点。
一、作文,就是用笔说话 1.说什么就写什么 2.要说真话,写真话 3.怎么说就怎么写 二、学会留心周围事物 “内容”(写什么)决定“形式”(怎么写),作文材料是排在第一位的,是压倒一切的。作文时,无话可说,没的可写,这是最让人犯愁的事。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怎样才能使作文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呢?出路有若干条,其中学会观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留心生活的习惯,是最为重要的途径。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曾说:“生活,无非是一堆细小情况,而最伟大的热情就受这些情况管制。” 有人可能会抱怨说,现在的生活很单调,自己生活的周围更是枯燥、乏味,没有什么可观察、留心的。
事实果真如此吗?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百花筒,今日的生活更是丰富多彩,充满七彩阳光。只要我们注意观察、感受一番,就会发现周围有许许多多的事物可以入文;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留心周围的生活,认真地想一想,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看似很不起眼儿的小事,但确确实实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简而言之,生活中有写不尽的内容。可以说,生活处处皆文章。
就怕蒙住自己的眼睛,塞紧自己的耳孔,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学会留心周围事物,不是一件太容易做到的事,需要迈好“三步”:第一步,学会跟踪观察;第二步,学会定向观察;第三步,学会随机观察。
4.学会跟踪观察 5.学会随机观察 随机观察,就是在自己的生活领域内,面对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及时捕捉生活中各个方面各个角落的人物、事物、景物,及偶然看到的、听到的并由此想到的事件。 随机观察,事先不可能有什么准备,也不可能有什么专门的目的、方向。
因此,这种观察是比较难做到的,是学会留心生活、养成良好观察习惯的最高阶段,当然也是同学们应该全力追求以及努力达到的目标。因为,作文中的材料,决大多数来自“随机观察”。
这就要求我们,不管什么时候(在家或是在外),也不论走到哪儿、干什么(上学,遛商场,走市场,串亲戚,看电影,外出旅游,参观等),时刻注意着耳(听)、着眼(看)、着手(触)、着心(想)。总之,自己生活的领域有多大,就把随机观察的范围扩展到多大;处处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把随机观察纳入生活,使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彻底丢掉为了眼下作文才去观察的急功近利的作法。
留心处处皆学问,留心处处皆文章。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对此曾强调指出:“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工夫,不写文章,这样的习惯也得养成。
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大有用处。” 三、注意积累作文素材 要解决作文“没的写”的难题,学会观察,养成留心周围生活的习惯,这是前提。
在此基础上,还在学会积累素材。积累素材,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有意义、有意思的内容,及时笔录手记,储存起来。
积累素材,可以加强记忆,同遗忘做斗争。如果不及时将素材记录下来,时间一长,也就模糊、淡忘了。
获取、积累的材料越多,作文时,对材料进行优选、筛选的余地才越大。脑海空旷如野,作文时自然也就不会有好的材料可选。
另外,加强积累,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认识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自然也就容易上去了。
积累素材最好的方法就是专门准备一个小本子,以记录素材,储存作文信息。这个本子就是个材料库,等到需要写作文的时候,翻一翻,找一找,提出信息。
这样,就再也不用愁作文时没的可写了。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很多,主要有:在观察周围生活中积累,在自身的生活中积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积累,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在自己写过的作文中积累。
6.从观察中积累素材 7. 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8.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积累的具体方法有: (1)写读书笔记。如:①摘抄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美词佳句、内容要点,或把文章中精彩的片段,好的开头、结尾,原文照录(摘抄型读书笔记)。
②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各段(各部分)的小标题(归纳型、提纲型读书笔记)。③把自己对文章中人物、事件的看法,或对文章写作形式的看法写出来(评价型读书笔记)。
④把自己阅读后的心得、体会写出来(感受型读书笔记)。⑤改写文章,或对文章中某一部分进行扩写、补写,或续写文章的结局(想像型读书笔记)。
需要强调的是:写读书笔记,最好要分类建册,以便日后查用。 (2)作剪报。
从自己所订阅的报刊上,将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剪下来,贴在剪报本上。剪报本最好也要分门别类,有目录,以便查找,使用。
(3)作读书卡片。每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便作一个读书卡片,并在卡片上写清书名(或文章题目)、作者、出版社(或登载的报刊)名称、书籍(或文章)主要内容。
绝对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认真写,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自己越写越好,也慢慢喜欢上写作了。
4. 怎么写这篇作文
5.因为有你
一路上有你,苦一点也愿意。
哪怕有一天我的路上布满艰辛,哪怕有一天我的生活中狂风怒号….我不会惧怕,因为我知道,一路上有你。因为你一直告诉我,不要怕,不能怕,没有一帆风顺的航行,没有平坦安逸的人生。
我很欣慰,在我生命中的第十三个夏季遇见了你。似乎之前的辗转都是为了更好的铺垫我与你那时的邂逅。于是这三个春夏秋冬的轮回中,我感受着那充裕的幸福溢满我的心田。在这个冬日,我将用这篇写满真诚的文章来感谢你的陪伴,即使知晓所剩的时间早已无几,却也一直坚信着就算有天分离,那些感动的时刻也会永远相随,成为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美丽风景。
最想讲的,是感谢。你展现给我的世界五彩纷呈。那张张充斥着喜怒哀乐的脸孔填满了我心灵中的那片空地。如今,回忆起从前的日子,哪怕只是须臾,也依然会鲜活的宛如昨日才刚刚发生。
曾记得,舞台上那欢快的歌声与自信笑颜是因为你相信与鼓励的目光给了我勇气与信念;操场上那拼搏的身影与洪亮的口号是因为你热情与信任的呐喊给了我信心与力量。所以每一次,即使满眼泪花,我也我依旧感到脸上挂着欢快的笑容。因为,是你教会了我,要笑对一切。我们一切奋斗的日子,一起挥洒过的汗水也早已成为我一路上坚持下去的信条。
与你通行的这段路途,虽然艰辛多于安逸,但快乐却也多于悲伤。一年前,我曾后悔没有用机器来记录我们之间的任何点滴。但如今我明白了,在胸膛中有力跳动的心本就是一台和哆啦A梦那台一样神奇的时光机,不管何时,我们都可以回到从前去继续那些甜蜜的回忆。
现在的我早已知道分离已经并不遥远,与你一起奋斗的时日也所剩无几,然而,我们既然有缘分相遇相知,便一定会天长地久,分离并不可怕,因为把彼此镌刻在脑海中,那份感情,就一定会永垂不朽。
来年,又是一载轮回。开到荼蘼花事了,烟尘过,知多少?
荼蘼花开,并不意味着美丽的花期就此结束,而是象征着新一季的开始,就像分离并不意味着终结,而是另一段路途的开始,那时候,你我一定都会在崭新的生活里努力,奋斗。感谢你教会我的一切,我将怀着一颗向往美好的心,行进与前方的路途。虽然遥远,我却并不畏惧。因为我相信,一路上,始终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