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长感言怎么写
举例:家庭教育心得——我们与孩子同成长 五年级XXX家长 从孩子呱呱落地那时起,我们就承担了教育子女的重任。
希望他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身体健康,善良并富有同情心、有成就,为人处世有原则。转眼间孩子已经十岁,步入了小学五年级。
在这十年中,因为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爱,当然孩子也带给我们家庭数不清的欢乐和烦恼。我们共同成长,共同感受,共同分享成长过程中的泪水和甜蜜、失败和成功。
我们也是第一次升任父母,第一次当家长,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我们自己成长的过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下面是我们家庭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体会,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心得一:及时沟通,平等交流。
平等沟通和交流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沟通是钥匙,能够打开父母和孩子的心扉,使二者亲密无间;沟通是桥梁,可以连接父母和孩子的心灵,让双方相亲相爱,因此,良好的沟通是成功家教的基础。
孩子处在日新月异、知识爆炸的时代,以往 “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已真正成了浮云,拿过去的观念对话教育已很难达成默契,必须以他们的思想、视角去平等的地位对话,以他能够理解的语言、喜欢的沟通方式及愿意接受的方式,及时沟通和交流。加强沟通,多与孩子接触,参加孩子的日常活动,关注孩子的变化,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考虑,设身处地为孩子考虑,与孩子互换角色,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们的关心、焦虑和想法,真正体会孩子心里的想法。
不能一味地用说教、命令、强迫等方式让孩子听你的话,一方面只能让孩子泯灭天性、锐气,变成“克隆”的自己,另一方面,孩子必然产生反感。记得有一次,给他布置家庭作业时,当儿子气愤地反问我:“就因为您是爸爸,您就可以这样吗!”我沉默一会后,给他讲解为何布置家庭作业的缘由。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这样我们才能让我们和孩子融为一体,没有间隔,相互理解共同成长。 心得二:以身作则,率先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现在的独生子女们,作为新新人类,一个孩子全家宠着、爱着,个个都是家里的“小太阳”。
有时用软的不行,用硬的也不奏效,不好管理,真可谓“江郎才尽、无计可施”,所以要求他做到的事情,我们尽量的也要做到,例如:要求他不要经常打电脑游戏,那首先我们也要做到不玩儿,努力去做他的榜样。孩子是有思想、有血有肉的,我们为孩子所付出爱心、所付出的耐心、所付出的关心,他们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
家长的言传身教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会感动孩子,会教育他们无论何时,对社会,对老师,对家庭都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带着一颗诚实、善良、感恩的心去努力创造光荣,享受光荣。
心得三:培养自信,树立信心。自信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孩子充满自信就会对自己提出高要求,并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努力超越,获得最终的成功。孩子在弹琴、语言方面有一定的天赋,从四岁开始学电子琴,起初妈妈和他一起学,常常一起唱谱、练琴,在过程中鼓励、指导他。
学琴的过程非常枯燥,期间曾一度想放弃。我就问孩子有没有信心通过努力学习完善自己在弹琴方面的天赋。
“有信心”他回答地很响亮,表示决不气馁。通过家教一对一的辅导和每天一次每次1小时的训练,他终于有了一定的进步,并顺利通过了电子琴五级考试,拿到了证书,参加全国星星火炬杯电子琴大赛获奖。
孩子从小就喜欢阅读,每个假期都选购一套适宜书籍作为礼物送给他,通过阅读文学、历史、天文、军事、卡通等方面书籍,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强了求知欲,更增强的自信。当家庭闲聊出现历史事件、人物典故等争执时,他就会如数家珍地予以解答,那感觉很爽,很自信。
通过细心的观察,倾心的交谈,悉心的照顾,耐心的帮助,多了解他们成长的烦恼,心灵的需求,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相比。每当遇到困难,多鼓励安慰,帮他培养自信,树立信心。
以恰当的方式批评孩子所犯的错误。孩子是夸出来的!心得四:夯实基础,养好习惯。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说“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好的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从正面影响人的一生。
好习惯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好习惯也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孩子是一张洁白的纸,关键是您往这上面如何写。
一旦养成好习惯,孩子将受益终身。从孩子一出生,每个家长都能意识到好习惯和坏习惯对孩子未来的影响,家长都能意识到习惯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培养孩子好的生活和学习的良好习惯,我们必须要有耐心和毅力,持之以恒。
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的关键阶段,一旦基础夯不实,以后很难改变局面。所以在这个阶段,要加倍严格要求孩子,从细微之处做起,不过分溺爱,用学校、家庭的制度去约束,继而形成习惯,培养学习的自觉性。
比如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爱清洁讲卫生、自己整理房间、对人有礼貌等一些生活习惯。学习上培养有计划、循序渐进、永不妥协的好习惯:每周在我们的帮助下孩子自。
2. 写家长义工的作文800字一件事例
中国式家长 中国的父母恐怕是世界上最望子成龙的父母.但是中国的家教又存在很对弊端.MSN中文网指出中国式家长的十大“硬伤”,看看这些普遍错误你有没有犯,它们对孩子究竟会造成什么伤害.第一、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人性被扭曲后的结果,甚至不如非洲一种到了年龄便把小狮子扔进茫茫草原之母狮释放出来的兽性.对此,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除了溺爱,严格的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在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严重扼杀幼小e68a84e8a2ade799bee5baa631333361303033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从三四岁甚至更早,父母们便开始命令孩子们学汉字、念唐诗、背宋词、练算术,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可孩子毕竟是孩子,纵然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有无数个理由,又岂找出一个借口,去挑战和反对瞪着大眼、攥着拳头、携带着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家长的种种威严?第二、心灵施暴,扼杀独立人格的树立 有一个关于教育的小故事很有意思,说的就是中国家庭教育和国外的区别:一个中国儿童拿着自己画的图画让父母鉴赏,他会说,你看,我画得象不象?同样,国外的孩子会向父母说,你看,我画得好不好?这一“象”一“好”,仅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相同的环境下,异样的提问方式,得到截然不同的回答是肯定的.道理自不必多解释什么,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跃然纸上.自古至今,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智慧,但我们对于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缺乏,却是毫无疑问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如果我们的老师从小就遭受着一种心灵施暴的教育方式,而陈旧的理念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新,等到教育的重大责任再次落到他们身上时,我们所享受的待遇将是多么可怕呀!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的孩子,在第一任老师的培养下,完全没有树立起独立的人格.这不是父母的错误,而是中国家庭教育的悲哀.第三、物质刺激,变相拜金主义的诱导 在中国家庭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对于物质刺激这个词语一定并不陌生.据了解,这好象是中国父母们独有的杀手锏:考试成绩全部85分以上,给孩子买飞机玩具和酸奶;要是能在全班排名中进入前三,奖励100块钱.反此种种,方式不同,但刺激效果却惊人的相似.当人生观的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我们又从何谈起独立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呢?道理有时都是相通的,果然又相继出台了所谓“见义勇为奖”等种种令人哭笑不得的制度,这不是一个人的悲哀,而是一群人的悲哀,甚至反映了在一个法制尚未健全的国度里,一个民族和一种文化的悲哀.在孩子的心灵里,这是一种变相的拜金主义诱导,也许正是从这一刻起,一道腐败的大幕已经悄悄拉开.第四、动辄体罚,应试教育的最好帮凶 体罚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特别是在农村孩子和教育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学校里.中国家长们理由万千,什么“不打不成才”、什么“棍棒之下出孝子”等等,于是一个崭新的轮回继续着:被棍棒打出来的父母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孩子,被棍棒打出来的老师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学生.谁都知道,应试教育的填鸭式教学是不对的.但对于等好成绩都等红了眼的父母们来说,他们管不了这些,他们最舒服的感觉和称心的方式就是全力支持学校教育,做好应试教育的帮凶.放学回家刚放下书包,父母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吗,就想去玩儿!你们老师不是让你写五十遍新字词吗,你写了几遍了?这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也是每个人都服从过的.现在想来,是不是很搞笑?第五、朝令夕改,缺乏教育目标的远景性和阶段性.这大概不能全怪中国家长,因为很多家长还在为生存奔波.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今天他们觉得当官好,就对孩子说好好学习,争取以后做大官;明天他们如果觉得写书赚钱,就会买来一堆文学作品,让孩子发奋读书.当然,家长自身的素质也大不相同,相应出的做法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差别.即使如此,中国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向缺乏远景性和阶段性,或者有了针对性没了方向性等等顾此失彼、朝令夕改的行为方式,是不用怀疑的.甚至,这个现象有两个极端.一是家长完全奴役孩子,即家长的话一言九鼎,让你上东你不敢去西.二是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完全“野生生长”,他们从来不对你说向东或向西,所以你可以随便打狗或撵鸡.但无论如何,对家庭教育的完全漠视或过分重视,带来的后果都是不尽如人意的.第六、精神方面,孩子是家长最熟悉的陌生人 如果说以上五个方面更多是从孩子的幼年教育出发,那。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义工家长的感言怎么写